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长江经济带(金沙江)沿岸线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保护路径机制研究

2021-09-10 14:44李春文
科技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金沙江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

李春文

摘要:长江上游金沙江流经武定县境的河干全长34千米,受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影响造成生态脆弱区域涉及8个乡镇40个行政村,面积约占县国土总面积的1/3。近20年的经济发展和快速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负荷运行,导致这一地区生态系统更加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本文分析了金沙江沿岸线生态退化问题以及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针对区域内不同地形区位和生态胞弱区特征,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生态恢夏的基本措施和技术对策;有序实施生态修夏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整体治理,努力探索一个适宜地方操作的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金沙江;生态退化;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

武定县位于滇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界于东经101°55′~102°29′、北纬25°20′~26°11′之间。东西宽56km,南北长94km。东邻禄劝县,南与富民、禄丰接壤,西邻牟定,北靠金沙江与四川会理县隔江相望。长江上游金沙江从横断山奔涌而出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攀枝花、永仁县后,在武定打了一个“U”型弯道改向东北蜿蜒四川宜宾、重庆而去。由于水流急,落差大,地形深切割为峡谷地貌,再加之近20多年的单纯经济发展,造成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沿江和金沙江一级支流勐果河的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对这一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不仅是全县乡村振兴、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

1 武定及沿江生态脆弱区基本情况

武定县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全县辖7镇4乡,共7个社区126个村民委员会。县城海拔1740m,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78km,距楚雄市160km,距四川攀枝花市240km。108国道横贯境内,金沙江干流流经县境全长34km。

1.1自然条件

武定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6%,属深切割的中山峡谷类地貌。山川南北延伸,东西排列,地形南高北低。地势高差悬殊大,地形复杂。原来全县最低点为已衣乡新民大沙地金沙江河面海拔862m,最高点为已衣乡白龙会峰,海拔2956m,相对高差2094m。

境内河流分属金沙江和红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98.39%和1.61%。金沙江一级支流猛果河从南到北穿过武定县全境,全长79km,径流面积1738km2。境内河流长度大于15km的有19条,一般具有流程短、落差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洪枯季特别明显、不能通航。

武定县整体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总的特征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日温差大(19℃),年温差小(13.2℃)。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干湿明显,立体气候显著。

境内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大致从东南部的1000mm左右向北减少。东西两侧山地多雨,年降水量1000~1100mm,金沙江河谷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全县年均降水量988.6mm,主要集中在夏秋,雨季(5~10月)降水量占90.5%。

土壤分布有燥红土、紫色土、红壤、黄棕壤、棕壤等。

植被区划属于高原亚热带北部暖性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内植被垂直分布状况是以云南松和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基带,高程一般为1500~2500m左右。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滇栲、滇石栎、黄栎、锥栎、白栎等。灌木有云南山茶、滇杨梅、乌饭、川梨等。草本有禾本科草类、蕨类等。

基带以上,海拔2500m以上的山地多为中山湿性针阔叶林,以石栎属(Lithocarpus)的喜湿种类为上层优势,以包斗栎(Lithocarpus craibianus)为主要上层树种。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栲、旱冬瓜、野八角、马樱花、杜鹃等,阳坡多为针叶林、阴坡多为针阔叶混交或阔叶林,藤本、苔藓植物较多,植物群落比较复杂。

基带以下海拔低于1500m的干热河谷地区,主要分布着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地,河谷底部并有肉质多刺灌丛。

1.2生态建设情况

1.2.1林业机构

武定县林业和草原局是武定县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机构,下设局办公室、计划财务股、资源林政股、防火办、农村能源站、营林营草工作站、天然林资源保护办公室、退耕还林办公室、防治检疫站、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狮子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分类办等部门。林草局在职职工51人,其中公务员及参公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22人,工人及其他管理人员17人。局内工程技术人员22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3人。十一个乡镇林业服务中心在职职工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人,工人及其他管理人员17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50人中具有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2人。

1.2.2林业生產经营管理

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德援二期项目、公益林补偿制度、核桃基地建设、林权制度改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森林管护、人工造林、林权登记、林政资源管理、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林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2.3生态建设情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年实施天然林资源管护315.7万亩,其中重点管护森林面积136.7万亩,一般管护森林面积 179.0万亩,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135.4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8.2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97.2万亩。多年来,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地方(州、县)工程、德援二期项目、林产业发展等20个工程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30.9994万亩,封山育林148.1800万亩,飞播造林6.0000万亩,森林抚育4.0000万亩;栽植核桃59.5822万亩、四旁植树4016.8407万株;义务植树2594.2340万株,境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详见表1-1。

2 金沙金沿岸生态修复存在的困难及体制机制性障碍

2.1 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金沙江属于长江上游,高差大,水流湍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中的重中之重。我县重点治理区域区劃面积小,仅仅考虑了己衣、万德、东坡等三个乡镇沿金沙江干流第一山脊线以内的生态修复,而未涉及金沙江一级支流勐果河的干热河谷地区。应该把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的8个乡镇的40个行政村纳入全县“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治理范围,即己衣镇的己衣、板桥、新民、罗能、更德等5个村委会,万德镇的万德、支卧、盛德、自乌、团碑等5个村委会,东坡乡的白马口、东甸、所所卡、东坡、达窝、庄房、水口、以赤达等8个村委会,田心乡的鲁期、田心、火干、利米、普龙、德德卡、鸡街子等7个村委会,发窝乡的阿过咪、它亨、分多、自期等4个村委会,高桥镇的小河、己梯、树沟、高姑拉等4个村委会,环州乡的千则古、滔谷、他贞、拉务等4个村委会,插甸镇的上沾良、阿拉、落模河等3个村委会。基层林业管理严重缺员,以前是以林政工作为主的配备工作人员,而现在转型为生态修复营造林为主,所以需要增加人员编制,并积极开展相关人员的能力培训,确保人员队伍能力素养符合林业工作的实际要求。全民参与的林业环境修复活动的氛围还不浓,下一步要做好全民参与的宣传工作,动员全民共同建设和谐家园[1]。

2.2区域发展不平衡

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人口密集、交通条件好、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重点发展,项目密集安排,但是其他地方项目安排点到为止,资金投入少是存在的。

2.3森林质量不高

河谷区灌草退化严重,对基础性研究不够,树种选择单一,造林模型单一,没有基础附属设施,新造林整地规格低,影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外来树种新银合欢的大面积引进,大有替代乡土树种小石积、车桑子、黄荆条的趋势,要有计划加以控制。

2.4 生态系统破碎化、生态退化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退化趋势。金沙江沿岸大峡谷地势陡峻,地形破碎,冲刷沟遍布,生态环境治理需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要规划拦河坝、拦沙坝、截土坝,以有效遏制现有土地的沟蚀、片蚀。

2.5 科技支撑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区域内气候环境恶劣,要实现这一区域的植被恢复,必须采用非常规措施,增加保水剂使用、遮阳网使用、滴灌等新技术的应用,增加单位面积的投入。根据中国柑橘研究所数据,在金沙江河谷营造柑橘园到盛果每亩投入需2.5万元,而我们目前中央财政补贴造林项目补助标准仅200元,仅占总投入的0.8%。

2.6 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标准低、资金量少

这将严重影响生态保护区域群众的生活,突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3 对策及措施

3.1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倡导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保生态功能不退化、水土资源不超载、排放总量不突破、准入门槛不降低、环境安全不失控,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2]。

3.2坚持生态优先,统筹推进,积极实施造林绿化,坚持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全面促进森林资源恢复和功能改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

3.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鼓励和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4 促进绿色转型的几点建议

4.1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区域规划布局

制定相关责任清单与考核机制。成立县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委员会,在县委办公室下设绿色转型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编制针对各部门、各乡镇的分层责任清单,根据清单任务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3]。

4.2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各主体的环保价值观,特别是政府和企业需充分意识到其保护区域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对县里相关部门、相关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区域涉及乡镇开展专题培训,并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集中执法检查等方式贯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4.3强化信息公开,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要加强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信息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管理监督。切实增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提升区域内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4.4设立绿色转型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用于主导产业培育、技术改造创新、节能降耗、中小企业扶持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激活企业发展经济动能。

结语

金沙金沿岸生态修复,不仅是全县乡村振兴、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其存在的困难及体制机制性障碍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只有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积极实施造林绿化,鼓励和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才能有效修复金沙江沿岸线生态。

参考文献

[1]周汝杰,王榆林,余鸿.聚焦“三峡库心”赋彩“长江盆景”——忠县、石柱沿江区域协同绿色发展路径探析[J].城市地理,2020(09):52-59.

[2]李少帅,高世昌,李红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慧平台的实现路径[J].中国土地,2019(12):38-40.

[3]张惠远,李圆圆,冯丹阳,郝海广.明确内容标准 强化实施监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路径探索[J].中国生态文明,2019(01):66-69.

[4]梁菊.丰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路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1):13-14.

猜你喜欢
金沙江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
我是金沙江
北渡金沙江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红色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