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疗体系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急救治疗中的 临床效果分析

2021-09-15 10:18张庆峰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常规治疗

张庆峰

摘  要:目的  评价在急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3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因治疗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医疗体系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清醒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治疗中,急诊医疗体系有重要价值,可促进患者短时间内清醒,缩短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急诊医疗体系;常规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048-02

急性酒精中毒,即饮酒所致急性神经精神、肢体障碍,主要指因大量乙醇类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状态。急性酒精中毒后,可引起共济失调、昏迷及呼吸衰竭等,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患者发病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有研究显示,在治疗该疾病患者方法中,急诊医疗体系有重要价值,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促进快速恢复[2]。基于此,本次研究以2018年10月~2019年3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酒精中毒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行急诊医疗体系治疗或常规治疗的效果,现对此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3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酒精中毒者,因治疗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1.25±3.64)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1.67±3.58)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急性酒精中毒;②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后均有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

排除标准:①心血管严重疾病;②肿瘤疾病;③精神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患者安静侧卧,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给予清醒者浓茶或咖啡,或用筷子压舌根,快速催吐,用1%碳酸氢钠溶液(生产企业: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洗胃,并实施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选择3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溶液(生产企业: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200 mL加入维生素B6(生产企业: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538)濃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进行输注。

观察组接受急诊医疗体系治疗,具体如如下。急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利用5~20 s快速判断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紧急情况,包括神志、呼吸、气道、脉搏等,若有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解除,包括开放气道、保持气道畅通、心肺复苏等。询问家属患者是否有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或是否合并头部外伤、电解质失衡等,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评估完成后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患者体温,给予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对于严重烦躁及抽搐者,给予地西泮注射液(生产企业: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83)药物镇静,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1000 mL、胰岛素8~12单位,尽量快速滴入,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加入适量氯化钾,给予保护性约束措施,注意对患者做好体温护理,帮助意识不清者行侧卧位,预防受凉或中暑,有效使用床栏,防止意外出现。及时有效区分单纯性酒精中毒及其他情况,尽早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存在恶化的昏迷者,同时确定患者有其他毒物或药物中毒等情况。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清醒(患者神志清醒,判断力及识别力均恢复正常,对答正确,但体征不稳)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患者体征正常,可办理出院)。(2)两组患者并发症 发生情况,医护人员严格观察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胰腺炎、消化道穿孔等,并计算总并发症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胰腺炎+消化道穿孔)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清醒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

治疗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治疗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主要是因乙醇经肝脏代谢,产生大量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增高氧化和还原型比值,从而影响体内代谢,增加乳酸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3]。不同酒类对人体损伤有所差异,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均可在24 h之内恢复[4]。若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对症治疗,可因呕吐诱发窒息或不能及时行气管插管等造成死亡。故治疗该疾病关键在于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尽快排泄酒精[5-6]。

急诊医疗体系治疗可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危险进行评估,具体了解患者神志、疾病状况及症状,根据不同情况指导患者及时改变体位,监测体征,针对性使用药物,以最快、最有效方式进行处理,建立静脉通道直接快速给药,同时进行大量吸氧,在促醒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呼吸,避免危险发生[7]。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危险系数较高,既要避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足,延误诊疗,又要避免急诊中过度医疗、浪费资源等情况。本次研究中,实施急诊医疗体系后发现: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误吸是酒精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在急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误吸情况的评估、处理,预防窒息或呕吐物刺激气管等。治疗过程不可局限于谨遵医嘱对患者用药,还需要及时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有效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纠正指标水平,预防并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短时间内恢复。因此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需快速评估并预知患者治疗中的影响因素,做到及时有效处理,防止意外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治疗中,急诊医疗体系有重要价值,可促进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清醒并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松,楊溶海.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6):114-116.

[2]杨倩娜.急诊应用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9):204-205.

[3]佟海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经内科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1):196-197.

[4]傅国强.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9):25,28.

[5]王明亮.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3):3084-3085.

[6]林进乾.急诊内科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7):66-67.

[7]谢平.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9):263-264.

猜你喜欢
常规治疗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体会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改良式艾灸盒治疗寒性腰痹的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小儿川崎病冠膜损伤的效果探究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