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稀土激光材料

2021-09-15 10:17霍知节
新材料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神奇能级激光器

霍知节

“光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X光,照见了动物的内脏;激光,刺穿了优质钢板”[1]。艾青所著《光的赞歌》激情四溢,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极富“个性”的新光源——激光(laser)。那到底什么是激光呢?又是来自于哪里?激光器、激光材料又是何物?稀土激光材料又是怎么回事?它们的“神奇用途”是什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破解。

1   激光的“神奇”

什么是激光?激光,最初的名字为“镭射”“莱塞”,意为:受激发射的光放大、产生的辐射光。意指某些特殊物质原子中的粒子,在受到光或者电的刺激后,会使其中能级较低的原子吸收能量后,变成能级较高的原子,进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这就是“神奇”的激光。

1.1   “神奇”在哪里

激光的“神奇”在哪里呢?一是方向性好 (图1),近乎是一束平行光,哪怕是投射到遥远的月球,其光束扩散直径也不会超2km。二是单色性好(图2),颜色纯正,亮度极高。三是相干性好 (图3),源自受激辐射产生的相干光束,故而空间和时间的相干性都是极好的。四是能量高度集中,可获得极强的输出功率,因其发散角很小,照射形成的光斑极小,故单位面积的辐射能极高,集中的高能量在“千钧一发”之际,可以将天下的各路材料瞬间熔化或汽化,真可谓无坚不摧。

“神奇”的激光原理又是什么呢?享誉世界的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就是“激光之父”,在1916 年发现了伟大的“激光原理”。该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假设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有高低2个分立能级,对应能量E2、E1,粒子数密度N2、N1。②存在着3种能级跃迁:第一种自发发射,不受外界电磁场作用下,高能级上粒子自发地跃迁到低能级,同时发射出光子,其能量为△E=E2-E1;第二种受激吸收,低能级E1上的粒子如受激于一定频率(频率为:ν= △E/h,h为普朗克常量) 的电磁波,则可吸收入射的电磁波而发生跃迁,至高能级E2;第三种受激发射,高能级E2上的粒子如与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相互作用,则可跃迁至低能级E1并发射出光子,其频率、位相、偏振以及传播方向均与入射电磁波相同,而且是相干的。③上述受激后的发射、吸收过程,不仅同时存在而且跃迁几率相等。因为在热平衡条件下,低能级粒子的数量多于高能级,所以受激后总是吸收多于发射,故而通常也就只看到受激吸收现象,而不容易见到受激发射。

1.2   “激光器”的问世

由于当时客观条件所限,科学家们未能认识到爱因斯坦激光理论的实践价值,也未能引起人们对其现实应用的重视。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 (Charles Hard Townes,荣获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和他的学生阿瑟·肖洛(Arthur Schawlow,美国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研制成功了微波量子放大器,微波受激后发射放大,可以获得高度相干的微波束,换言之,微波放大器就是激光器的前身。此后4年,汤斯的博士生不仅创造了单词“laser”,而且提出“用光激发原子可以产生一束相干强光”的理论。1958年,汤斯与其合作者将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进一步推广到光频范围加以应用,“激光器”可谓是呼之欲出。

那“激光器”又是什么?简言之,就是能够发射激光的装置。1960年,“激光器”在充足的理论准备下,以及迫切的生产需求推动下横空出世。美国休斯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T·H·西奥多·梅曼(Theodore H Maiman)制成了世界上第1台红宝石激光器[2]。人类获得了第1束波长为0.6943μm的激光,首次将其引入实用领域。该激光器以一高强闪光灯管激发红宝石﹝掺有铬(Cr)原子的刚玉﹞,其表面镀有反光镜并钻一小孔,激发产生的红光从该孔射出后,高度聚集为纤细的红色光柱,其聚焦温度要高于太阳的表面温度。同年,半导体激光器被前苏联科学家研发成功,获得了响应速度快、可调制、相干性好的激光。1961年伊朗科学家研发成功了氦氖激光器。紧接着第2年,R·N·霍耳等人发明了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开拓了激光器发展的新路径。1965年二氧化碳激光器研发成功,这是第1台大功率激光器。此后2年,第1台X射线激光器问世。1997年第1台原子激光器“降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3年8月2日英国 《自然·通讯》 杂志刊出,南非科研人员研发出世界首个数字激光器。致力于激光研究的科学家们,先后已有10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断刷新了激光研究领域的新记录。

1.3  “激光器”的原理

为什么激光器的问世滞后于爱因斯坦提出的激光理论四十多年呢?因为从技术上突破“粒子数反转”,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粒子数反转”又是何意呢?就是要打破爱因斯坦激光原理的第3条平衡态时的粒子分布状态,使受激辐射占优势,也就是说必须使粒子数量,处于高能级的粒子要遥遥领先或大于低能级的粒子。当粒子的实际分布状态与平衡态时的粒子分布相反,称其为“粒子数反转分布”,即“粒子数反转”。

换言之,激光产生的必要条件:“粒子数反转”“增益要大于损耗”。这就决定了“激光器”中2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源、具有亚稳态能级的工作介质。“激励源”通过光学、电学、化学、核能等激励手段,从而为实现并维持“粒子数反转”创造条件,并为亚稳能级的“工作介质”提供可吸收外来能量,使其受激辐射为激发态,并成为主流,以实现光放大。“谐振腔”虽并非是激光器的核心部件,但其功能也决不可忽略不计。主要是确保其内部的光子“高度统一”,如频率和相位,包括光子的运动方向,才可能确保激光良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以及恰到好处地缩短工作物质的长度。

2  “神奇”的稀土激光材料

2.1   激光材料为何物

激光材料(laser material)是指把各种泵浦(电、光、射线)能量转换成激光的材料[3]。 也就是激光器的“工作物质”,主要以固体激光材料为主,呈现为凝聚态物质,可分为2类:半导体激光材料,以電激励为主的异质结构,由半导体薄膜组成,用外延方法和气相沉积方法制得。通常据激光的波长,决定采掺杂半导体材料[4]。另一类是通过分立发光中心吸收光泵能量后,转换成激光输出的发光材料。通常以固体电介质为基质,其中激光晶体的激活离子处于有序结构的晶格中;非晶态玻璃中的激活离子处于无序结构的网络中。非线性晶体,具有对激光束调幅、调频、调偏、调相的功能;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修正畸变激光图像的晶体;以及能够灵敏捕捉红外光的热电探测晶体等。若把激光工作物质置于谐振腔内,则光辐射在谐振腔内沿轴线方向往复反射传播,多次通过工作物质,使光辐射被放大了很多倍(光放大),从而形成一束强度很大、方向集中的光束(激光)[5]。常用的激光材料主要有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硬度和机械强度较高的氧化物材料;还包括氧化物和氟化物材料,具有低的声子频率、宽的光谱透过范围和高的发光量子效率[6]。

2.2   稀土激光材料为何物

稀土激光材料是一种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极好的激光材料,那么稀土又是如何”打入“激光材料“内部”的呢?早在1958年美国的2位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就发现了“激光现象”:当某一稀土晶体,被氖光灯照射时,能够产生色彩艳丽且高度集中的强光束(激光)。据此他们提出自己的“激光原理”:物质被恰当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激光。后将该内容著文发表,并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稀土激光材料与激光技术可谓是“孪生兄弟”,激光技术诞生的同年就发现用钐(Sm)的氟化钙( CaF2 :Sm3+ )输出脉冲激光。此后,稀土与激光联手打造了在材料界“攻城夺地的神话”,应用和发展神速。迄今为止,已获得激光输出的稀土离子有14种,涉及的基质晶体包括氯化物、氧化物、复合氯化物、复合氧化物等170多种晶体和一些其他形态的物质[7]。在现有激光材料激活剂中,9成以上都掺有稀土离子,足见稀土在激光材料中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稀土是激光工作物质中极其重要的元素,这是由其特殊的电子组态、众多的可利用的能级、光谱特性决定的。其中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2.3   稀土激光材料的原理

稀土激光材料的两端装都有反射镜,两面反射镜对激光波长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将其置于内衬银(Ag) 或铝 (AI)等反射材料的“聚光器”中,然后以脉冲氙灯、氪灯、发光二极管、激光等作为“光泵”即“激发光源”(图4),其发出的光被“稀土激活离子”吸收后,便使“稀土离子”从“基态1”激发至“能级4”,再无辐射弛豫至“亚稳态3”,当从亚稳态3以辐射弛豫的方式返回到基态1或能级2时,发出的光在稀土激光材料两端的反射镜间,来回产生振荡,当增益大于损耗,满足生产激光的条件时,就从镜子反射率低的一端输出激光(图5)。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激光材料几乎都已实现了光泵浦,在不同介质中镧系元素激发光发射波长分布范围不同。14种稀土离子中,激光发射波长最短的是钆(Gd3+),最长的是镝 (Dy3+)。在可见光区有镨(Pr3+)、铽 (Tb3+)、钬(Ho3+)、铕(Eu3+)、Sm3+;在红外光区有钕 (Nd3+)、镱 (Yb3+)、铒(Er3+)、铥(Tm3+)、Dy3+ [8]。

2.4  稀土激光材料的“家族”

稀土激光材料主要有固体、液体、气体“大家族”,固体材料家族在性能、种类和用途等方面,均无情地碾压了液体和气体2大材料家族,因此“固体激光材料家族”通常就是稀土激光材料的“全权代表”。固体材料家族又划分为“三大门派”:晶体、玻璃、光纤激光材料,其中的稀土激光晶体材料又占主导地位,可谓是“权倾朝野”。

早在1960年,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使用掺有稀土Sm2+的 CaF2,可以输出脉冲激光。1961年,“玻璃门派”下“稀土玻璃激光材料”问世,科学家们采用掺有稀土Nd的硅酸盐玻璃,获得了脉冲激光,就此拉开了稀土玻璃激光器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大幕。1962年,含稀土钕(CaWO4:Nd3+)的晶体获得了输出连续的激光,稀土晶体激光器问世。1963年,使用掺有稀土Eu的苯酰丙酮的醇溶液,获得了脉冲激光,首次研制成功稀土螯合物液体激光材料,标志着稀土激光材料“液体家族”诞生。1964年,科学家们在室温下研发出了掺有钕的钇 (Y)铝石榴石晶体(Y3Al5O12:Nd3+),获得了可输出的连续激光,这便是后来被广泛使用的稀土固体激光材料。1973年,首次研发出铕—氦稀土金属蒸气的激光振荡,稀土激光材料“气体家族”闪亮登场。仅仅14年的时间,稀土一族凭借令其他元素无法匹敌的先天优势,独特的电子组态、多能级和光谱特性,其固态、液态和气态材料都实现了受激发射。在激光工作物质中,稀土激光材料的“3大家族”号令天下。这些特性使激光在国民经济、现代科技和国防工业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新技术,日益成为当代国际上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

3  激光的“神奇”用途

激光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激光科学与技术催生了一门新的朝阳产业。进入20世纪,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及互联网等高科技推进神速,激光被赞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成为人类的又一重大发眀,书写了其用途的“神奇”篇章。

3.1  医学领域的“神奇”

①激光诊疗。激光在医学领域主要将其用于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的研究。激光的临床治疗又分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以及光动力治疗。激光手术治疗,开刀痛苦轻、感染少。1961年,激光首次被用于外科手术,治疗视网膜肿瘤;1991年,激光首次用于治疗近视;2008年,首次使用光导纤维激光治疗脑瘤。医学激光系统据其临床作用而定,以牙科为例,激光对人体组织的作用,首先与其波长有关,如可见光及近红外光谱范围的光线,治疗牙体组织的部位较深,而穿透能力差的激光,可治疗的透牙体组织也较浅,仅仅为零点几毫米或更浅。其次,在诊断学中,激光的强度(功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实际应用仅为几毫瓦特的二极管激光,临床用于治疗的中强度激光也仅有几瓦特。最后,激光的发射方式也决定着治疗的效果,如短脉冲连续发射的激光,可以获得一千瓦特或更高强度、吸光性好的激光,用于清除硬组织。

②激光美容。能量高、聚焦精、穿透力强的激光照射人体组织产生高热量后,可去除或破坏目标组织。激光仪利用这一原理,采用各种不同波長的脉冲激光,治疗雀斑、老年斑等;用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其周围组织损伤小、无疤痕、无色素沉着,是该疾病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激光还可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各种血管性皮肤病,特定波长的激光被含氧血红蛋白选择吸收后,精确安全地使血管发病组织被高度破坏,不影响邻近组织,达到精准治疗。用激光治疗眼袋,不出血、无需缝合、水肿轻、恢复快,无瘢痕的诸多优点,令传统手术望尘莫及。此外,稀土Er激光则用于除皱、磨皮、换肤、美白牙齿及打鼾治疗。激光除皱术,高能量、极短脉冲激光使老化和受损的皮肤组织瞬间汽化,且不出血,精确控制皮肤表层的深度,不伤周围组织。同时新生的胶原质可以补充到流失的胶原,皮肤褶皱被填充,另外真皮组织层被加热,促进了人体组织的二次生长,真皮层的厚度增加。可以说,激光高科技开启了医学美容的新纪元。

3.2  军事领域的“神奇”

①激光武器。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在“星球大战”计划演讲中,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太空战的激光武器。它有何威力呢?激光以30万km/s的速度飞行,变向灵活,瞄准即中,积聚高能量,无发射性污染。它又是如何击毁目标呢?第1大绝技“穿孔术”,高功率和高密度的激光束击中目标后,可将其表面材料瞬间熔化、汽化或蒸发,所产生的向外喷射的汽化物,能够形成极大的冲击波使其穿孔。第2大绝技“层裂术”,在高能量强激光作用下,击中目标的表面材料原子使其电离成等离体“云”向外膨胀而喷射,所产生的应力波将目标材料彻底拉断,并将其撕裂,这就是所谓的“层裂术”的威力。威力无比的等离体“云”,还有它的杀手锏紫外线或X光,则完全可以毁灭敌方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

激光武器又有哪些类型呢?主要分为战术激光武器、战略激光武器2大类。在战术激光武器中,激光作为能量直接杀伤敌方人员、击毁目标。主要代表有激光枪和激光炮,能发出强激光束攻击敌方。激光枪的样式与普通步枪相似,由激光器、激励器、击发器和枪托构成,1978年美国制造出了第一支激光枪。战术激光武器的“挖眼术”,不但使飞机失控坠毁,炮手丧失战斗力,还可摧毁参战士兵心理防线,威慑力远超于常规武器。1982年,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就在航空母舰和护卫舰安装了激光致盲武器,使阿根廷的战机或误入英军的射击火网或失控坠毁,可见其威力。

战略激光武器,主要是远距离攻击洲际导弹、侦察卫星、通信卫星等。1975年,美国的2颗侦察卫星,就被前苏联的激光武器击中,使其成为“瞎子”。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俄2国积极研发反卫星和反战略导弹的各类激光武器试验。可见,高基高能激光武器是世界军事大国宇宙空战的利器,居高临下实施闪击战,以摧毁敌方的各类卫星和洲际导弹等。如化学、准分子、自由电子、调射线等激光器,用于研制五花八门的反战略导弹激光武器。

②激光雷达,特指以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雷达,是激光和雷达2种技术“联姻”的产生物。通常采用脉冲、连续波2种工作方式,其发射机就是各式激光器,如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等。光学望远镜是其天线,如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各式光电探测器是其接收机,还包括跟踪架及信息处理等部件。激光雷达的2种主要探测方法:直接探测和外差探测。

3.3  通信领域的“神奇”

激光通信(图6),指以激光为媒介在大气空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发送的“信息”先转换成电信号,经“光调制器”将其调制于“激光器”(光源)的激光束中,“光学发射天线”(透镜)将其发射出去,在空间中运行至目的地。通过“光学发射天线”接获“光信号”,使其聚焦后送交“光检测器”,然后恢复为电信号,并还原为“信息”接收完成。激光通信的优点:信息容量大、保密性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早期“激光器(光源)”多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氦—氖激光器等,传输能力较为理想。此后,激光通信研究很长时间徘徊不前,1988年巴西研制成功便携式半导体激光通信系统。1989年,美国研制出1種短距离、隐蔽式激光通信系统,将其试用于战争,完全符合作战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研发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将激光通信系统推入实用化研究的快车道。半导体激光器、光学天线等制作技术的提升,信号压缩编码等技术日臻完善,激光大气通信的发展蓄势待发。

3.4  工业和加工领域的“神奇”

①激光玻璃,是以玻璃为基质的固体激光材料,主要用于高功率和高能量激光器。由基质玻璃和激活离子组成,前者决定其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后者决定光谱性质,当然彼此间也会“合作”。

②激光冷却,这一高新技术,主要是利用激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使原子减速运动,从而获得超低温原子。主要应用于原子光学、原子钟、原子激光、高分辨率光谱,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领域。

③激光传感器,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新型测量仪表等组合而成,以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1969年,激光遥感器就被用于勘测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并获得了较精确的数据。激光测速快、精度高的特点,尤其适合无接触的远距离测量。

④激光测云仪,该仪器主要通过激光照射大气层,使其能量衰减,依据其能量的衰减程度以及云层水分子的含量,来判断云层结构和距离。

⑤激光加工(图7), 激光束用于材料的加工处理,如切割、焊接、打孔、微加工,以及识别物体的技术,如1974年研发的第1个超市条形码扫描器。激光还用于加工系统和工艺技术,涂敷和热处理,以及快速成型等。激光聚焦到1个小斑点上,其尺寸近似光的波长,该处的功率密度可达107~1011W/cm2,温度可达万度以上,亮度约等于100亿倍的太阳光。高能量激光聚焦照射加工材料,使其急剧熔化、瞬时气化,强烈的冲击波使熔化物爆炸式喷溅,使材料剥离或去除。计算机数控技术融入了激光加工系统,加工技术体系得以实现了高效化和自动化,使加工生产更加优质和高效。

4   我国的“激光神奇”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激光技术迎头赶上,以邓锡铭(图8)为代表的光学、激光科学家们积极开拓激光科技领域,先后主持研制成功第1台红宝石激光器、氦氖气体激光器,独立提出“激光器Q开关原理”“光流体模型”,发明了“列阵透镜”。推进了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及激光聚变的研究,建成了最大的激光装置——“神光”(图9),以此装置在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等高科技前沿领域,并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的激光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64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图10),提出了“激光核聚变”初步理论,此后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74年,我国采用一路激光驱动聚氘乙烯靶产生核反应,观察到氘氘反应产生的中子[9]。此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于敏院士 (图11)提出了一系列实现激光核聚变的新概念及新理念。1986年,聂荣臻元帅特意致信祝贺“神光”的成功研发,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激光核聚变实验装置。

此外,工业激光领域研发成果及其市场的开拓也硕果不断,尤其是大功率激光切割机。国内研发与生产力度的加大,缩小了与国外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差距。2010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20家生产商参展,带来了30台大功率数控激光切割机,我国的三维激光切割机、光纤激光切割机等新产品,成为展会的亮点。但是,我国的激光产业链还未形成,主要瓶颈是新型大功率激光器及其核心部件依赖于国外技术,如电容切割头和光学镜片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想要与国外技术抗衡,还任重道远。

5  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前所未有。激光引发的人类“信息革命”,无论是光盘存储还是激光照排,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更便捷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而且激光的时空控制性强,加工自由度高。我们要持续提升激光技术,推进其应用发展,牢牢抓住“激光革命”的机遇与挑战,为人类创造更多的“激光奇迹”。

10.19599/j.issn.1008-892x.2021.04.018

参考文献

[1] 360国学.激光[EB/OL].(2021—06—11).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phrase&title=%E6%BF%80%E5%85%89&src=onebox.

[2] 王長荣.激光与诺贝尔奖[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6—10,97.

[3] 刘光华.稀土材料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35.

[4] 360百科.激光材料[EB/OL].(2021—06—15).https://baike.so.com/doc/5798778-6011573.html.

[5] 刘光华.稀土材料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35.

[6] 360百科.激光材料EB/OL(2021—06—15).https://baike.so.com/doc/5798778-6011573.html.

[7] 刘光华.稀土材料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35—336.

[8] 刘小珍.稀土精细化学品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7.

[9] 激光核聚变:没有辐射的核反应[EB/OL].(2021—06—15).

猜你喜欢
神奇能级激光器
开州:提升能级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光谱、能级和能级图的理解和应用
二极管激光直接切割钢板可行性展望
罗斯福和凯恩斯的“神奇”结盟
对《原子结构》中一个常见问题的浅析
正能量V负能量
读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