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为例

2021-09-14 00:54秦亚梅李嘉仪
砖瓦 2021年8期
关键词:户型布局室内设计

张 慧 杨 谦 秦亚梅 李嘉仪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的数字化在线教育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以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1][2]。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忽略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4]。因此相比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近几年来,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团队合理地改革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 课程基本信息

《室内设计原理》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讲述了室内设计学科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领域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同时在专业视野、艺术修养、设计思维等方面得到拓展和提高,为今后从事室内设计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2 课程实施

本课程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室内设计》(第三版),由汤重熹、卢小根等编著。为了更好地说明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成果,以《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家居空间设计”章节中的“家居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点”为基本教学内容,并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行业规范,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结合市场热门“可变户型”理念,形成“一室一生——户型平面布局”的教学主题(2课时),将理论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最大化,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内容、市场、就业方向的高效融合。以校企合作开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基础,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模型[5],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型

2.1 教学分析

2.1.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此前,他们已学习了设计构成基础、素描与色彩、人体工程学等先修理论课程。能够熟练运用酷家乐软件进行简单的空间塑造,对室内设计有了初步认识,动手能力强,但不善于团队协作设计;对室内设计前沿有良好的感知嗅觉,但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且构思能力较弱,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缺乏系统的团队方案设计训练。

2.1.2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及室内设计员岗位能力要求,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掌握户型平面布局原则;能力目标为:具备挖掘业主需求并将其合理运用到户型设计中的能力;素质目标为:培养团队协作的职业理念。

2.1.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掌握户型平面布局原则,难点为能挖掘业主需求并将其合理运用到户型设计中去。

2.2 教学策略

居住空间作为室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集中反映业主对于户型的功能需求,而且有效集成了户型平面布局的设计要求,结合市场热门户型产品——“可变户型”作为课堂练习,通过满足同一家庭不同阶段的居住需求,练习平面多样化布局,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岗位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以口述设计原理、手绘设计方案为主,不利于激发学生设计灵感,学生难以获得设计空间的真实体验感,课堂效率较低,对于此类教学内容宜采用信息化手段解决。

为此,采用混合式教学理念,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将整个教学过程延展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采用幻灯片文件演示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设计理论的现实应用,使学生掌握平面布局原则,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借助酷家乐设计软件,实现人机互动,使学生挖掘和理解用户需求并且合理组织到平面布局中,达到高效完成设计构思的目的,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2.3 教学过程

2.3.1 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可登录校企合作开发的教学平台领取导学单,学习微课、课件,观看任务驱动视频等学习资料,完成课前调研和课前测试题,检验课前学习效果。

2.3.2 课堂教学

课中,教师总结课前测试情况,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分发市场热门户型——“可变户型”资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设置了案例分析、实践演练、课程总结等教学环节。

2.3.2.1 案例分析

通过一组可变户型案例分析户型的演变过程,结合AR实景空间的展示,使学生掌握课程重点内容:户型平面布局原则。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单身户型练习,并总结学生对平面布局原则的应用情况。其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组可变户型案例的户型平面改造过程。最后学生通过AR 桌面感知系统体验所展示的户型方案实景效果。

2.3.2.2 实践演练

本次课程的难点是结合业主的需求,进行户型平面布局设计。以学校室内设计工作室的实际项目为基础,设置户型平面布局设计任务。学生按照业主的户型需求,完成单身阶段、三口之家和三代同堂的设计方案。课上学生完成单身阶段和三口之家的学习任务,课后再完成三代同堂户型设计方案。

首先教师播放业主单身阶段视频,发布实践任务。其次每组学生使用酷家乐软件进行户型设计,同时利用交互智能平板显示设备展示设计过程,以便师生实时沟通设计方案;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从旁指导;每组作品完成之后,学生将设计作品上传至教学平台。每组学生代表讲解本组方案,并展示3D全景图,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教师对单身阶段每组方案进行点评,并在平台上登录打分;组与组之间、同组之间同学登录平台进行设计方案打分评价。

三口之家阶段和单身阶段的设计任务完成流程类似,学生是在单身阶段的设计任务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满足三口之家的设计需求。

2.3.2.3 课程总结

学生完成设计方案之后,进入评价总结环节。学生登录平台进行职业素养评价;教师公布本节课学生成绩,并点评;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着重分析重难点掌握的效果。

2.3.2 课后拓展

教师在课后借助平台终端布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链接“拓者设计吧——名师设计作品”网站,学习经典作品,优化课中方案,重新上传平台;完成业主三代同堂户型改造设计并上传平台;预习节课内容等。

2.4 教学效果

从“户型平面布局原则”这一课程重点内容出发,结合市场热门户型产品——“一室一生”的可变户型作为课堂背景,通过满足同一家庭不同阶段的居住需求,达到练习平面多样化布局,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技能的目的。

AR增强现实技术引入课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了具象的、可以感知的实体空间,实现了沉浸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空间感知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空间的积极性。

酷家乐软件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设计任务,运用3D全景图体验,能够更好地展示空间的完成度,获得直观的空间体验,实现了人机互动,从而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求。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便于实现教学的全过程、多元化评价,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3 结语

文章以《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为例,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行业规范,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室一生——户型平面布局”的教学主题,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详细介绍了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提高,为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户型布局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作品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侨城一号A&E户型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老年住宅户型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