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09-11 11:36龚勋,易敏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

书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姚本先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4-1860-9

出版时间:2019 年8 月

定价:39 元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基础上,还能够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素养。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从业教师整体素质素养,这是当前教育教学行业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开展基于2018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2018/208)及“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19SZ06)研究并结合由姚本先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探讨和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措施,以供借鉴和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选取大学生关心的幸福人生、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与创新心理等主题,内容涵盖广泛。此书不但呈现心理健康知识,也有训练心理调适技能等知识。在每个章节都设立导语,每个章节有校园故事、心理解码、体验感悟、理论快线。每个模块还运用了一些漫画式图片与表格,可以达到大学生心理教育需求。该书指出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的具体路径,不但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心理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学生课余时间阅览读物。

一、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课程教学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在积极心理学各大理论指导下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全面而具体,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分析,全书涉及到了大学生学习情况、交际困惑以及人生定位等方面主题,在介绍一些心理知识上增加如何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课程的目标与制定内容既需要让学生获取一项项心理知识技能,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使在设置课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意识能动性,并搭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成长平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积极性。

二、完善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革新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从大学生实际现状,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下,从加强学生体验与操作能力入手。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时,注重对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以调整人际关系能力、做好情绪管理等基础来开展情境设计活动,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积极情境模式中,增加情绪情感体验,扩展认知评估各项操作。这样体验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情境训练中深入感悟,有利于让学生深入感悟与消化心理健康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将这些积极的心理理念引入其中,显著提升其心理状态调节和心理健康学习的能力,使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增加积极案例教学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一些积极案例教学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鼓励其积极参与讨论这些案例,总结出预防和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课堂案例中潜移默化得到提高,从而使自身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课堂案例教学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生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主动参与课堂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也可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兴趣。

四、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不能只传播知识,而是要注重对大学生行为和心态的引导。在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评价体系时,够通过量表施测、调查问卷、师生交流、个别访谈等方式来调查学生心理状况,结合调查情况来构建积极心理学理念,明确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件目标的设置是否具备科学性、有效性,结合学生实际心理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完善教学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得以显著的提升,使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水平和质量发生质的改变。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从全新的角度着手,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核心,创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使其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适应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从多方面阐述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方法,有着较强的阅读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