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的用药规律

2021-09-13 23:07谭精培张秋雁李蕾杨漾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文献研究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谭精培 张秋雁 李蕾 杨漾

摘要 目的:总结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中医药治疗规律,服务临床。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20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25.0以及SPSS 18.0等工具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6篇,包含处方94个,中药131味,用药1 196频次;出现药物以辛、甘味等温性药和苦、酸味等寒性药为主,主要入心经;使用频率较高的3种中药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使用种类较多的5种中药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补虚药是麦冬、甘草,使用频次前2位的活血化瘀药是丹参、川芎,“麦冬-五味子”为出现频次最多且支持度最高的药物配伍组合。结论:临床上应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灵活配伍理气药、解表药、收涩药、止血药等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可显著提高疗效。

关键词 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数据挖掘;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therapeutic law of qi-yin deficiency syndrome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Methods:The clinical literature of the treatment of qi and iin deficiency of CH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past 20 years was searched,and the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law was used with the tools of EXCEL,SPSS 25.0 and SPSS Modeler 18.0 and other tools.Results:A total of 126 paper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including 94 prescriptions,131 Chinese medicinal and 1 196 times of use were adopted.The main drugs were acrid,sweet and isothermal drugs and bitter and sour drugs,mainly enters the Heart Channel.The 3 kinds of Chinese medicinal which were used frequently were tonifying drugs,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and heat-clearing drugs.The 5 kinds of Chinese medicinals which were used more frequently were supplementing qi deficiency drugs,heat-clearing drugs,activating blood to remove blood stasis drugs,regulating qi and relieving exterior symptoms drugs.Radix Ophiopogonis and Radix Glycyrrhizae were used in the first 2 places frequently.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Rhizoma Chuanxiong were used in the first 2 places frequently.Radix ophiopogonis-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nd mostly supported drug combination.Conclusion: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onic drugs,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drugs,heat-clearing drugs,flexible compatibility with qi-regulating drugs,anti-exterior drugs,astringent drugs and hemostatic drug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D with qi-yin deficiency syndrome.

Key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Qi-yin deficiency syndrome; Data mining; Medicationlaw; Literature study

中图分类号:R285;R5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4.015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或栓塞等现象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随其进展逐步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是我国除中风外的第二大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死因之一[1]。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2012年以来我国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持续增高且有继续升高趋势[2]。近30年我国冠心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冠心病病机逐渐转向以“虚”“痰”“瘀”为基礎,以本虚标实为最高概括,其中“本虚”以气阴两虚证为主[3]。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剖析20年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有利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统计其中2001年9月至2020年9月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文献,检索年限共20年。

1.2 检索方法

以“冠心病”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阅读检索结果中所有文献的篇名进行第一次筛选,阅读摘要和全文后,以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二次筛选。

1.3 文献纳入标准

1)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文献;2)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病名及证型诊断标准明确;3)方药组成明确。

1.4 文献排除标准

1)非临床文献以及个案报道;2)中西医诊断标准不明确者;3)方药组成未完全明确者;4)主要治疗方式非口服中药者;5)治疗方药相同者。

1.5 资料处理

使用Excel统计和总结所有文献病例数,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处方名、中药组成及频次,根据《中药学》第九版,划分药物类别及性味归经,并计算总频次和总频率;并采用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SPSS 18.0进行关联分析。统一药名原则为:芫荽子归为胡荽;全蜕归为蝉蜕;粉葛归尾葛根;炒黄连归为黄连;红藤归为大血藤;酒军、酒大黄、熟大黄均归为大黄;田七、三七粉、三七参归为三七;酒川芎归为川芎;元胡、醋制元胡归为延胡索;煅龙骨、生龙骨归为龙骨;炒酸枣仁、炒枣仁、枣仁归为酸枣仁;灵芝草、木灵芝归为灵芝;煅牡蛎、生牡蛎归为牡蛎;大叶钩藤归为钩藤;白参、生晒参、人参片归为人参;红参片、红参须归为红参;炒党参、党参片、潞党参归为党参;酒当归归为当归;寸冬、麦门冬归为麦冬;枸杞、杞果归为枸杞子;淮小麦归为浮小麦;南五味子归为五味子等。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第1次检索文献,共计208 236篇,第2次篩查结果为177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126篇符合纳入标准,涉及57种杂志刊物,共计9 639例患者,其中男5 189例,占比54.74%,女4 290例,占比45.27%,还有160例未明确性别。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90岁,同年龄段男性患者居多。病程最短仅7 d,最长达40年。纳入文献年份分布见图1。

2.2 中药药物分类及功效 按照《中药学》功效分类,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0类药物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收涩药、解表药、理气药、安神药、止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总频次1 134次。见表1。种类较多的前10类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收涩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平肝息风药。见表2。

2.3 涉及中药的性味与归经 131味中药按照《中药学》中药的性能归纳其四气、五味、归经情况。药性统一原则为:微温药置于温性药类、微寒药置于寒性药类、大热药置于热性药类;要为统一原则为:微苦药置于苦味药类、微甘药置于甘味药类。临床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多从病性和病位论治:多用温性药振奋心阳,寒性药滋阴养血,平性药物缓补慢调;以甘味药补益和中,苦味药泻火滋阴,佐以辛味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酸味药敛津固涩;用药大多归于心经,与肺、肝、脾胃等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脏腑联系紧密。见图2~4。

2.4 使用频次6次以上药物的分类及频次 46味中药使用超过6频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是麦冬、丹参、甘草、五味子、黄芪;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补虚药是麦冬、甘草、黄芪、人参、当归;应用频次较高的活血化瘀药是丹参、川芎。见表3。

2.5 高频次药物的聚类分析结果 对使用20频次以上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见图5。横坐标取2,共聚为5类,得到“丹参-麦冬”“生地黄-三七”2组药对和“黄芪-甘草-五味子”“人参-当归-川芎”“酸枣仁-茯苓-太子参”3组多味药组。

2.6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结果  根据SPSS 18.0分析得出126首处方中所有药物的关联网络图,连线粗细与药物间的关联紧密程度呈正比,连线越粗则两中药间的关系越紧密。见图6。得出10对强链接药对,关联最强的前3位药对为“麦冬-五味子”“丹参-麦冬”“甘草-麦冬”。见表4。根据Apriori关联算法建模,设置支持度>15%,置信区间>90%,可得出9项关联度较高的药物配伍关系,其中支持度最高的1项是“麦冬-五味子”。见表5。

3 讨论

冠心病在中医学概念中多被称为“胸痹”“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胸痹是正气亏虚或者寒邪、饮食、情志等病因,产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诱发阵发性性憋闷、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其病位在心,与脾胃、肝、肺、肾等相关,病性分虚实,病机为本虚标实。临床上常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痰”和“瘀”为突出特点,缓解期以心气虚和心阴虚最常见。由于冠心病发病具有高龄、高风险、变化多、病程长、病因病机复杂等特点,气虚、阳虚、血虚等常致心气推动温煦功能失常、血运不足,痹阻心脉,阴血不足;人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摄入的大量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饮食易化火伤阴,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使得五志过极化火,火热内盛耗气伤阴,脏腑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弱,体内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逐渐减少,因此,气阴两虚证临床最常见[4]。

益气养阴法是指主要应用具有健脾益气、生血养阴功效的中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治法[5]。临床上注重将脾胃学说与气血理论相结合运用于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过程中,有以下原因:一是藏象学说层面,《灵枢》认为“脾主四肢肌肉”,补脾生肌有助于保护冠心病患者的受损心肌;二为气血精液津层面,气血为心主血脉的物质基础,脾胃升降相因则气血正常运行,且《黄帝内经》提及宗气的形成和贯心脉行气血的功能有赖于脾主运化及固摄等生理功能;三则是从经络学说层面,脾胃和心在经络层面有络属关系,古有“脾经络于心”,与饱食诱发心悸心痛的现代“胃冠反射”理论不谋而合[6]。

我们搜集相关数据库中所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文献后,总结得出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又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符合益气养阴治法。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位是补虚药中的麦冬、甘草、黄芪、人参、当归,活血化瘀药中的丹参、川芎,清热药中的生地黄,收涩药中的五味子,止血药中的三七。现代药理研究提示麦冬可稳定心肌细胞,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功效[7];甘草具有抗氧化作用,抑制心肌细胞过度自噬,保护受损心肌[8];黄芪可调节血管紧张素、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提高抗氧化能力、控制血脂以保护心脏功效[9];人参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合成,提升心脏耐缺氧能力[10];当归可抗自由基损伤,阻断Ca2+内流,降低血浆TXB2水平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11];丹参扩张冠狀动脉以保护心肌,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缺氧[12];川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维持心肌线粒体结构与稳态以保护缺血心肌的功效[13];生地黄具有调节凋亡基因、抑制促凋亡蛋白表达、改善抗氧化酶活性以提高心肌细胞成活率,五味子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缓解症状,减少发病次数[14];三七具有降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增加血液供应、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心脏泵血功效[15];上述10种药物中,麦冬、丹参协同发挥益气养阴、行气活血之功;黄芪、甘草和五味子相辅相成,温阳通脉而不耗损阴津;三七和生地黄既补血活血又养血凉血。“麦冬-五味子”为临床出现频次最多且支持度最高的药物配伍组合。此外,治疗方药中还有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消食药、平肝息风药等。因此,临床上我们不仅要灵活运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收涩药、止血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还需仔细辨别兼证,随证加减方药;坚持回访患者,以便随病程发展及时调整用药及用量,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与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唐兰,俞捷,许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致心肌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0,15(4):123-128.

[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4.

[3]韩垚,戴梅,刘红旭,等.调脉合剂治疗气阴两虚兼血脉瘀热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分析[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11[2021-07-23].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210316.

[4]张辰浩,刘冠男,孔晓琳,等.801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中医杂志,2018,59(20):1766-1770.

[5]殷佳,宋彦奇,潘晔,等.基于临床文献探讨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J].中草药,2017,48(4):798-802.

[6]陈翰卿,邹冲,方媛,等.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治疗冠心病[J].中医杂志,2019,60(11):979-981.

[7]王莹,王华,赵丽,等.麦冬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9):82-87.

[8]郑旭颖,麻春杰,陈永真,等.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炙甘草汤抗大鼠MIRI致室速和室颤的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7):1-8.

[9]Patel RV,Mistry BM,Shinde SK,et al.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quercetin as a cardiovascular agent[J].Eur J Med Chem,2018,155:889-904.

[10]吉其舰,孙兆瑞,杨志洲,等.人参皂苷Rg_1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8):1648-1653.

[11]崔爽.当归补血汤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心肌缺血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2):197-199.

[12]林涌波.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MMP-9、PAI-1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4):772-774.

[13]朱尧,刘溦溦,顾宁,等.川芎的活性成分及其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7):1701-1704.

[14]马莹慧,冯波,朱鹤云,等.北五味子中总木脂素类成分的抗氧化及抗炎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1):25-30.

[15]于博文,胡艳红,杨静,等.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内皮微粒介导HUVECs衰老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8):50-56.

(2020-12-28收稿 责任编辑:杨觉雄)

猜你喜欢
文献研究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综述
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异常数据挖掘算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南乐《目连戏》文献研究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基于R的医学大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一本面向中高级读者的数据挖掘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