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培养探究

2021-09-17 13:18肖宛莹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英文英语教学传统

【摘要】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文素质,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与其英语输出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理工类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文基于所在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内容安排与复合型任务设计方面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培养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输出能力;英语教学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One Belt econmic reform, new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echnical talents, especially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literacy and their English output ability. In terms of this aspect,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Based o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current colle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nglish output 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arrangement and compound task design.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utput ability; English teaching

【作者簡介】肖宛莹,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理工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AS19766)。

一、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成为当务之急。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各领域中国文化输出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形成平等的对话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加快了国家对外交流与文化输出的脚步。2013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即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输出意识培养成为高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一带一路”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为实现 “五通”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中国文化、具有较强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领域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2.理工类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培养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大学英语课注重西方文化“引进来”, 忽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忽视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正迁移作用,使得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迫切性遭到忽视,“中国文化失语”严重。而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语言和文化是两个平行的系统,文化是语言的驱动力,语言是文化的投射,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家民族意识形成密不可分,在跨文化交流中,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可通过跨文化交流中本民族文化在外语中的流畅表达而增强。

基于中国知网的近5年关于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虽有上升趋势,在667篇文献中192篇聚焦大学英语教学,其中46篇探讨了职业教育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与传统文化引入。在“一带一路”不断深化的当下,本科院校已陆续通过大学英语课堂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兼具中国文化内涵与外语交际能力的国际型人才。有学者提出,从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意识做起,丰富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储备,通过互动与借助现代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用英文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交际能力。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对于中国文化素养的培养略迟一步,但也有学者注意到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文化转向与“全人教育”的必要性,如沈亚与周啸(2019)提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培养目标。极少数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开始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并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应用型人才素养与文化自信力提升的重要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当下对于技术人才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英文输出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基于本人所在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本文对理工类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培养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二、 词汇教学与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培养

1.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意识。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树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意识。教师通过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的重要性。可以结合网络平台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做出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或成果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并适当提升过程性评价比重。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的积极性,树立“学习英语,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意识。

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完善网络资源库建设来丰富学生接触英语环境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课堂或者课下观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视频、文章等,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学生观看完成度追踪,作为平时的成绩记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布置用英文表達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组任务,并将其作为课程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使用英文表达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传统的意识和积极性。

2. 以中国传统文化输入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中国传统文化输入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安排。将以往重视英语文化内涵拓展的内容适当调整为中英比较或者中国文化相应延展,更有甚者,可以通过既做文化比较,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延展的教学内容补充和融入来达到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表述输入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英文表达“Speak of the devil”时,可以让学生参与翻译,最后将中文对应的表达“说曹操,曹操到”给出,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差异。有别于传统英语课堂的是,为加大传统文化输入,教师可以增加一段介绍曹操的英文或者视频,或者介绍中国戏剧中曹操的角色和脸谱特征,还可结合近年来四六级翻译考题有关京剧的素材、京剧的英文介绍视频等,让学生作为课堂与课下补充。如此一来,便加深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输入。

3. 以任务为中心,融入学生专业与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训练。作为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其学习英语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今后的本职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英语教学融入学生的专业,将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训练融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托学生原有专业进行任务设计。例如,在教学对象为软件开发游戏设计方向的学生时,通过让学生设计一款带中国风或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并要求学生将游戏受众设为以英语为母语的玩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形式,在项目制作、游戏编程、游戏环节设计、游戏内容和玩法介绍设计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英文元素。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真正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其中,最直接的便是将游戏场景中的中国元素,如景亭台楼阁直接翻译成英文、设计春节主题的游戏时将春节的英文介绍、风俗习惯英文介绍融入玩法设计等。这种将语言学习、输出直接植入学生专业任务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能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中找到文化自信与文化归属感,同时也能够很大程度地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使用英文的能力,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表达能力与输出能力。

三、结语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培养,要结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融合专业技能、产业升级要求、行业发展要求与工匠精神培养,通过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为核心的英语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以专业为依托,英语能力培养为契机,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符蓉,胡东平.“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翻译能力培养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2):42-44.

[2]韩雪.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学翻译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1.

[3]刘晶.心智哲学关照下的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2):130-132.

[4]刘正光,何素秀.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视母语文化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61-64.

[5]林宝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学生“全人教育”途径探究——基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视角[J].教育改革与发展,2019(16):80-82.

[6]沈亚,周啸.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现代职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5):103-104.

[7]王振英,王瑜珍.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1):93-96.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张莹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析[J].课程教学,2019(30):144-146.

[10]郑通涛.国别化人才需要与人才培养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

[11]赵应吉.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国文化失语”研究文献的计量可视化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9(5):101-107.

[12]Pennycook A. Towards a 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the 1990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Volume I. Antony John Kunnan (ed)[J]. UCLA Publication Services, Los Angeles, 1990:8-28.

[14]Schecter, Bayley R. Language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and Cultural Identity: Case Studies of Mexican-Descent Families in California and Texas[J]. TESOL Quarterly, 1997:513-541.

[15]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I: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M]. Lond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Technology Press, 2000.

猜你喜欢
英文英语教学传统
英文摘要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