《茶之书》

2021-09-10 06:14陈璐
科技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茶道文化交流

陈璐

摘要:东方与西方,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问题。1853年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发表《脱亚论》一文,为日本提示了一条“脱亚入欧”的道路;然而日本的近代化并非是一条全盘西化的单行道。面对西化所带来的传统文化的消失,冈仓天心在1903年出版英文著作《东洋的理想》,指出“亚洲是一体”的,并成为亚洲一体论的代表性人物,致力于向西方宣扬亚洲的优秀文化。1906年冈仓天心在纽约出版英文著作《茶之书》,向西方宣扬东方,尤其是日本对于美与和平的爱好,为西方了解日本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而该书亦成为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

关键词:茶道;美与和平;文化交流

成书于公元780年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茶叶专著,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尽管西方国家与中国有着频繁的茶叶贸易往来,却对《茶经》和中国茶文化了解甚少,直到1935年美国学者William Ukers在《茶叶全书》(All About Tea)一书中进行了首次译介。但遗憾的是,William Ukers采取了节译的方式,只介绍了《茶经》各章节的梗概,而未能将其中蕴含的茶文化精神内涵以及历史渊源进行译解。相较之下,日本学者冈仓天心以英文撰写的《茶之书》(The Book of Tea)早在1906年即在纽约由Fox Duffield Company出版社发行,之后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并入选了美国中学教科书。时至2018年11月,已有来自6个国家的32家不同出版社出版过英文版《茶之书》,共66种,此后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它成功地将日本茶道推广到了全世界。[1]

《茶之书》之于茶道以及茶文化,就像一个窗口,通过本书的出版传播,既可以领略古老茶文化的韵味之美、也可以挖掘茶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对世界的传播。本文意在结合《茶之书》的创作背景来对其内容进行一个较深入的解读,力求探讨该书在探究时代精神、美学创作以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

一、冈仓天心与茶

(一)冈仓天心的簡介

冈仓天心(1863—1913)出生于冈仓天心于1862年12月26日出生于日本横滨的一个藩士家庭,六岁开始学习英文,随后进入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大学就读。在东京大学就读期间担任外籍教师芬诺罗莎(1853-1908)的助手,开启了其探访日本传统美术之旅。

冈仓天心被誉为“明治奇才”的日本近代美术先驱、美术活动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始终致力于保存和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和美学。他用英文著有《东方的理想》、《日本的觉醒》和《茶之书》等书,向西方宣传东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被日本美术界尊称为“日本近代美术之父”。

(二)《茶之书》的创作背景

于日本国家现状而言,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由此开始了日本与欧亚各国之间的密切交流,日本进入了西风东渐的时代大氛围中,并引发了各种维新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他主张“文明开化”,全面学习西方。冈仓则逆流而上,始终坚持以“东洋”文化批判西洋文明的道路,坚持守护传统美的理论。他认为西洋开化是利欲的开化,势必损害道德之心、毁坏风雅之情[2]。从国际社会这一大环境来看,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自此欧美世界开始对日本刮目相看,但当时国际社会也有偏向于日本是一个好战、残暴的民族等这一类负面评价,冈仓本身作为一个日本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因此他选择了代表日本人“生的艺术”——茶道来向世界证明日本是一个爱好和平、性情温和的民族。

冈仓天心意识到:“茶道原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审美艺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茶道把伦理与宗教结合起来,表现了我们对于人类与自然的所有见解。茶道以清洁为宗旨,因而是一种卫生学;它教给我们如何在繁复奢华中充满简单朴素,因而也是一种经济学;它以广阔的宇宙空间为背景定义我们的比例感,因而是一种精神几何学。茶道要把它的一切爱好者都培养成趣味上的贵族,表现了东方民主主义的精髓”。[3]也就是说,茶是中国和日本,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共同载体。8世纪,茶史上第一位使徒陆羽立下了“茶的律则”。到了15世纪,茶在日本被美化、仪式化而发展成为茶道,其中渗透着佛教以及禅宗文化的精髓。由此可见,茶能把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紧密地联合起来,从而代表东洋和东洋文化,想必这也是冈仓选用“茶道”这一艺术美学来进行推介的契机之一。

17世纪中期,英国掀起饮茶之风,饮茶先在皇室、贵族社交圈流行开来;18世纪,中产阶级也开始尝试饮茶;到了18世纪后期,由于茶贸易的发展导致其价格下降,饮茶开始逐渐平民化,成为了英国的社交风俗。慢慢地,饮茶逐渐在欧美国家间发展成了“下午茶”,成为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此看来,冈仓选择富有美与和平以及已被欧美人广泛接受的“茶”来向世界推广日本大和文化乃至东洋文化这一举措的确事半功倍。

二、《茶之书》概述

相比其它茶学类的书籍,冈仓的《茶之书》可谓是短小精悍,精简的几万字,便把世俗形而下的饮馔之事提升到了空灵美妙的形而上的禅道精神。

《茶之书》全书仅有133页,总共分为七章,分别是The Cup of Humannity(一碗见人情)、The School of Tea(茶的饮法沿革)、Taoism and Zennism(道与禅)、The Tea-Room(茶室)、Art Apreciation(艺术鉴赏)、Flowers(花)、Tea-Master(茶人风范)。从这些章节目录便可以看出,冈仓并不是像《茶经》一般介绍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而是化身为哲人,融合其美术家的特质,以优美的文笔和意境,同时插入大量与茶文化相关的古色古香画作,由此来介绍茶道的渊源、建筑体系、艺术鉴赏以及茶人风范,具体演绎东洋的文化、智慧与美学。

开篇即以“一碗见人情”追本溯源,茶始于药,而后为饮,8世纪中期编入唐朝陆羽的《茶经》,随即传入日本,到15世纪由禅宗仪式演练,晋升为一种唯美的信仰——茶道。那小小茶杯为何承载着如此境界?第二章“茶的饮法沿革”从冲泡手法,赏茶方式等的演变,揭示出中国茶道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演变至自然主义的内在思想变化。传到日本之后,人们对茶道的追求超越饮品而成为一种宗教仪式,隐于茶道背后的微妙玄理即:“茶道思想其实就是道家思想。”[4]

第四章“茶室”、第五章“艺术鉴赏”、第六章“花”用具体例子来阐述茶道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建筑、插花、绘画、陶器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茶室以其茅草屋顶,诉说短暂易逝;益气纤细支柱,透露脆弱本性;以竹撑暗示轻微;以平凡的选材,言明无所滞碍。”[5]茶室融入自然因素,渗入哲学“万物皆空”思想,“茶人可根据特定的、个别的艺术需求去造就茶室,而非受限于茶室,”[6]即“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由此茶室被誉为“风雅之屋”。日本茶道与花道向来相辅相成,有些花以壮丽而死为荣,像日本樱一样,慷慨一跃,不惧生命的短暂,瞬间即永恒,想必花道大师在作品中便是想要呈现这凝固之美。就如何品鉴“茶道”和“花道”的艺术之美,冈仓引用“伯牙驯琴”的故事,“所有的艺术杰作,都是人们以最细致微妙的心声所演奏出的交响乐章”[7],他认为唯有心相印,方可有灵犀,达到与艺术作品共情的境界。

冈仓在《茶之书》中仿佛时刻围绕着茶,却又时时从茶中跳跃出来。第三章“道与禅”最开始就指出茶道是由禅宗礼仪发展而来的,茶道的全部思想,实为禅宗从微小之处见伟大的缩影。接着又论述道与禅的关系,并指出“道教与其正统的后继者禅一样,在精神上代表着中国南方人士的个人主义思潮,与北方由儒家代言的共同主义精神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同时冈仓天心又指出,道教之于亚洲生活的主要贡献在美学领域,而禅宗强调的主要是道教的教义,即主张通过静思冥想而达到自性了解的极致。”[8]。最后一章“茶人风范”中,古稀之年的千利休大师面带微笑,口诵着优美的词句,踏上了未知之路,几番对抗之后,水与茶还是融为一体。“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伟大茶人的末日,如同他们此生其他的时刻一般,尽是高雅动人,永远试图与宇宙万物的调性保持和谐,就连迈向死亡的未知世界,也都早早准备妥善”。[9]这恐怕就是千利休这位茶道宗师对生与死的领悟吧。“死亡”乃是每一个人的归宿,但是唯有审美主义的禅的思想赋予了日本人对待“死亡”以巨大的精神性格。[10]

至此,冈仓天心通过《茶之书》向西方宣扬东方、尤其是日本对于美与和平的追求。冈仓不仅将茶道在形式上融合了绘画、插花、陶瓷、书法、建筑等,还使茶道在精神上达到了“茶禅合一”的崇高境界。

三、《茶之书》之评价

《茶之书》于1906年由纽约达费尔德出版社发行至今已历经一个世纪之久,但它依旧是人们了解茶文化所必不可少的途径。冈仓《茶之书》虽小,却是要为茶立心。1904年日俄战争,让欧美列强对日本刮目相看。战争初期,欧洲的大部分军事家认为日本不自量力,然而结果却与他们的预料相反,正如西方历史学家所写:“一个亚洲国家在一场较大的战争中,证明胜过一个欧洲大国,这还是第一次……它后来将改变历史的进程,并影响整个世纪。”[11]由此看来,冈仓写作的目标,并不仅仅只是讲授茶道这一艺能的具体形式,而是着重于是这其中的文化含蕴,以此推广东洋文化。

1996年,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藤田一美在给张焕民译《说茶》所写的《代序——致中国读者》文中,他认为《茶之书主要有三重意义:《茶之书》的意义之一,由受“西方冲击“而开始的近代日本的一个觉醒了的知识分子重新发现了东方的价值。其次……它最早地实行了从文化的“接受”向文化的“施予”的转换……再者,上述的两个意义是以《茶之书》一书所论述的哲学上和美学上的“问题”为其前提的。《茶之书》正是以利休的“临终茶仪式”这一段美丽而悲壮的描写作为结尾的。这可以说是冈仓为茶人自身化为艺术的唯美主义的宗教所唱的一首赞歌。[12]

但是也有人认为“茶道”所体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禅宗自然”的思想,其“自然”是一种人为的、过度精加工的自然。例如在“茶室”一章中描写到:“茶室的外观可谓是其貌不扬,在大小上,甚至不及日本一般人民的住屋。但其建造时所选用的建材则是刻意在简朴的外表下深藏着高贵。”[13]从某种意义上说,冈仓天心的这一曲茶之歌,既是精髓,也是酒曲散尽后留下的醪糟。追求自然的过程,也必定是一个极端不自然、极端人为的过程,因而稍不小心就容易倒向主体意识自我中心的大爆发。《茶之书》固然在宣扬东洋文化上有一定价值,但冈仓天心迫切想要改变西方世界对日本的看法,其思想也必然会受到东西方二元对立框架的束缚。

四、结语

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日本知识分子在面向西方世界推动“文化自觉”之际,出现了自接受西方、到调和东方与西方,再到树立亚洲,突出日本的一个轨迹。[14]而《茶之书》可谓是面相西方的文化言说,其目的即在于树立亚洲、突出日本。

《茶之书》已连续出版了百余年,并且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它成功地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的魅力,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如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当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茶之书》或许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注释:

[1](唐)陆羽:《茶经》,沈冬梅编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该书在简介中表示,“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著作,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2]蔡春华.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亚洲言说:冈仓天心研究[M]//附录二“《茶之书》出版情况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在整个20世纪,《茶之书》先后在纽约、伦敦、悉尼、东京出了15版,又曾先后被翻译成德语、法语、汉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世界语、荷兰语、罗马尼亚语、加泰罗尼亚语、克罗地亚语、波兰语、捷克斯洛伐克语、日语。

参考文献:

[1]许欢,崔汭,张影,陈梦珂.《茶之书》百年出版传播研究[J].出版科学,2019.

[2](日)冈仓天心.茶之书[M].谷意,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3]岡倉天心『茶の本』「日本の名著39」.中央公论社,1970.

[3](日)冈仓天心.茶之书[M].谷意,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4](日)冈仓天心.茶之书[M].谷意,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5](日)冈仓天心.茶之书[M].谷意,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6](日)冈仓天心.茶之书[M].谷意,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7]肖珊珊.多重身份的冈仓天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

[8]肖珊珊.多重身份的冈仓天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

[9](日)冈仓天心.茶之书[M].谷意,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10]肖珊珊.多重身份的冈仓天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

[11]沈冬梅.冈仓天心《茶之书》与时代之研究[J].农业考古,2019.

[12](日)冈仓天心.说茶[M]//藤田一美.代序.张焕民,译.天津:百花出版社,1996.

[13](日)冈仓天心.茶之书[M].谷意,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14]肖珊珊.文化自觉与文明陷阱:剖析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构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0,03:159-167.

本文指导老师:肖珊珊(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教研室主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階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GW20209)。

猜你喜欢
茶道文化交流
《作家文化交流散记》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寻迹万里茶道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