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实践

2021-09-13 11:09胡莉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摘要】本文聚焦讨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全过程出发,精选富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组织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旨在探索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模式,实现《综合英语》课程对学生价值导向的引导与渗透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专业;实践

【作者简介】胡莉(1982-),女,汉族,重庆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级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综合英语》为例”(课题编号:2021JCKY0035)的研究成果。

一、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指新时代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等教育需要坚持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教育的统一,挖掘不同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全方位育人和全面提高人才素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中提出:外语教学要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

由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教学界开展了一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觉与自发的教学改革,可谓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难得机遇。当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时有发生,全球经济环境更趋复杂,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贸易战等不利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和平崛起遭遇严重挑战,因此大力培养专业性、复合型和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对英语专业而言,由于学生接触西方文化较多,对中国文化缺少认知甚至缺乏认同感。因此,新时代外语教学应该将语言教学与育人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日常教学,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体现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培养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英语专业课程发挥良好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能力。这与习总书记号召高校突出专业课程教育的育人导向,使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指导思想高度契合。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综合技能课和主干课,旨在通过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中,师生双方重视语言知识的输入,但学以致用的输出却比较缺乏。融入“思政元素”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在传授系统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挖掘语篇材料中的“思政内涵”,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解读,通过文化对比剖析等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时期使命格局,培养思辨能力和增强对文化的感知力,以此发挥专业课程的隐形教育作用。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

1. 培养文化认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包含语言技能训练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课文全部来自英语国家,包含了基本的外国文化信息,内容覆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文明、价值观念等。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以对外国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及认识,以此拓展语言知识层面。国外名篇的鉴赏可以锻炼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与社会的内涵,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对外国文化形成深刻的理解认识,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正确认知能力,促使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避免出现崇洋媚外的不正确观念。同时,该课程还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在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之比较,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文化间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加深对不同历史、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认知,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2.提升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综合英语》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具有学习时间长、涉猎范围广等特点,这便于教师多角度、系统性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该课程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播中国优秀文化,鼓励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总之,语言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让学生理解文化,拓展知识面,并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外语课程思政的前提是外语课程以语言文化学习为基本内容,因此,思政元素要凸显,但不能过度拔高,必须巧妙而自然地融入语言教学活动中。

在思政教學模式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中富有人文内涵和课程思政的语言内容,将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融合,逐渐形成一点三面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即抓住每个单元的思政点,然后在教学中把这一思政点融入主题、语言、现实这三个面;最后再结合单元主题,从现实问题入手,锁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化价值观,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

在思政素材选取方面,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思政素材要有针对性。课程思政不是增加一门课程,不能脱离课本谈思政。教学设计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但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其次,思政素材要有时效性。素材内容不应该固化,要适时融入现实,比如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突发事情。结合疫情,可以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使命担当、家国情怀等融入课程教学。最后,思政素材要有创新性。思政素材不能只是简单罗列语言、金句和阅读材料、视频材料,可以通过党和政府工作报告(如十九大报告),重要领导人讲话(如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峰会上的讲话),书籍(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和《礼记》等),视频资料(如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纪录片《习近平的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和国家地理播放的纪录片《鸟瞰中国》等)积累思政素材。

在教学设计方面,应重点关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辨能力。针对每个单元,教师可以从课文主题、词汇语言、篇章理解及课后作业这四个教学环节中挖掘思政元素。首先,找准教学主题和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点、教学内容与学生意识形态发展的结合点,确定每类主题在课堂授课时如何切入、延伸和拓展,巧妙融入和结合蕴含中国文化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完成内容学习。其次,在词汇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除单词释义外,还可以从党政文件的英文版中引用一些例句,增加学习词汇的厚度,挖掘这些词的思政价值,达到思政赋能词汇学习的效果。然后,在语篇分析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课文文本中蕴含的西方文化、理念、思维、习俗等为切入点,用跨文化对比的方法展开思辨式解读,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课外作业中挖掘思政元素。结合校内网络平台,补充与思政学习相关的任务和作业,包括听说读写译,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思政教学格局。

四、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笔者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六单元“Green Banana”为例,进行45分钟的教学设计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文的主题分析,以期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该文章的作者试图通过他的感悟告诉我们,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青香蕉”,它们慢慢成熟,等待我们放下偏见,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去欣赏和领悟。

首先,思政元素融入课前任务。学生在校园平台观看电影视频《刮痧》片段,并在线讨论:电影片段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讨论结果,组内绘制思维导图,课堂分享。通过本环节的思考和线上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冲突”等现象。此部分的思政元素包含中西方文化冲突和传统中医文化。

其次,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学生观看短视频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了解中医文化的魅力所在,感受华夏文明五千年文化积累的同时,进行相关术语的语言输入。此环节,中华医药文化这一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导入环节。接下来,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思维导图展示和陈述),与台下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文化冲突”是该故事中的主要矛盾冲突。通过此项互动,学生了解文化之间存在异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每种文化都蕴含着大智慧。最后,通过师生互动,引出文化的概念,通过引入“传统中医文化”这一话题,教师将主题升华到民族文化,并补充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金句中英文对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強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ulture is a country and nation's soul. Our country will thrive only if our culture thrives, and our nation will be strong only if our culture is strong. Without full confidence in our culture, without a rich and prosperous culture,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not be able to rejuvenate itself.”教师引导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性。

在文章主题段落和主题句分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心句,即The culture of the world is full of unexpected green bananas with special value and meaning.A green banana is waiting for all of us if we could leave our own centers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experience other places.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主题分析,理解“青香蕉”的真正含义就是每种文化中蕴藏的鲜为人知的宝藏,近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我们应该理解每一种文化,实现文化的包容。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分享他们心中的“青香蕉”,如火锅、蜀绣、书法、园林建筑等。该讨论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思辨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但近年来,许多传统文化已经被西化,由此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也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话题。因此学生就辩题“If we adopt other countries'cultures, we will lose our own identity”进行自由辩论,该环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论完成后,观众学生就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辩驳能力、临场反应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回答How should we deal with other culture?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而不同”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思想,从翻译和思政两个角度来理解语言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课后产出作业环节,学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时发表的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理解中外文化的表层/深层异同,然后以“My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Diversity”为题,进行写作产出。通过阅读和写作,将语言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发挥外语教学的育人作用。

五、结语

英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课程思政”深入专业化课程的体现和实践。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递语言技能,还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实现“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