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2021-09-10 13:45于克良王惠
康颐 2021年1期
关键词:宫腔镜应用

于克良 王惠

【摘要】目的:研究黏膜下子宫肌瘤运用宫腔镜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数 66 例,纳入时间段为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3 例)与对照组(n=33 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治疗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 作,重点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采用宫腔镜治疗的观察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3.9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78.78%,组间差异显著(P < 0.05)。结论:为提升黏膜下子宫肌瘤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使用宫腔镜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质量比较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少,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170

引 言

本次研究需要抽取部分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运用不同治疗方法并分组对比,以此来探究最佳治疗对策,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 66 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3 月,结束时间为 2020 年 3 月。对照组(n=33 例)患者运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療,患者年龄≥ 22 岁,≤ 57 岁,平均年龄(40.23±1.25)岁,患者最短病程 0.5 年,最长病程 12 年,平均病程(6.32±0.58)年;观察组(n=33 例)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患者年龄≥ 23 岁,≤ 58岁,平均年龄(42.11±1.21)岁,患者最短病程 0.5 年,最长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6.58±0.34)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运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术前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并铺治疗巾,随后行开腹处理 [1]。开腹后对患者盆腔、肌瘤位置等情况进行探查,对瘤体假包膜进行分离,分离完成后取出肌瘤, 并将周围蒂部组织切除,缝合宫壁层,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最后行关腹处理。

观察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手术开始前需要嘱咐患者禁食 12h、禁水 6h,并对阴道实施常规清洗,随后将米索前列醇放置于阴道内,使宫颈软化 [2]。随后麻醉医生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宫颈达到一定扩张度后将膨宫液注入患者宫颈内,探查宫腔内肌瘤数量、大小,依据患者实际病灶情况实施电切。若患者肌瘤蒂分布比较多、范围广,需要运用环形电极刀,若患者无肌瘤蒂组织,需要采用环切电极处理,若患者肌瘤部位比较深,需要静脉滴注缩宫素,从而使用肌瘤外凸,方便肌瘤组织切除。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对生育无要求,并且肌瘤无蒂组织,需要按照顺序将肌瘤表面切开、子宫内膜、肌瘤包膜,最后将子宫肌瘤切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观察指标为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提升研究数据准确性,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 SPSS 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 ± 标准差表达、t 检验。而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 n(%)表达、x 检验,观察指标中治疗有效率用(%)表示,手术时间用(min)表示,首次排气时间用(h)表示,术中出血量用(ml)表示,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 < 0.05)表达。

2 结果

如表 1 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

如表 2 所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0.05)。

3 讨论

黏膜下子宫肌瘤属于妇科疾病,患者群体主要为生育后的中年妇女, 瘤体组织比较小,多数患者的肌瘤组织会向宫腔内突出,肌瘤表面会覆盖内膜组织,进而增加内膜面积,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会出现子宫收缩、痛经、贫血等情况。临床治疗该疾病会运用传统开腹治疗,可直接将病灶组织切除 [3]。不过,该种治疗方式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多,并且会对患者生育造成不良影响。

为提升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宫腔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3.9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78.78%,组间差异显著(P < 0.05)。由此可以说明对患者运用宫腔镜切除肌瘤可以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改善预后效果。主要因为宫腔镜切口比较小,操作简单,所需手术时间短,可以有效避免切口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并且该种手术方式会根据肌瘤蒂的范围、数量选择合适的电极刀,依据病变部位确定电切方式,进而提升肌瘤切除效果。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曹阳 . 宫腔镜及 CD138 免疫组化检查对不孕症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D]. 青岛大学,2020.

[2] 胡亮 .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及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 [D]. 重庆医科大学,2020.

[3] 张恩惠 . 对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在日间病房的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分析 [D]. 新疆医科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宫腔镜应用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
宫腔镜绝育术后意外妊娠率较腹腔镜稍高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