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与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旅游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2021-09-13 08:54张启全齐莉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全域旅游

张启全 齐莉莉

摘 要:高等旅游院校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与智库保障,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地方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立足全域旅游重点项目、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新兴业态与领军企业建设,围绕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和休闲旅游示范点等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加强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升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水平,为加快旅游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旅游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09

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安排错峰休假,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以来,河北、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福建等8省份积极响应,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2.5天休假模式,因地制宜推出文旅消费券、惠民卡等措施,省市联动开发生态休养、运动康体、文化养心、康疗养生、健康养老等康养旅游产品,推动健康旅游服务一体化建设。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是全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全域旅游发展为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途径保障。在当前旅游业加速恢复的背景下,高等旅游院校应充分发挥其旅游业人才培养基地与智库优势,加强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升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水平,为加快文旅融合与全域旅游发展及旅游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1.2 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发展背景、理念含义、内容范围、融合方法、案例运用等方面。丁春文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浙江省地方旅游文化的挖掘和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拓展,提出设计凸显地方传统文化的旅游“大环线”, 打造凸显区域特色文化的旅游“小专线”。李花针对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育人目标、课程体系内容、产学研一体化、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提出建议。在全域旅游方面,于洁从概念内涵、研究框架、研究方法、案例选取等角度总结了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并对全域旅游发展进行了展望。张素梅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方面,谷静从产教融合发展的视阈下构建了包括 4 个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37 个三级指标的旅游类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张季云、阚志霞以旅游专业为例从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两个维度构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李旭、周琬清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体系、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与主动性等方面对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综上,国内对于文旅融合、全域旅游、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和业界对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框架体系。在文旅融合与全域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依托高校教育资源,构建文旅融合社会服务模式,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显得重要而紧迫。

2 旅游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内涵与现状

2.1 新时代旅游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内涵

社會服务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功能,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功能的延伸。高校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从满足社会现实需要出发,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科学研究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文旅融合与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旅游院校社会服务的范畴包括旅游院校为各类文旅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管理咨询、技术服务、文化引领、公益服务等各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与展示出来的社会服务能力。

2.2 旅游院校社会服务人力资源条件保障

截至2017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47所,在校生规模达90万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近1万人、本科生23万人、高职生34万人、中职生32万人。全国旅游院校专业教师数量近6万人,拥有旅游规划中心、旅游研究所、技术技能平台、应用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学院等各类科研与社会服务机构,其中也包括众多的由专业教师注册成立或参与运营的各种规划设计、咨询策划、培训学校等“校中企”与“企中校”。

2.3 旅游院校社会服务现状

(1)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社会服务综合实力较弱。当前,大部分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变化和学校的师资、实训设备水平等因素,往往存在着专业细分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雷同等问题,这样往往会产生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契合度低、数量供大于求、专业人才重复低水平竞争激烈等问题。同时,大部分旅游院校师资力量不够,教师忙于日常的教学、论文发表、职称晋升和成果报奖等教科研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工作。

(2)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社会认可度较低。当前,随着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和智慧旅游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手段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相对于一些专业化、服务“一条龙”式的旅游信息科技公司、旅游规划运营公司、旅游管理公司、旅游集团公司等,旅游院校的教学、科研与创新往往还跟不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势,导致部分地区政府和企业组织对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缺乏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部分旅游院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的市场应用价值,也难以很快的被政府和企业采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部分旅游院校在进行社会服务时考核指标不科学,对社会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度把握不够,也影响了社会服务的认可度。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