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德合作办学模式探究

2021-09-10 07:22罗昊玭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管理

罗昊玭

摘要:我国正在加快高校转型发展,加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建设。对应用型高校培养模式的总结、研究,可为进一步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我国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武汉商学院自2015年起开办物流管理这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将中外合作办学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形成效应,逐步形成了适合该校的应用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武汉商学院物流管理办学项目为例,通过介绍武汉商学院中德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学风建设和管理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的综合管理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中德合作办学;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16-02

基金项目院本文系2019年武汉商学院校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Y006)研究成果之一。

在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学校十分重要的运行模式,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补充。经教育部批准,自2015年起,武漢商学院开办了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五年以来,学校力行将中外合作办学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形成效应,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一、中德合作办学现状

德国大学教育居于世界前列,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两个层面实现了互通,综合性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课程和学分可以互通,形成了全方位立体教育模式[1]。我国高校肩负着我国高等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2]。武汉商学院是一所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拥有教职工1000余人,学生近15000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地方型、应用型、国际化为办学思路,通过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创办全国有影响、有作为、有特色的商科院校。

武汉商学院2015年开始和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办学历程和积累,初具办学规模和效应[3]。目前该专业在校生近400人,有60人赴德国交换学习,已有两届学生顺利毕业,其中一半学生同时拿到两校本科学位证,部分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这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实践与探索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明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4]。在项目运行初期,武汉商学院便依照我国教育部的相关制度,结合中、德大学双方制度及德国教育部门的要求,从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日常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建立了《武汉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办法》《武汉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办法》《国际教育学院课堂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办学过程中,武汉商学院也不断完善项目、教师和教学、班级和学生管理制度;两校同时派专人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对学习情况进行跟踪。

(二)做好中德协作

中外合作办学涉及两个国家、两所学校,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开展合作办学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沟通和协作,突破常规工作方式,打破时空概念,克服困难,为学生利益共同努力、积极协作[5]。武汉商学院和德方合作大学共同组建由双方校领导亲自牵头的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双方分别派专人进行项目对接、教学及学生管理,定期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工作方案、总结工作经验;坚持两校的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互访,开展教学及其他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申报教科研项目、组织学术会议;充分利用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定期开展双方师生座谈,加大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强抓教师队伍建设

人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和学的主体。武汉商学院中德合作办学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教师、学生队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面对的是雅思的高分和专业外教课程、全英语教学、德式的教学模式,这需要一支优良的教学团队。该校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挑选了一批有较强的合作和学习能力的教师组建德语、雅思教学团队,教师均有相关考试、教学、海外留学经验,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参加相关教学学习,不断优化教学;形成了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主要任课教师组成的立体化教师合作管理体系,从生活、学习、职业规划多方面引导学生高效完成学业、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制定学生帮扶制度,组建学生学习小组,由优秀学生带动全班学习氛围。

(四)重视学风建设

学生的求学精神和教师的治学态度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风建设体系的合理性,一套健全的学风规范体系是其长期有效的保障。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教学标准严格、对语言要求高,较其他普通专业而言,除了增加系统的雅思教学以外,还开展了部分全英文授课的课程。武汉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针对学生中“讨厌学、学不会、没方法”等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结合理论与实践因材施教;积极组织学风建设活动,让师生参与到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安排学生进行主题式早晚自习,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完成主题报告、英语和德语报刊书籍研读、听写等学习活动。

(五)强化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一项基本工作,包括教学、学籍、考勤、宿舍管理、雅思培训、签证指导、留学指导、毕业指导等,学生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武汉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从学习、生活、业余三方面齐抓共管,建立家校QQ群、微信等沟通平台,让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随时联络,积极反馈,发挥海内外校友、老生家长的影响作用,推动学生同步前进,增强向心力、凝聚力。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广大教师深入学生,深入学生课堂及家长,通过开家长会、听课、查寝、问卷调查等方式,有的放矢地指导、帮助学生做好留学学业规划。

三、创新和启示研究

(一)教师要懂得潜移默化地进行管理和培养

良禽择木而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榜样,“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放宽眼界转变观念。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手段,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人格的完美形成[6]。教师应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力量,让学生从内心认识自我的不足。师生共同管理班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内化优良素质,使师生间的感情得到有效沟通。

(二)开展外语模块化教学

外语是中外合作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合作办學对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以具体多样的跨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多元的办学理念。武汉商学院充分利用外方教育模式,在加深中外院校合作程度的同时,依托校园文化,以复合式、多元性和实践性的能力培养为目标,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学校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外语水平测试;根据模块与等级确认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实行动态调整机制,让学生在各个层次动态流动管理,尽力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遵循有效管理模式

院校应充分运用积极的激励手段,调配一些可控因素,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武汉商学院关注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利用现代心理学知识不断总结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教育政策,让学生获得责任感、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其自觉配合每个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在得到帮助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感悟和反思。多方面协同管理不仅有效,还可以帮助学校开放办学、凸显活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确实能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弥补传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这也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本文认为,做好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在于三个方面:抓住重点,培养领军人才;以点带面,落实基础团队建设;整合资源,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中心。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冯瑷嫒.本科层次中德合作办学现状及特点分析[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05):37-42.

[2]苏述庚.中德合作办学的典范[N].中国教育报,2018-06-26(08).

[3]汤云.基于国际化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武汉商学院中德合作项目为例[J].中国市场,2018(07):131-133.

[4]刘文慧,Michellene Williams.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8(05):58-62.

[5]宁晓静.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策略思考[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28(02):32-34.

[6]李海辉,高雪梅.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3):54-57.

(荐稿人:李平,武汉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践管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