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模式探究

2021-09-12 03:39张平
当代体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张平

2014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报显示,我国近一半的体育场地建设在学校,而66.05万个学校体育场地中,有92.5%在中小学校,因此中小学校场地设施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0年,国家教委出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中小学体育设施并未实现专人管理,同时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尝试从管理模式角度进行研究。

1 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缺乏专业的场地管理人才,二是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三是管理粗放导致场地的闲置。实际上这三个问题相互交织。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导致管理模式无法改善,进而导致体育场地的闲置。

1.1 缺乏专业的场地管理人才

2018年,王逸姮对北京市东城区10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90%的被调研学校都按照国家规定配备了场地及器材设施的管理人员,但是在这些管理人员中,只有33.3%的学校是由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剩余66.7%是由体育组组长或体育教师兼职管理。北京东城区作为全国教育的高地,尚且存在缺乏体育设施专业管理人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在体育场地设施专业管理人员配备方面的不足。

1.2 缺乏規范科学的管理模式

2008年,张宏、葛庆英、范振国的研究发现,广东省的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存在四种管理模式:自我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管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与街道社区联合管理,目前大部分学校选择的是自我管理模式,来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而自我管理的学校当中大量的学校又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这个问题实际上与第一个问题彼此交织。

1.3 管理粗放导致场地的闲置

中小学体育设施用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使用时间通常较为集中,集中使用时人满为患协调困难,闲置时空无一人。同时,体育设施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保养维护不及时,将会出现设施老化毁损,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等到老化损坏严重时再维修,届时维修成本已大大增加。

2 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模式的分析

针对上述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我国较为通行的管理模式,参考发达国家在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方面的经验加以分析。

2.1 国内的管理模式

2019年,罗嵘的一项研究将我国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三种:政府购买模式、自主经营模式、委托管理模式。

政府购买模式:是指财政资金支持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使用。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大量的社会人员进入到中小学校进行锻炼,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频率明显提高的同时,体育设施的维护任务也变重。同时一些社会人员进入学校运动也给学校的安全教育带来一定的隐患。这种模式面临的一个矛盾是开放有余,管理不足。

自主经营模式:是指中小学校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开放部分体育场地设施,并自行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管理人员主要是学校的临时工或体育老师。

委托管理模式:是指学校将体育场地设施委托给具有管理经验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维护、运行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管理,在目前的三种方式当中是较为创新的一种。广东省番禺区铁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其依托广州市铁一中学番禺亚运城校区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培训项目由学校老师及外聘教练员共同负责,并收取合理费用,以支持场地维护,为教师、教练员、安保人员发放津贴。

2.2 域外的管理经验

美国的管理经验:美国地方政府高度自治,因此各地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方法各有不同。总的来说,美国各级学校对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最典型的模式是与俱乐部和各种体育协会合作使用,社区居民通过加入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形式,使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

日本的管理经验:日本主要依靠社区体育俱乐部来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区体育俱乐部多为综合型俱乐部,活动主体以小型俱乐部为主,由学校、社区体育振兴委员会、各种相关的民间自治团体组织成立,再由各种小型体育俱乐部共同构成了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开展活动,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德国的管理经验:德国多通过俱乐部形式管理,德国体育俱乐部主要分为大众体育俱乐部和商业性的体育俱乐部这两种。大众体育俱乐部是完全群众性组织,不受政府控制,是非商业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大众体育俱乐部得到了政府的广泛支持,除为俱乐部指派有资质的大众健身教练外,还促使俱乐部与学校合作,使学校体育场馆能更好地为大众健身服务,如:政府所有的学校体育场馆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可以供俱乐部免费使用。

以上国家的经验共同之处在于,大多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的基础上探索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模式,与各类体育俱乐部、学校进行合作。我国目前的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模式,主要还是场地出租和自行管理,这种模式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较低。

3 完善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模式的建议

结合本土研究与域外经验,本文认为应当在兼顾中小学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采用学校管理与市场化管理,以期在充分利用体育资源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对设施进行维护,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提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3.1 安排专人负责管护工作

中小学应加强对本校体育场地及设施的维护,将体育场地设施保养维护作为一项制度性工作。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使用群体可以分为学校内部人员和社会人员两类。针对学校内部人员,学校应安排专人对场地设施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学校领导应重视相关工作,安排专门负责体育场馆设施保养维护的责任人,安排管理员具体做好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管理、卫生清洁、安全检查等日常工作;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卫生清洁记录和安全检查登记报修制度、体育设施和器材等固定资产明细台账等,进一步规范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和维护。

3.2 建立课间学生保养制度

在校学生是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主要使用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因此学生有义务做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教学时间段内的基础保养维护工作。要加强学生爱护体育设施的教育,如建立课间学生基础保养维护责任制,按班分配清洁保养任务区,建立“谁使用谁保养”制度。有些学校要求学生进入球馆要换鞋,课后5分钟全体学生劳动清洁恢复原样等,由学生来做好课间体育场馆设施的基础保养工作,至于专业维护可以通过外包完成。

3.3 探索招标外包管理机制

对于一些保养维护复杂、专业性强、难度大、成本高的场馆,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完成。也可将场馆的对外开放运营、对外开放培训、对校内学生的教学与训练、保养维护等项目,全部采取对外招标管理的运营模式,交给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拥有资质的校外体育俱乐部或专业体育机构管理运营,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管理体育场馆设施,可减轻学校管理压力,提高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学校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多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深刻分析当前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多方整合利用资源,细化管理,就能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完善和创新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的新模式,推动校内外体育健康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运动员2021年获67个世界冠军
比亚迪集团扶贫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气排球选项教学模式归纳与分析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利用与开放问题的研究
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
广州: 学校体育设施将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