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17 01:53郝岩康翔安占天
医学概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骨折临床

郝岩 康翔 安占天

摘要:老年人经常会出现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本文就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为探究小切口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两种治疗方法对于不稳定转子骨折的临床效果。笔者收集本院86例患者在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分组进行对照分析。其中小切口PFNA组具有46例,其钢板组40例,小切口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并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采用Evans分型得到的Ⅰ型、Ⅱ型、Ⅲ型以及Ⅳ型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治疗,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针对于小切口PFNA其具有较多优点,推荐在临床上选择。

关键词:小切口PFNA;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不稳定转子;骨折;临床。

患者不稳定转子骨折后,由于转子内部血管分布丰富,血液循环好,整体上愈合程度较好。以前医疗技术不发达时多采用牵引治疗,从而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目前随着外科手术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内固定的形式成为进行转子骨折治疗的形式,其可以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1]。目前对于治疗不稳定转子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了两种方法,PFNA以及骨近端锁定钢板。本文就小切口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对于不稳定转子骨折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治疗的86例患者资料,且均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且保证其临床资料详实。选取的患者手术至手术完成时间均保证在4至10天内。采用Evans分型方法对于骨折患者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其中骨近端锁定钢板组40例,小切口PFNA组46例。其中小切口PFNA组的平均年龄为平均年龄63.20 岁,方差为±5.40,男女患者占比分别为男性男21例,女25 例。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的平均年龄为平均年龄61.90岁,方差为±6.70,男女患者分别为男性男22例,女18 例。对比两分组骨折类型,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既满足P>0.05,表面两组在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

1. 2术前准备

术前前需对患者检查患者主要脏器(心、 脑、肺、肝、肾) 的功能是否良好 。针对患者患处进行X光的成像以及3维CT等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身体状况纠正其贫血吨、体内酸碱环境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的内科问题,并根據患者是否具有开放型创口决定对其注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处理。并在术前一定时间内进注射抗生素防止术中感染.

1. 3手术方法

小切口PFNA组:对患者实行硬膜连续麻醉,在确定麻醉成功后,将患者体位变为仰卧位,并针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切实有效的固定。拉伸患者的的肢体并牵引,并结合 C 型臂 X 线机对患者骨折进行有效的观察,辅助使其骨折部分进行复位;选择患者大转子的正上为切口位置,并向端部位置做2至3cm的小切口,并沿导针进行主钉置入。并采用C臂X线机进行主钉位置的确认,在位置符合要求后。对股骨进行锁钉锁入,并进行加压,后将其上方与远端锁钉锁入,透视置入位置合理后对切口进行冲洗,并置入引流管及缝合切口。

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对患者实行硬膜连续麻醉,在确定麻醉成功后,将患者体位变为仰卧位,并针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切实有效的固定。拉伸患者的的肢体并牵引,并结合 C 型臂 X 线机对患者骨折进行有效的观察,辅助使其骨折部分进行复位;选择患者大转子的正上为切口位置,并向端部位置向下2至3cm处做切口,向下做股外侧切口8~10cm;逐层切开至阔筋膜,将股外侧肌至股骨外侧进行充分暴露,选定合适位置放置钢板,并采用螺钉进钢板的固定。

1.4观察指标以及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在手术完成后的3个月至12月进行随访,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髋关节其功能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评分为为4个档位,为优、良、中、差(优≥90,80≤良<89,70≤良<79,差< 70),并根据数据统计优良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20.0作为数据分析统计的的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比较

小切口PFNA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均明显低于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2.3 髋关节功能比较

小切口PFNA组节术后患者的髋关功能的优良率达到 82.6%,对于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其优良率达到 80%,但两者差异性型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3结论

对于老年群体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当患者确诊后续及时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疗。小切口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治疗这两种方法是针对不稳定转子骨折的常见方法。本研究针对两种方法,分析临床数据,小切口PFNA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其临床治疗的优良率均超80%。小切口PFNA组其中其中包括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数据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这表明小切口PFNA其安全性更高。小切口 PFNA 的治疗方式,能取的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术中风险。

参考文献:

[1]胡力,周忠,王万明 .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器应用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0):989-992.

猜你喜欢
骨折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普通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