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1-09-17 01:27刘慧敏
山东人大工作 2021年8期

□刘慧敏

7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筑牢“从农田到餐桌”每道食品安全防线,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期盼。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食品生产、消费大省。努力让监督“跑”在风险前面,其意义不言自明。

今年5月至6月,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在执法检查前的动员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良指出,群众有期盼,人大有回应,要把执法检查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兵分四路,赴济南、东营、烟台等8市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委托其他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实现执法检查全覆盖。7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济南举行联组会议,对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一竿子插到底 检查奔着问题去

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6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一行“静悄悄”地奔赴东营市。

车子刚驶入高速公路,有检查组成员临时提出,就近抽检高速服务区。

“临期商品,你们如何处理?”检查组成员随机进入高速公路服务区一家超市后询问。

“保质期6个月的,提前45天记录;保质期12个月的,提前3个月记录;保质期18个月的,提前4个月记录。我们上报后,经供货商评估后退换货。”

“这款商品还有1个月过期,临期记录有么?”

超市工作人员小跑着拿来商品临期登记表。检查组发现,该商品保质期12个月,到期时间为7月8日,记录时间为5月11日。“记录时间稍晚于你刚才说的规定。另外,临期商品退给谁了,什么时间退的,到底是退还是销都要记录清楚。建议你们建立临期食品电子台账,方便溯源跟踪。”

检查组继续深入服务区内部检查。宽敞干净的店堂,吸引不少旅客就餐。亮明身份后,检查组提出到厨房看看。检查发现,该店厨房存在生熟食品混放、地面潮湿、垃圾桶设置不规范等问题。“厨房干净标准很简单,前厅什么样,厨房就要什么样。”检查组毫不留情地说道。

车子进入广饶县后,检查组成员停止了交谈,视线紧盯窗外。“师傅,路上开慢一点,看看路边有没有农资经营店,食品加工厂也得看几个。”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迪桂叮嘱道。

农资经营店、农贸市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在整个执法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手握法律利剑,一竿子插到底,哪里有问题就去哪里检查,什么问题突出就检查什么问题。

当前,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等成为导致食品不合格的首要因素,占不合格食品的半数以上,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群众难以用“肉眼”进行观察辨别的。

在广饶县某菜市场一家牛羊肉经营店,检查组成员一边向店主索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一边随机选取羊肉,要求快检人员进行检测。“目前国家对猪肉有明文规定,必须定点屠宰并进行相关检验检疫。而对于牛羊肉定点屠宰,一般采取的措施是由屠宰方自行申报检疫制度,根据动物检疫部门检验,如果合格就出具检验检疫合格证。”检查组一位成员介绍道,这样就会存在“漏洞”。

“随机抽检,麻烦协助配合一下。”身穿“食品安全抽样快检”蓝色马甲的快检人员在该店购买部分羊肉后,立即封存,并让店主在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上签字。随后,在熟食店、蔬菜店等又随机抽取了猪肝、韭菜等食品进行检测。

不久,快检结果直接送到执法检查车上,羊肉、猪肝、韭菜等抽样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不按常理出牌” 专看平时看不见的地方

6月8日晚7点30分左右,正值就餐高峰期,检查组联合当地执法人员直奔东营市东营区运河路美食街,随机进入一家烧烤店进行突击检查。

“你们店购买的肉类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羊肉多少天进一次货,有进货发票吗?了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吗?”

……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它合格证明,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要让顾客吃得安全放心,相关证照、进货渠道、检验检疫等应该主动出示和展示给顾客。”检查组成员、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团团长杨理健说。

检查组察看完该烧烤店进货记录、索证索票后,拿起桌上餐具,问道:“餐饮具消毒,要注意哪些方面?”

烧烤店老板有些紧张地回答,要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商家。

“第一,要跟供货商签订协议,从正规的消毒餐饮单位来采购;第二,餐具进货数量要有明确记录,按照规定留存每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明。第三,加强进货检查,看包装是否完整,餐饮具是否干净卫生等。”检查组成员看着络绎不绝的顾客说,“你家生意不错。下一步,一定要把食品安全相关制度规范再理一理、落实好。”

沿美食街继续前行,检查组来到相隔不远的另一家烧烤店,厨房监控展示屏藏在“隐秘的角落”,“明厨亮灶”有名无实。随后,检查组经过楼梯来到厨房,发现空间狭小,卫生不尽如人意,厨房外还架起了烧烤架,存在消防隐患。见状,烧烤店老板急忙解释称,自己店面一两个月后就要进行装修。

“一两个月?食品安全一刻都不能放松!”检查组成员不留情面地说,“装修之前,厨房必须整改,卫生必须保证干净,消防隐患也必须消除。”

晚上8点40分左右,突击检查结束了。回程路上,有检查组成员感慨道:“如果不是采取突击检查的形式,很多问题都发现不了。执法检查就要看平时看不见的地方,就要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

像这样“不按常理出牌”,在此次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中并非个例。

在威海、烟台,检查组座谈时“讲干货、挤水分”,就网络订餐监管、海洋产品养殖等抛出一连串问题,仔细了解法律实施中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业态开出“药方”。在聊城、德州,检查组每到一处,都与基层执法人员、企业代表等开起现场“讨论会”。“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缺少专业人员。”“同一违法行为,源头处罚与流通领域食品违法案件法律规定的处罚起点不一致。”……“拉家常”的方式,让大家更加放松,纷纷打开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问题、提建议。在泰安、日照,检查组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边查边改,“冰箱缺少温度显示,有的冷冻温度不达标。”“保健食品没有独立专区专柜。”“原料库房潮湿不通风,食材未离地离墙存放。”……有基层同志坦言:“这样的形式真正感受到了压力,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大考’!”

真问敢问会问 让监督“长出锋利牙齿”

“舌尖上的安全”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更让家长们牵肠挂肚。

6月10日上午9点40分,检查组来到济南市一家幼儿园进行临时抽查。清洗、切配、备餐……检查组在幼儿园大厅的高清电视上看到,身穿工作服的食堂工作人员正忙碌着。借助分布在食堂各个区域的摄像头,厨房情况一览无遗。穿戴好专用防护服后,检查组成员进入厨房,进一步了解操作台是否干净卫生,食品留样是否规范等情况。快检人员随机抽取芹菜、猪肉以及餐具进行检测。

“幼儿园芹菜农药残留快检结果阳性?”看到食品抽检情况,检查组成员的心揪了起来,立即将发现的问题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很快,执法人员到幼儿园、供货购物中心、批发市场进行检查,连夜追溯到芹菜原产地,并要求幼儿园即刻更换供货商。同时,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对芹菜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为合格。

虽说虚惊一场,但采购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配餐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是一失万无。

食品安全怎么抓都不过分,尤其是学校食品安全问题。7月28日,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专题询问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兆玉就此发问:“有关部门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方面是如何加强监管的?这种监管是否真正做到了让家长放心满意?”

经过短暂思考,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晓筠进行了回答。一是全面落实学校主体责任,落实校长和相关负责人在集中供餐时的陪餐制度。二是全面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学校食堂通过视频或玻璃窗、玻璃墙方式公开食品加工过程,这项工作已经实现全覆盖。目前正在积极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家长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察看。三是全面实现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的统一配送,到今年6月份,学校食堂的米、面、油、调味品、肉类、蛋类、豆制品等全面实现统一配送或定点购买。四是全面加强应急处置能力,指导学校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演练。

话音刚落,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耕紧接着补充道:“我们在学校食堂上落实最严格的制度,努力让学生吃得更安全、更健康。”他表示,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学校食堂推行了“四查”制度,即学校校长月度检查、基层监管部门季度检查、带着问题飞行检查、上级对下级督导检查,目前对全省22990家学校做到每季度一次检查,一年四次,雷打不动。建立大宗食材退出机制,每年对集中采购的原料进行抽检,去年到现在抽检了6217个批次,发现12家供应商的食材不合格,已及时通报当地教育部门,要求其从平台上退出。

重问答更重落实 管好食品安全“天大的事”

“大力推进‘食安山东’建设,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请有关部门对我省食品安全形势进行客观、具体分析。”

“蔬菜等食用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在农药监管以及规范使用方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和实际困难?怎样进一步强化这方面工作?”

“芙蓉街以及其他特色餐饮街区食品安全检查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如何整改提升?”

……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管得到位,才能吃得放心。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专题询问会上,10位询问人接连抛出问题,涉及农药管控、学校和养老院食堂监管、餐饮具消毒、粮食质量安全等,其中不少人还发动了“连环问”。省市场监管局等8个省直部门和济南市政府的负责同志坦诚作答、不遮不掩,既有对提出问题的分析和回应,也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步骤。

一问一答间,查问题、找原因、定目标、作承诺,政府部门既感到压力,又不断激发动力。

陈耕坦言,当前全省食品安全状况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整体向好、不容松懈”。“山东人口过亿,每天食物消耗量巨大,群众有顾虑、不放心,是有道理的。”他认为,我省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存在食品产业仍是低小散为主、新旧风险交织并存、监管跟不上形势发展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不断提升我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食安山东’。”

济南市副市长孙斌表态,对前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芙蓉街餐饮店和食品摊点卫生不达标、食品贮存不规范、部分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等问题照单全收,并组建专班,市场监管局、特色街区管理办公室等部门拿出整治方案、整治措施,进行了专项整治。

“拿出雷霆手段整治,很快就会取得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整体工作提升。”孙斌从摸清特色街区底数、配强监管力量、建立红黑榜等方面作了诚恳应答,“大家再到特色街区的时候,可以在街区口看看有没有‘红黑榜’,扫码看看经营业户是什么状况。”

如今,芙蓉街“红黑榜”上红榜、黑榜都已“有名”,餐饮店门前代表好、一般、差的不同“脸蛋”,正提醒着人们这家店的食品安全状况。

“专题询问目的在于找出工作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通过整改落实达到优化提高的效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云鹏在主持时说。会后,省人大常委会把对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以及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一并转交省政府办理,并将听取审议省政府整改情况报告,对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