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1-09-13 10:03张淑婷伍蛟蛟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应用实践

张淑婷 伍蛟蛟

摘 要: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办好高校须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生源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教学管理水平需要提高等实际问题。在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 严格过程管理,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实施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OBE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评价中。改革研究结果显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教书育人、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关键词:OBE;课程与教学改革;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27

0 引言

教育理論中的专业术语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指以终为始、基于结果的一种教育模式。一般称之为成果导向、产出导向或者目标导向(Outcome,结果; Based,基础; Education,教育)。OBE以学习的产出驱动整个课程活动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构系统,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OBE教育理念有三个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在办学过程中,培养目标的设定和课程的设置都要以学生的需求、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家长的期望为中心。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以培养目标的完成度为评价标准。成果导向是一种反向设计,先设定培养目标,然后设计毕业要求,最后是评价,并持续改进以便达成目标。

在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 严格过程管理,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势所趋。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引入OBE教育理念, 分析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评价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参与等问题与不足, 通过实施学生中心、重视学生的需求、增强课堂正能量、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严格教学过程控制与反馈、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应用等措施,促进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进而促使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OBE教育理念主要关注四个问题:第一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第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第三是怎样评估学生是否已经达到目标;第四是如何使用这个培养目标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加快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国家政策导向为风向标,以“医教结合”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标准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为明确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特殊教育系采取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在广泛参阅国内外特殊教育专业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准方向、立足地方需求和硬软件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实行学制上的3+1,课程设置上的3+1,培养途径上的3+1,培养目标上的3+1。凸显“实训+服务”的人才培养特色。依托师范学院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和儿童发展中心,承担一系列国家级、省市级特殊需求儿童康复训练项目,实现儿童教育康复、师资培训、亲职教育的多重社会服务功能。只有让教师明确了培养目标,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才能进一步解决怎样教、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树立了明确的目标,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才能进一步解决怎样学、如何学得更好的问题。第二步,重视人力资源市场调研和学生意见反馈。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与规格、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就业、创业需求反馈来反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教学管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科研竞赛、社团指导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反复的推敲与凝练中把握时代脉搏,预判特殊教育专业未来人才市场走向,加快布局特殊教育教师方向和教育康复方向双轨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步,全面了解自身专业。通过院系讲座、小组研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师生对本专业近五年的专业招生情况、毕业生培养质量、专业课程的设置、实验室资源的使用、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运营与社会服务等进行全方位深入了解自身专业。

确定了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毕节、面向贵州、辐射西部,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师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特殊教育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特殊教育、康复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特殊教育专业人才。

2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就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大类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个性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第二课堂模块组成。其中,专业课程模块由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四大部分构成。紧密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把控学时学分占比,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和实习实训环节共计25学分,占专业课程模块学分的36%,占本专业总学分的15%。

就如何明确教学知识点、讲透彻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修订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将教师教和学生学、学生教和学生学、学生教和教师学紧密结合全面开展课堂革命,通过小组研讨、案例汇报、课堂大讨论、课外实践的方式实施课堂翻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中心还给学生。教学手段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工具材料进课堂等形式,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手把手”教授学生如何评估特殊需求儿童、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如何展开教育康复等。同时,院系加强了学生信息员队伍的建设,每学期期中召开院系领导、学生信息员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教学意见反馈会议。学生的意见反馈让院系领导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教师的授课效果、作业的难易程度、教学大纲的完成度情况、前置课程的衔接程度、培养方案的贯穿程度等。

猜你喜欢
应用实践
浅谈高中体育分层训练法的运用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实践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