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良:学贯中西,画中有戏

2021-09-17 05:13
学苑创造·C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白骨精油画戏剧

上一期看了李苦禅的写意画,本期,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水墨画家——关良。他是将西洋画引入中国的前卫画家之一,拥有独具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热爱戏剧,以国画写意手法画戏,画面富含动感与乐感,是“水墨戏画”的开山鼻祖。

主持:棉花糖

关良(1900年12月30日—1986年11月28日),字良公,出生于广东番禺,擅长中国画、油画。其中国画多为水墨戏曲人物画,手法明快单纯,造型稚拙生动,所绘生旦净末丑皆神出像外,耐人寻味;其油画纯朴、率真,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民族气派。

关良小时候特别喜欢听戏,在金陵中学学习时,他就常去附近的戏院听戏。母亲禁止他去听戏,他便有烦躁不安、怅然若失之感。凡是有朋友送戏票来,他是一定会去看的,而且每次去都要带一本速写本,边看边画。他还曾拜师学戏,不仅练京胡,唱、念、做、打一并学来,在杭州时还曾出演《捉放曹》。

1917年,年仅17岁的关良随兄长东渡日本留学。他放弃热门的化学专业,去学“一无用处”的绘画艺术。此前他从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想齐头并进,只有下更多苦功夫练习。在他那不到6张席子大的居室里,堆起了2尺厚的画稿。在日本学习期间,关良了解了很多西方的画家,尤其喜欢梵高、高更、塞尚,自此走进了新的艺术世界。他吸收了“印象派”和“野兽派”的绘画风格,并取其精华,开启了自己在艺术上的探索,希望打通中西方文化隔阂。四年后,关良毕业回国。

1926年,关良应邀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教授西洋画。当时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是西洋画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阵地,随着关良的到来,学校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关良也成为将西洋画引入中国的前卫画家之一。

“一个画家不单要认识时代、了解时代,同时还要超越时代;那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平平无奇。”关良心中一直有这样的信念。在他看来,将西方美术理论简单地套用在中国社会的现实写生上是很浅显的做法,中国油画缺少创新,没有画出民族风格,他需要寻找一种更能凸显民族之美、更单纯的表达方式。

关良开始频繁地参观國画展览,欣赏名家收藏,临摹古代书画真迹,又与郭沫若等文坛大家交往,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最终,他寻到了一门与绘画相契合的艺术载体——戏曲。他开始用水墨的方式画戏,且在反复地琢磨尝试后,对“画戏”有了独到的心得。

关良画戏的秘诀可以概括为四条。一是深刻把握戏剧的精神。关良认为,作者如果对描绘的对象没有透彻、细致的理解和敏感性,就不可能把戏剧的神采传达出来,作品就会显得死板、呆滞,从而导致失败。因此,为了表现一出戏,关良总是反反复复地观摩和研究戏剧表演,有时候同一出戏,他甚至要观摩几十次。

二是准确提取舞台上最动人的场景。戏剧表演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动作来传神,而绘画仅能取其中的一瞬间。要在静止的画面上传达戏剧演员的姿态,就必须选择一出戏或一个场景中最动人、最突出、最典型的一刹那进行表现。例如《贵妃醉酒图》,关良着重描绘贵妃微醺时蒙眬的醉态,并用其身边侍从紧张的动作与眼神来侧面烘托画面的氛围。

关良画戏的第三条秘诀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摄取“亮相”之前的一刹那。关良认为,要想把戏剧人物动作画得美,就不能选取演员“亮相”之后,而应抓住“亮相”之前最强烈的一刹那的表情、动作来进行刻画。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图》,关良画孙悟空和白骨精打斗场面,取他们摆好架势欲做出动作的一瞬间,孙悟空双目怒视、肢体收紧,白骨精面露仓皇神色,扣人心弦的剧情即被渲染出来了。

进行艺术重构是关良画戏的第四条秘诀。关良认为,通过生硬地描摹舞台得到的作品,只是色彩绚丽的图画,是一幅剧照或广告画,而不是好的绘画作品;画人物要着眼于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而不是照搬剧中人物的扮相、动作、服饰。因此,关良的戏剧人物画从不拘泥于具体的情节及舞台的服饰细节等,而是抓住特定场景中的人物精神面貌,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剧中人物的气魄。

关良笔下的人物、风景,不论水墨画还是油画,全是中国派头,传达的是中国人的情趣,篇幅虽小,内容却宏大,哪怕画面中只有一个角色,也丝毫不显空旷,反而充满了活力,耐人寻味。

“绘画要创新,必须尊重、服从构图的规律性;同时又要不被它束缚,大胆突破,从而不断创造出新意”。关良最终走出了一条“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艺术之路。

猜你喜欢
白骨精油画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油画去哪了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