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花鸟艺术的美学风格探析

2021-09-14 08:45侯俊绮
景德镇陶瓷 2021年4期
关键词:雀鸟粉彩花鸟

侯俊绮

一、传统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以花鸟自然入画,以天地唯美练心。花鸟画以其内涵丰富的吉祥寓意,精致高洁的清丽画面,美满和谐的气韵品质,让观者愉悦。对比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既存在艺术相同的审美情趣,又体现出不同的东西方哲学观点。花鸟画更加象形达意,其蕴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具备更加明朗化的东方意象特点,通过借助对客观世界存在对象的描绘,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需求,表现人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寄托了对于真、善、美的美好追求。

二、釉上彩不同类型花鸟画的美学风格赏析

梳理发展过程,不难发现,陶瓷釉上花鸟装饰有古彩、粉彩、新彩、墨彩、广彩等品种,从目前来看,釉上花鸟装饰以粉彩和新彩占主导地位。总的发展趋势可用八个字概括:即“百花齐放,创新繁荣”[1]。由于所使用的彩绘技巧并不雷同,所以在纹饰风格、构图色彩、人文内涵乃至其背后的社会风貌等要素展现上,也体现出色彩多姿的斑斓面貌,令人难忘。

1、釉上花鸟的纹饰风格

花鸟纹作为较为成熟的陶瓷纹饰的出现,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陶瓷作品,明清时期盛行于景德镇陶瓷作品之上,绘制特点上风格偏向细腻、端正,整体画面呈现更具生活气息,多显出活泼欢快,具有生气的特点。常见的花纹有百花纹、团花纹、宝相花纹、莲花纹、缠枝纹、折枝纹等。这些纹饰从绘画特点上来说,夸张变形的相对较少,工笔细绘的相对偏多。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时候是“绘物言志”,借助对客观对象的描绘表达创作人的精神与情感,表现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表现对真善美的寄托和追求。

2、釉上花鸟的构图色彩

传统的釉上花鸟构图,多采用国画构图形式,以对称式样居多,现代作品则有所创新,更加强调立体构成的概念,讲究纹饰构图与陶瓷器型的完美结合。突出整体气势,展现和谐表达。总的来说,不论古今,都是强调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服从作者的情绪表现和器物的主题表现。装饰美可以是虚实结合,也可以是宾主呼应,要符合国人的审美认同,同时又要能够尽可能全面地做到圆融一体。尤其在传统的釉上花鸟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诗书画印”和谐统一出现在画面中的情景,这是符合国人求全求美的审美诉求的。同时,在色彩表现上,会利用冷暖、强弱、对比色等色彩反差来突出表现主题图案,利用明暗刻划花鸟纹饰,利用厚涂、喷洒、堆积等创作方法增强画面的色彩效果。

3、釉上花鸟的人文内涵

国人制瓷,在纹饰创作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叫做“言必有意,意必吉祥”。意思就是陶瓷纹饰创作往往富含深刻的吉祥寓意。在釉上花鸟的纹饰创作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一特点。经常出现的图案有喜鹊、梅花、牡丹、莲花、荷花、鸳鸯、雄鸡等。这些图案,或者寓意“喜上眉梢”“大富大贵”“清白高洁”,或者寓意“恩爱甜蜜”“大展宏图”,都是极其吉祥的意象表述。再比如经常作为辅助纹饰出现的缠枝纹,也有“缠绵连续,福气不断”的美好寓意,所有种种,都展现了国人对于吉祥文化的崇拜和热爱,这也是釉上花鸟人文内涵的核心体现。

4、釉上花鸟的社会风貌

如果从广义上来说,花鸟图案即便不是出现在陶瓷纹饰中,也曾出现在其他的艺术场景里面。比如一万多年前的岩画中,就已经出现了花鸟的图案。彼时,花鸟纹样更多的承载的是宗教祭祀、展现劳动场景或者劳动工具的功能。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得到更大的提升,新型的陶瓷材料技术开始出现,釉上花鸟作品也随之诞生。从这个角度而言,釉上花鸟体现的是社会科技生产力的变化,与此同时,不同历史朝代的釉上花鸟纹饰风格和绘制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民国时期,在画面创作中开始出现素描等西方的绘画技法,这个变化也体现了中西文化进一步走向交融的特点。现代釉上花鸟作品中,也曾出现过电光彩的作品,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华文明进一步走向世界,内心更加成熟自信。这些变化,体现的是中国一步一步迈向成熟、自信的缩影。它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家国天下之间,贯穿于百姓柴米两头,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从原始社会的简单到奴隶社会的粗犷,从封建社会的繁复,到现代社会的创意,点点滴滴的发展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体现了笔意随时代而动的特点。

5、釉上花鸟作品赏析

5.1 粉彩花鸟

粉彩,也称软彩,是在古彩基础上发展而来,粉彩花鸟的最大特点在于装饰线条细腻顺滑,刻画生动。再配合用色清丽明艳,明暗对比清晰,层次绘制分明。观之愉悦,赏之动心。从构图角度解构分析,则是多种多样,层次丰富:有纯图案装饰,也有纯国画装饰;更有二者兼备,创作而成作品。在构图选择上,盘类或者瓷板类相对平面的器型,国画式折枝式构图较为常见;瓶类等相对立体器型,则通景构图用的更多。

以图1的粉彩花鸟瓶为例,瓶身彩绘花鸟纹饰,采用传统工笔画法,精密细腻,上下展开。上部花枝简疏密相间,徐徐伸展,红花绿叶,一篇斑斓景象;下部雀鸟呈现左右对称之姿,身形肥硕,一派富贵之意。灵石着蓝色釉,与红花绿叶相称,既丰富了色彩表现,同时色彩上也相对更深,缀于画面下部,凸显“下重上轻”的稳重感,画面构图更加协调。整件器物,在绘制手法上偏于传统国画风格,笔触流畅,线条工整,色彩明艳,寓意也十分吉祥,雀鸟成双,嬉戏花下;草木饱满茂盛,沉淀抽穗,隐隐绰绰穿插点缀在山石之间;红花绿叶繁茂处,依然可见小朵的浅白花朵正在茁壮生长,整体呈现“生生不息,兴兴向荣”之意。

图1 清乾隆 粉彩花鸟纹龙耳瓶

5.2 新彩花鸟

新彩,又称洋彩,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发色相对稳定,烧成范围也更加宽泛。其色料品种丰富,成器之后色薄而明快,鲜丽明艳,在釉上花鸟装饰上应用较为广泛。经过技术发展,新彩装饰新增指掌画、泼彩、珍珠彩、水晶绣彩等新工艺,当其应用于花鸟装饰时,尤其能够增显生动写真的艺术效果,花瓣肌理更加自然生动,滋润鲜活,雀鸟表现也更加细腻流畅,栩栩如生。有时,也可添加珍珠彩釉这样的新型釉料,使作品增添更为清新典雅,莹润调和的柔和意趣[2]。

图2是新彩花鸟瓷版画,是笔者的新作。与传统釉上花鸟构图稍稍不同,不拘泥于传统,只是在局部采用折线构图,整体却是展现前后纵深的空间感,如此布局更显层次,突出意趣。整体画面有款、有字、有画,一幅国画的正统格局。所绘花鸟,但见鸳鸯湖间戏水,恩恩爱爱,成双成对,寓意吉祥喜庆;近处竹枝摇曳生姿,青翠勃发之势极欲破壁而出,更是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整体色彩搭配清雅秀丽,配合画面所展现主题,一派江南水乡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观者赏心悦目,心思舒畅。

图2 《翠竹鸳鸯》

5.3 珐琅彩花鸟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釉料获取工序复杂,较为不易,因此珐琅彩瓷器多为清代皇室自用,十分精美。风格特点上集中西风韵于一身,极尽高贵与奢华。

图3是一件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纹瓶,通体施珊瑚红色釉,周身以传统国画技法绘有花鸟纹样,雀鸟成双,动静各不相同。静态雀鸟目视东北方向,呈现翘首期盼姿态;动态雀鸟一心盼归,朝向西南方向斜插向下,展翅滑翔。明明只是雀鸟动物,却给人一种“此情缱绻,时刻挂牵”的美好爱情之象,让观者不禁心生羡慕——“两情长远,朝朝暮暮,不若禽鸟,翩然自在”,笔随意动,情由画生,釉上花鸟的美好意趣,可见一斑。该器物的线条绘制也是十分自然流畅,鸟羽根根分明;鸟爪脚趾有力;鸟眼刻画生动逼真,炯炯有神;花朵和花枝布局疏密得当,互不干扰,各自疏朗。色彩搭配上,由于底色大面积珊瑚红,已经十分饱满,故而在图案绘制上采用了淡色为基础,形成强弱对比,反而突出重点。尤其关键的是,纹饰色虽淡,但是色阶还是相对丰富,有从白到蓝,或从白渐粉的明确过渡,色相清新,妍丽娇媚。

图3 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纹瓶

5.4 墨彩花鸟

墨彩,是用新彩艳黑单独在瓷上作画的一种技法,常用金色来丰富画面的色彩效果,又称为墨彩描金[3]。

图4是清光绪年间的一件墨彩花鸟纹陶瓷碗。颜色明艳,纹饰丰富,构图饱满,热情洋溢。此物最为令人拍案叫绝之处在于色彩的强烈对比,以通体明艳绿彩与墨彩绘制的花鸟纹样形成强烈色彩冲突,既丰富了色彩表现力,同时又增加了画面的跳跃感,使整体氛围活泼灵动,意趣非凡。

图4 绿地墨彩花鸟纹高足碗

猜你喜欢
雀鸟粉彩花鸟
写意花鸟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岁末雾晨赴友处尝酒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胎动
花鸟卷
立夏时节有雨
多情花鸟,不肯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