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对策研究

2021-09-18 08:30邢元军吴照柏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2期
关键词:沼泽自然保护区管护

文 汲,邢元军,吴照柏,李 欢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2.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4)

西藏高原湿地的地理区位重要,是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区、东亚和南亚的“江河源”和“生态屏障”,也是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对维护区域以及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作用。同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是全球25个最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涉及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东喜马拉雅山地、中国西南山地及中亚山地,生态地位十分突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及放大器[1],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全球尺度的生态安全[2]。以温度和降水为主导的气候因子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使本来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多重破坏,高原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大幅缩小、种群数量减少、栖息地斑块化加剧,敏感种退化风险增大,生物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得生态系统趋向单一化,削弱了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降低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威胁到区域生存环境和流域生态安全。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提出要“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探讨湿地保护恢复策略,对创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非常必要[3]。早在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中专门设立了重要湿地保护工程,对西藏湿地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工程实施近年来,湿地保护的成效如何?湿地保护中仍面临哪些问题?后续需要怎样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解决。

1 区域湿地资源概况

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4],西藏共有湿地总面积652.9万hm2(不含水稻田)。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类,以及17个湿地型(表1)。

表1 西藏自治区湿地统计表湿地类湿地型名称面积/hm2比例/%名称面积/hm2永久性河流473 683.14河流湿地1 434 563.2721.97季节性或间376 172.39洪泛平原湿584 707.74永久性淡水766 026.26湖泊湿地3 035 200.4146.49永久性咸水2 250 336.72季节性淡水8025.65季节性咸水10 811.78草本沼泽630 656.35灌丛沼泽25 667.20森林沼泽456.81沼泽湿地2 054 255.0331.46内陆盐沼113 187.23季节性咸水307 093.77沼泽化草甸972 414.23地热湿地4 396.69淡水泉、绿洲湿地382.75人工湿地5 010.230.08库塘3 847.52运河、输水河1 162.71合计6 529 028.94 100

西藏湿地资源丰富,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总体上呈现出交错分布、相互镶嵌的格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网络,是西藏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北部地区以湖泊湿地为主;中、南与西部地区以自然河流、沼泽湿地比重较高;东部地区主要为自然河流湿地,局部有以草本沼泽为主的沼泽湿地分布;北部、西部沼泽湿地辽阔,其中藏北羌塘地区特别是南部分布面积最大、最为集中。西藏重要的湿地保护地名录见表2。

西藏地理位置特殊,有从热带到寒带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西藏湿地生物多样性,其中湿地鸟类种类繁多,且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濒危鸟类数量多。西藏湿地鸟类共有57种,隶属于8目16科;鱼类有71种,分隶于3目5科4亚科,22个属,约占我国整个青藏高原鱼类92个种和20个亚种的63%以上;两栖动物共45种,隶属于6科;爬行动物有55种隶属于8科35属;哺乳动物有132种,隶属于8个目21科。湿地动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6种,其中I级重点保护动物19种,II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

表2 重要湿地保护地名录[5]保护方式数量名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4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地卡湿地)、西藏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玛旁雍错湿地)、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林错湿地)、西藏扎日南木错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扎日南木错湿地)自然保护区11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洞错湿地自然保护区、西藏然乌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西藏昂孜错玛尔下错省级自然保护区、西藏桑桑湿地自然保护区、西藏日土热帮河流域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西藏噶尔河流域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西藏普兰孔雀河流域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西藏芒康莽措湖县级自然保护区、西藏洛隆巴冻措县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班公错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22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嘎朗国家湿地公园、当惹雍错国家湿地公园、嘉乃玉错国家湿地公园、年楚河国家湿地公园、拉姆拉错国家湿地公园、朱拉河国家湿地公园、狮泉河国家湿地公园、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琼果河国家湿地公园、娜若国家湿地公园、下洛国家湿地公园、卓玛朗措国家湿地公园、贡觉拉妥国家湿地公园,那曲夯错国家湿地公园、日喀则江萨国家湿地公园、边坝炯拉错国家湿地公园、丁青布托湖国家湿地公园、西藏错那拿日雍措国家湿地公园、西藏班戈江龙国家湿地公园、西藏巴青约雄高山冰缘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重要湿地10班戈湖群沼泽、打加错湿地、大竹卡河沼泽区、马泉河流域沼泽,羊卓雍错湿地、那曲沼泽、纳木错沼泽、聂荣、安多沼泽、乌马曲沼泽、羊八井沼泽

2 西藏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把湿地保护和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完善了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湿地保护地体系、实施了一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强化了湿地管护队伍体系建设,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因受制于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等原因,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湿地保护管护体系不完善,管护人员待遇低

湿地管理部门人员编制不足,湿地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学历普遍偏低,专业技术人才少,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管理水平;在湿地保护工作中没有足够的能力开展科研与监测工作,不能及时掌握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管理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机构办公条件较差,巡护条件艰苦,基层管护人员普遍待遇不高。

2.2 部分保护区域仍存在管理空缺

目前唐古拉山以北西藏实际管理区仅有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格拉丹东保护分区,但因该区域实际管理情况较为复杂,格拉丹东保护分区在此地难以履行保护管理职责。目前此区域的湿地保护工作都是由安多、聂荣县林草局在履行,但受制于有限的地方财力,每年仅能从县财政中挤出10~20万元资金用于当地管护人员的工资及油费,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难度很大。

2.3 过度放牧现象依然存在,草场承载压力较大

西藏湿地范围内有草本沼泽面积63.07万hm2、沼泽化草甸面积97.48万hm2,占西藏湿地面积的24.6%,其单位面积的产草量远远大于其它草场的草产量,是牧区居民的主要冬季牧场。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西藏牲畜存栏量逐步下降,但仍超过了西藏的理论承载量(图2)。如2017年,西藏的载畜上限为3 765.6万绵羊单位[6],年末牲畜存栏量为3 595万绵羊单位(大牲畜头数与绵羊单位按1∶4换算),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实际上草场的载畜量为4 645万绵羊单位(年末存栏量加上年度出栏量),实际载畜量超过理论载畜上限879.4万绵羊单位,这些超载压力最终都会转嫁到湿地保护上。

2.4 资金投入不足,未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西藏湿地恢复与保护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投资,地方政府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湿地保护与恢复。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西藏湿地的各类保护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甚至一些管理机构的运行经费都捉襟见肘。城镇建设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大多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导致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直接进入湿地。湿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缺乏必要的保护设施,多受外界的干扰,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图1 西藏自治区牲畜年末存栏量与实际载畜量变化图

西藏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仍处于试点阶段,目前仅利用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贴资金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玛旁雍错国际重要湿地、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三个项目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使用资金8 000万元,而对于西藏自治区652.9万hm2的湿地总面积而言仅是杯水车薪。

3 西藏湿地保护恢复对策与措施

3.1 重要湿地保护地分类及保护对策

根据各重要湿地保护地的保护管理现状,将47块重要湿地保护地分为5类,针对5种类型湿地实施分类施策。

1)国际重要湿地及有一定保护管理基础的国家重要湿地。包括玛旁雍错、麦地卡、色林错、羌塘湿地、班公错湿地、羊卓雍错湿地和纳木错湿地。重点是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及恢复,加强湿地科研监测,提升湿地科普宣教,完善湿地管护巡护体系,更换过期设备、维修受损建筑。

2)无保护载体的国家重要湿地。包括班戈湖群沼泽、打加错湿地、大竹卡河沼泽区、马泉河流域沼泽、那曲沼泽、聂荣安多沼泽、乌马曲沼泽和羊八井沼泽湿地。主要对策是设立专门的国家重要湿地管理机构,明确国家重要湿地边界,进行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编制总体规划。

3)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包括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等22处湿地公园(表2)。保护对策主要是设立独立的公园管理机构,完善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制度;落实公园总体规划,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提升科研监测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建立和谐的社区共管机制。

4) 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洞错湿地、扎日南木错湿地、然乌湖湿地、昂孜错玛尔下错和西藏桑桑湿地。保护对策为进一步明确边界,完善湿地保护管理设施与管护巡护能力,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与修复,开展科研监测工作。

5) 地市级或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日土热帮河流域、噶尔河流域、普兰孔雀河流域、芒康莽措湖和洛隆巴冻措。保护对策:结合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进一步明确边界;补充必要的科学考察,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善湿地保护管护机制,加强基本科研监测能力。

3.2 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加强湿地管理

建立健全各级湿地管理机构,保障人员编制和物质供应,促进各项湿地建设工作的有效运行。大力推进各重要湿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与国际国家重要湿地建设,新增建设湿地管理局、管理站、管护点、管护人员,维修管理局办公场所。初步形成管理管护机制,提升全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湿地安保体系,提高执法水平,实行依法保护湿地,依法保障西藏湿地保护建设工程健康发展。积极引进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建设和湿地管理的专门人才,建立西藏湿地保护和建设的人才保障措施,大力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西藏湿地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3.3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加强湿地生态恢复。封育沼泽湿地、进行退化湿地修复、栖息地恢复、恢复自然岸线、建设人工湿地,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维护、增强重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对全区湿地实施全面的生态效益补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区所有湿地的稳定湿地管护体系。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工作,先行探索湿地合理利用方式,增加湿地经济产出,增强湿地自养能力。

3.4 加强科研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科普宣教体系

加大各重要湿地科研监测与人才投入,建设科研监测中心,购置、更新科研监测设备,初步形成基本监测能力。完善各重要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建设,建设湿地科普宣教中心,重点建设林芝雅尼国家湿地公园、那曲夯错国家湿地公园、噶尔狮泉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建成全区湿地科普宣教示范点,以点带面,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全区湿地科普宣教体系。

4 结语

西藏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引起了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西藏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西藏重要湿地保护恢复对策与措施,建设和完善西藏重点湿地的保护管理体系,全面维护重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功能,促进其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西藏自治区湿地资源监测、管理、科学、宣教和合理利用能力,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湿地在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沼泽自然保护区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帮女儿走出“嫉妒沼泽”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沼泽时代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Passage S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