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一棵竹带富一座城

2021-09-17 13:30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1年8期
关键词:赤水竹林竹子

耿国彪

“中国竹子之乡”贵州赤水,种竹历史悠久,竹林占国土面积比例和农民人均占有竹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赤水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充分挖掘竹价值,大力发展竹链条,全力打造“竹经济”,使竹子成为聚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器”,让32万人民过上了富“竹”生活。

7月14日,记者随国家林草局组织的“访红色圣地,看绿色新貌”采访团由黔东南辗转到达赤水市。中巴车一进入赤水境内,放眼望去,漫山皆竹,满眼皆绿。

望着这一望无际的绿色,赤水市副市长张小平告诉记者,这是赤水立足地理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竹取得的显著成效。该市现有竹林地面积132.8万亩,占林地面积60%;现有楠竹9000万株,每年可产竹材1200万株,有杂竹材蓄积300万吨,每年可产竹浆材80万吨,另外每年还有各类竹笋6万余吨;赤水竹产业覆盖农村所有农民,带动18万竹农每年人均增收超3200元,使赤水于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2020年,赤水竹产业产值达到62亿元,贡献税收2亿元,已然发展成为赤水的支柱产业。

不断拓展的竹林面积

在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有一座高高的雕像,它被整座山的青青翠竹环抱着,凸显出雕像在竹乡人民心中的地位。

“这是我们赤水竹子的引进人黎理泰的雕像,他是福建上杭人,因在贵州做生意,十分想念故土,于清乾隆三十四年探亲后,带回四株当地盛产的楠竹,栽种在如今的葫市镇尖山村,因气候适宜,竹子生长成林,同时带动了周边老乡也开始种竹并逐步传开。”葫市国有林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林员袁仁贵说,经过180余年的繁衍,竹子在赤水地区广泛种植,并形成一定规模。

“1998年我国特大洪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我市列入天保工程县市,2000年正式实施。20年来,在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赤水市天然林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赤水市林业局局长廖艳飞告诉记者,赤水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20多年来,全市森林面积由2000年的171.3万亩,上升到目前的22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3.4%上升到目前的82.51%。竹子资源十分丰富。

赤水市天保中心主任靳勇告诉记者,赤水竹产业发展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了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科学决策、合理利用上级政策,累计投入退耕还林资金11.8亿元,大力实施了低产竹林改造、丰产竹林培育、月月造林等工程,让赤水的竹林在短时间内实现量的飞跃。

赤水市林业局副局长李作龙对记者说,从本世纪初提出的“竹业强市”发展战略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坚持,赤水始终一张“绿图”绘到底,坚定不移把竹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首要产业来抓,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赤水当地本就有种植竹子的习惯,加之政府的推动,很容易让本地农民接受。” 廖艳飞说,现在的赤水农村可谓是户户种竹、人人爱竹,实现产业全覆盖,竹也因此发展成为赤水的第一大产业。

张小平告诉记者,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持续实施,特别是天保管护任务落实,全市森林生态体系日趋完备,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不断增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赤水河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400万吨以上,全市景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5.2万个,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95%左右,水源达国家一二级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赤水河赤水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以上,连绵天然林让赤水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多年未发生大旱和洪涝灾害,为长江上游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不断丰富的竹产业链条

在赤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已成为真实写照,全市人民植绿、护绿、兴绿、爱绿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并形成了“坚忍不拔、勇于突破”的竹精神。

至今,“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把赤水竹编文化带到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竹子“还出一片绿色、富裕一方百姓”的故事,仍在赤水津津乐道。

由杨昌芹创办的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竹原料深加工,融合民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竹编工艺品企业。杨昌芹告诉记者,2020年各类竹编工艺品实现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100多名群众就业,帮助177户570人增收。

据介绍,在大力传承和弘扬竹编、竹雕、竹扇等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赤水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竹工艺品门店130多家,建成竹编非遗展示中心和上海美术学院竹艺研培基地,通过“非遗+旅游”,将非遗竹工艺产品转变为了旅游商品,既实现了非遗应有的价值,同时变“花钱”保护为“赚钱”推广。

竹编只是赤水竹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微小分支,在这里青青翠竹不仅给赤水带来了工业原料,还孕育了以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旅游景区。“我们立足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带动10万余人吃上旅游饭、走上旅游路、发上旅游财。” 廖艳飞说。

走进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竹海湖景区,广泛分布的楠竹和平静的湖水形成了一道湖光山色的美丽风景。登上观海楼环眺,四周群山巍峨,修竹碧波万顷,微风拂过似海浪涌动,令人心旷神怡。

葫市国有林场场长蔡红专告诉记者,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于1993年由葫市国有林场申报建立,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密相连,距离赤水城区40公里;公园占地面积11930公倾,其中楠竹面积3200公倾。竹海森林公园内森林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6.43%。

“国有林场改革后,我们林场成为一类事业单位,职能转变为资源保护。现在我们的职工主要是巡山护林、防火宣传和组织群众完成国家储备林和林下经济项目等。” 蔡红专说,現在景区的管理运营已经交给旅游公司,他们只是专心搞好生态保护。

生态的变化和提升不仅给旅游开发带来了机会,也为当地的生态产品提升了颜值和价格。在紧邻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的两河口镇大瀑布竹叶鱼庄,记者不仅看到了以竹笋、竹燕窝、筒筒笋等为特色的赤水“全竹宴”菜系,还品尝到了以红军长征命名的“长征菜”。鱼庄老板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使他们的竹叶鱼批发价达到了26元一斤,并且需要提前预订。

张小平说,依托境内良好的自然生态风光,赤水大力推动以竹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同时促进酒店业、餐饮业、农家乐等配套服务性行业发展,并成功构建了“竹山种药、竹下养鸡、竹水养鱼”的“竹林经济”立体生态产业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

在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内,记者见到一位农民正在砍竹子。他告诉记者,现在一吨竹子在赤水可以卖400元钱,他大约一天可以砍3吨左右,生活很好,感谢党的好政策。

靳勇告诉记者,在赤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竹林扩面、竹子增量。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国有平台公司+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合作模式,提高竹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既解决了农户缺资金、缺技术、资源分散、管理困难的难题,又实现了企业原料的保障。另一方面,通过送技术、扶大户方式,提高竹农的培育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在赤水,18万竹农每年仅靠出售竹原料和竹笋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助推8000多户近3万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有的竹农家中拥有上百亩竹林,他们上半年挖笋、下半年伐竹,收入能到10万元左右,竹林已成为赤水群众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靳勇说。

吃干榨尽一根竹

近年来,赤水大力发展“竹浆纸制品、绿色食品、竹木家具”三大产业,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竹工业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赤水已培育各类竹加工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28家。从最初的种竹、卖竹,到初级加工,再到精细加工,赤水竹产业链已日趋成熟。

廖艳飞说,杂竹是赤水的主要种类,主要用于造纸,赤水最早只有一个纸浆厂(赤天化纸业公司),仅生产浆板,只相当于初级加工,没有精深加工,而且浆板价格长期受外部市场影响和制约。2014年,赤水引进龙头企业上海泰盛集团完成赤天化纸业公司的改制、重组,快速建成并投产10万吨本色浆、7.5万吨原纸技改扩能项目,同时引进竹韵、升翔、汇美佳源、竹运纸业等10家下游纸制品生产企业,形成了从竹原料—竹浆—原纸—成品纸的全产业链条。2020年,赤天化纸业实现纸浆年产能36万吨,生活原纸年产能19.5万吨,产值达13亿元,成为引领赤水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竹笋有“蔬中一绝”的美称。赤水年产各类竹笋约6万吨,且一年四季都有鲜笋上市。为有效发挥鲜笋效益,赤水一面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大量向外销售鲜笋,一面瞄准竹笋精深加工,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大力培育了红赤水集团、黔源笋业等竹笋加工企业。

目前,红赤水集团已发展为深加工、销售、工旅观光购物、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民营企业,产品入驻军营超市和航空公司,远销国内及海外。2020年,红赤水集团实现产值2.8亿元,收购基地和周边农户竹笋等农产品原料1万多吨,解决500余人稳定就业。

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产业,如果群众不能增收、企业不能获利,政府不见成效、社会不见效益,就不是一个好产业”。事实证明,赤水发展竹产业将一二三产串在一起,将群众、企业、政府有机结合在一起,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成功参与竹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通过劳动、就业或者入股获得增收利益;企业在原料充足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延长产业链条,获得生产经营利润;地方政府在产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实现税收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就业持续稳定的社会效益,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凝聚起群众、企业和政府间的发展合力。

竹子年年发笋,可永续利用。竹产业则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倡导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最佳產业模式。

针对竹产业,赤水市人民政府市长朱煜表示,赤水未来将抢抓全球禁塑、以竹代塑机遇,持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真正把竹子的多种功能“吃干榨尽”,实现竹产业产值150亿元,力争200亿元的目标。

猜你喜欢
赤水竹林竹子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大熊猫吃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赞贵州赤水诗四首
赤水市委离退局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
竹林野炊
赤水情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情寄苍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