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21-09-13 01:59许阳琼刘国桥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炎性因子

许阳琼 刘国桥

[摘要]目的觀察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孝感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70例川崎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 n=35)和观察组( n=35)。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取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的治疗方案。比较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各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红细胞沉降率(ES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中头晕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川崎病治疗中联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有利于减轻炎症,症状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川崎病;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炎性因子;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1)22-0086-04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gamma globulin and aspirin o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XU  Yangqiong   LIU  Guoqia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Xiaogan, Hubei, Xiaogan 4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reating Kawasaki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70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Xiaogan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20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5)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interleukin-6(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d C 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29%,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7.14%),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dizzines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as lower in the two groups,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the combination of gamma globulin and aspirin can obtain ideal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inflammation, improve symptoms and have few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 Aspirin; Gamma globulin; Inflammatory factor; Safety

小儿川崎病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群体的一类心血管系统疾病,至今病因不明,发病率逐年升高,部分学者认为川崎病和感染有关,研究死亡病例过程中,发现此病和免疫调节系统损伤、血管炎的发生有关[1],且人群不同,病因也存在差异,对冠状动脉有严重的损害性,影响生长发育,是后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原因之一,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需早期确诊并采取治疗方案[2-3]。目前小儿川崎病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部分研究指出,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有良好疗效,阿司匹林属于消炎解热药物,丙种球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免疫力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分析其二者联合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70例川崎病患儿展开分组对照研究,以证实联合用药是否有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孝感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70例川崎病患儿。纳入标准:①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4]经体征检查、症状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川崎病;②符合本次用药指征;③无智力障碍、身体功能障碍;④病例资料完整,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系统重大疾病,如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等;②合并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③近期接受过阿司匹林或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④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⑤同时参与其他研究项目的患者;⑥未遵医嘱用药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70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对照组( n=35)和观察组( n=35)。

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7岁,平均(4.10±1.22)岁;病程1~9 d,平均(5.12±1.31)d;Ⅰ、Ⅱ、Ⅲ、Ⅳ期分别有4例、13例、12例、6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8岁,平均(4.31±1.15)岁;病程1~8 d 平均(5.20±1.16)d;Ⅰ、Ⅱ、Ⅲ、Ⅳ期分别有3例、14例、13例、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3021756,规格:50 mg/片),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初始剂量为每天50 mg/kg,两周后减量至每天3~5 mg/kg,疗程为8周。观察组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静滴2 g/kg 丙种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S10980032,规格:12 mg ∶2 ml)8~12 h,在此期间实施冲击治疗一次,共治疗5 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结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改善时间以及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检测每位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ESR、IL-6、TNF-α、 CRP)。临床疗效:根据症状改善判定疗效[5],有效: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等症状明显改善;好转:症状有所改善但不是十分明显;无效: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冠状动脉病变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皮疹消退、结膜充血消退、手足肿胀改善以及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3。

2.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4。

3讨论

川崎病属于血管炎综合征之一,会损害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与成年后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此病好发于2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群体中,成年人患病率较低,以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出疹为主要表现,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征兆,大部分患儿表现为突发性的体温升高,持续8 d 左右,随之出现手掌红斑、脱皮,且淋巴结肿大,当引发心肌炎后,会表现为乏力、胸闷、呕吐等[6-7]。由于患病群体属于儿童,在用药方面需十分谨慎,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8]。

目前對于川崎病的治疗,短期目标是改善症状、减轻炎症,以及保护冠状动脉,以常规支持治疗为基础,配合阿司匹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可以改善血小板凝聚、发热等,起效迅速且药效稳定,安全性较高,但单独用药疗效存在上升空间[9-10]。丙种球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其可结合于血管壁受体,阻止免疫复合物形成,控制炎性反应,且丙种球蛋白还有利于免疫复合物分解,使吞噬细胞作用增强,抑制 B 淋巴细胞活动,阻止抗体产生,丙种球蛋白对血小板活性有抑制作用,可预防血栓[11-12]。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花生四烯酸和其活性位点的结合过程中发挥阻断效应,乙酰化环氧酶1活性降低,减少血管紧张因子合成,同样也具备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二者联合药效倍增[13]。

目前川崎病的病因还未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中心粒细胞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且患儿体内血清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如 ESR、IL-6、TNF-α、CRP 水平明显升高,ESR 即红细胞沉降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异常升高,IL-6属于促炎因子,会促进免疫球蛋白分泌以及机体再次免疫应答,TNF-α参与了冠状动脉损伤过程,CRP 属于炎性反应蛋白,炎症反应程度越大,该物质水平越高。本研究结果部分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四项血清炎性因子均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减轻炎症反应。两组各症状改善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7.14%,进一步佐证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儿童用药中需重点关注药物的安全性,本研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都较少,提示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上述数据表明,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能够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疾病症状,疗效与安全性都较高。

林育权等[14]选择60例川崎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加用丙种球蛋白,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黏膜充血、颈淋巴结以及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观察组,数据与本研究基本一致,此外亦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认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可以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多数研究认为[15-16],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会影响疗效,本研究未从该角度展开分析,存在局限性,望今后有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小儿川崎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杨华,林金亮,徐初石.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36):14-16.

[2]王婉霞,刘媛,梅玲华.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外周血 Treg 细胞、淋巴细胞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24):3170-3173.

[3]章晋,陈启税,童晓琴.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及对外周血NLRP3 炎症小体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2):2809-2811.

[4] 黄铮,吴平生 .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 [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4):301.

[5] 卜琰娜,张毓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及对冠狀动脉异常情况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5):107-109.

[6] 王茹,周莉蓉,戚昌丽 . 双嘧达莫联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J]. 河北医学,2021,27(2):317-321.

[7] 刘志鑫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4):622-623.

[8] 吕才卉 .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CD4 ~ +CD25 ~ + 调节性 T 淋巴细胞与 Th17 分布的影响 [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0):1515-1517.

[9] 李淑娟 . 双嘧达莫辅助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抗血小板聚集因子及疗效分析 [J]. 临床研究,2019,27(5):26-27.

[10] 王新芳,黄先玫,王跃生,等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因子和抵抗素及内脂素的影响 [J].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74-1676.

[11] 李艳琴,憨贞慧 . 比较不同用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2):99-101.

[12] 徐闪,何俊明 . 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7):1261-1264.

[13] 孔慧君,郭旭丽 . 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10):769-772.

[14] 林育权,沈远征,彭松伟 . 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2):86-87.

[15] 罗玉婷,陈捷,梁达开,等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4):63-65.

[16] 曾聪灵,郑虹 . 丙种球蛋白两种给药方案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J]. 吉林医学,2019,40(11):2560-2561.

(收稿日期:2021-06-07)

猜你喜欢
川崎病丙种球蛋白炎性因子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川崎病诊治及护理
非典型川崎病临床护理分析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