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2021-09-17 06:15熊纯
医学概论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护理

熊纯

摘要:目的 分析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7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一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一组(观察组)联合中医护理。对护理方案的应用成效进行对比。结果 疾病进展情况分析,观察组疾病好转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胃脘痛脾胃虚寒症患者临床护理中,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发挥较好的护理成效,改善疾病症状,提升预后。

关键词:胃脘痛;脾胃虚寒证;中医护理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与西医胃痛疾病属于同一种疾病。中医将胃脘痛进行辨证分型,脾胃虚寒型是比较常见的类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发病因素与饮食、疲劳以及长期疾病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除了开展系统化诊疗外,还需要辅以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保证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1]。本次研究将中医护理应用在脾胃虚寒证胃脘痛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7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观察组,男女比例20:15,年龄22-72(54.3±8.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8:17,年龄23-70(54.8±7.2)岁。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入组。分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遵医嘱用药。避免辛辣刺激性、寒凉食物摄入;指导患者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观察组结合中医护理,具体如下:

情志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辨明患者情志异常的种类。以辨证护理的方式施护,包括采用以情胜情法、以喜胜忧、“思胜恐”、移情解惑法、心理暗示法等改善患者不良情志。(2)饮食调护。指导患者辨证饮食,保持以清淡、易消化、少油盐及软烂食物为主,指导患者定期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以及香蕉、番茄、绿豆、苦瓜和黄瓜等,尽量不要暴饮暴食。以中医辨证饮食为原则,进食温补食物,比如指导患者多以山药、桂圆糯米、黄芪熬粥,以发挥较好的补气、补血、温中健脾作用,并以姜片熬水,改善脾胃虚寒体质。并根据患者突出症状进行辨证饮食指导,寒症较重者,以麻黄汤温肺散寒,热证较明显者,以凉性食物发挥清热化痰、去肺火作用。虚证者,以山药、薏苡仁等补气祛湿。(3)实施中医辨证干预。①穴位按摩,选择中脘、气海、天枢等穴位,每穴按摩3-5min,气海穴重复按摩一次。选择左侧背部、腰部俞穴、命门穴进行按摩。②穴位敷贴,以脾胃调肠散醋制后调成膏状,防止医用纱布上,置于患者神阙穴上,连续敷贴25min,每天2次,连续应用3d。③艾灸。选择合适的穴位,将5cm左右的艾条放入艾箱盒中,并固定在相应的穴位上。每次25min,每天2次,连续应用3d。④耳穴压豆。选择脾、胃、心、神门、阿是穴等穴位,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并连续按压3-5次,每穴按压30-60s。以患者局部感觉酸、胀、麻等感觉为宜。两侧耳部交替贴压,贴压后隔日更换一次。(4)以中医方剂调节体质。辨证调护以益气健脾、温中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指导患者以黄芪建中汤调节,方药组成:黄芪、桂枝、酒白芍、干姜、白术、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水煎后,每天早晚温服,每天1剂。

1.3 观察指标

评估疾病发展情况,以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估标准,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纳入评估范围,其中,中医症候积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值高于95%以上可判定为治愈,中医症候积分在干预前后差值在30%-70%之间判定为好转,评估差值在30%以下判定为未见好转;好转率=治愈比例+好转比例[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描述计数数据,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疾病进展情况分析,观察组疾病好转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3 讨论

胃脘痛是常见的胃痛疾病,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饮食结构改变,导致胃脘痛的发病率逐渐提升。研究认为[3],胃脘痛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以及情志不畅导致的脾胃气机失调,因而引发胃脘痛发作。

在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常规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因而对患者疾病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中医护理从辨证角度出发,以益气健脾剂温中止痛为施护原则,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将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调护、辨证穴位按摩、穴位敷贴、艾灸、耳穴压豆等护理、采用中药方剂进行调护,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情志护理可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促进患者情绪稳定,改善由紧张、焦虑以及愤怒等情绪导致的气机受阻、气血运行情况,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而饮食辨证施护则可通过对症干预,达到较好的补气健脾、温中散寒作用。加强食疗干预,可保证患者脾胃功能得到提升[4]。通过穴位按摩、敷贴以及艾灸、耳穴压豆,可通过穴位剂经络疏通作用,刺激脾胃相应的功能得到改善,因而也可较好的改善胃脘痛症状。

综上,在胃脘痛的临床干预当中,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以从患者情志、生理机能的综合改善方面入手,提升疾病改善效果。中医辨证施护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干预当中,能够遵循温中散寒及健脾益胃的原则,共同发挥较好的提升患者脾胃气机,提高血运,减少筋脉淤堵等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蒋敏.长蛇灸干预胃脘痛(脾胃虚寒证)30例护理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v.35;No.241(3):94-95.

[2]普文旻,孙倩,沈云霞.姜辛固本贴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8):64-66.

[3]肖淑红,赵炜.温盒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3):204-207.

[4]杭嘉敏.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对脾胃虚寒证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1):145-147.

猜你喜欢
胃脘痛中医护理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中医辩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