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镜高峰又至,OK镜是防控神器吗?

2021-09-18 05:41陈显玲杨文瑾
南都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角膜镜片防控

陈显玲 杨文瑾

52.7%!7月13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去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近250万学生的大规模筛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孩子近视,比2019年高2.5%,但比2018年下降了0.9%。近视防控初显成效,但是形勢依然不容乐观。

眼科医生对这个数据并不惊讶。2020年因为居家抗疫减少了户外活动,线上课程增加用眼量,近视防控的挑战来势汹汹。

暑假刚开始,医院和眼科诊所人满为患,家长焦急地想找到对付近视的“神药利器”。只需夜晚睡觉时佩戴的OK镜在近年迎来了高速增长,但在选择昂贵的镜片之前,家长们也多困惑于一系列问号中,“安全吗?有用吗?会伤害眼角膜吗?”……

安全性是有“前提”的

优优佩戴OK镜已超过半年,两块镜片白天静静地泡在圆柱体的透明护理液中,晚上,硬质润滑的镜片睡在优优的眼角膜外部。

选择这副价格一万多元的OK镜前,优优父母犹豫再三,最担心的就是“安全性”。

OK镜又叫角膜塑形镜,是一种不用手术进行物理矫治近视的方法,夜晚戴镜压平角膜进行塑形,第二天无需佩戴眼镜即可恢复裸眼视力。OK镜进入国内已有20多年历史,最初时关于安全性的争议颇多,但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对孩子视力的愈发重视,OK镜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副院长、眼科学与视光学系主任卓业鸿教授从三个层面,向南都周刊记者解答了对于OK镜的安全顾虑。

在OK镜的起源地美国,所有药物和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时,都必须要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日戴和夜戴型OK镜的临床应用分别在1998年和2004获批。

在国内,OK镜按三类医疗器械管理,2018年写进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成为官方认可的矫正措施之一。

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全球特别是东亚地区的视光研究中心陆续发表了多项关于实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安全和有效。

但是,记者在采访专业人士的过程中,他们都着重强调了“但是”,OK镜的安全性是建立在规范验配、正确配戴和护理、定期复诊等良好的依从性前提上的。

无视这些前提,我国曾有过惨痛教训,80多个孩子以健康为代价为OK镜市场的无序状态踩下刹车。

OK镜技术1997年一经引进,次年就掀起热潮,最初两三年缺乏医疗管理和规范性操作,加之夸大宣传和误导,不具备资质的公司和眼镜店也纷纷开展验配,医疗用品OK镜被当做普通商品出售。

监管、验配环节的层层失控,埋下了隐患。

有些佩戴者接触镜片前没洗干净手,有些用自来水清洗镜片,水中潜在的致病菌进入眼角……致伤致残严重不良现象频发。

“手没洗干净和错误的镜片护理,正是佩戴OK镜最大的两点隐患,加上当时不注重按时复查……那是行业差点死掉的打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爱尔眼视光学院副院长李晓柠说,戴镜高危时段恰恰是换第二副或第三副时,这时卫生意识开始下降,疏忽常规复查,哪怕出现不舒服也不去紧急复查,有时致病菌一晚引起的病程变化天差地别。

2001年开始OK镜市场受到严管,乱象渐歇,OK镜走过低谷。

如今,中国OK镜行业虽然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渗透率低,但增长却十分迅速。

“现阶段把OK镜作为矫正选择的学龄期儿童数量比10年前有明显的增加”,卓业鸿教授分析说,一方面是近视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发病率年轻化、快速化;另外一个原因是使用者对于OK镜的理解和依从性的提高。

一副镜片动辄上万,一年半左右还要换镜, 毛利率堪比茅台的OK镜, 不乏“智商税”的质疑。

OK镜是“智商税”吗?

2015 年,《自然》杂志刊发文章《为什么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描述中国最大的眼科医院挤得“水泄不通”的场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们涌入医院,医生和研究者甚至搬到商场办公,孩子多到你基本没法穿过大厅”。

近视大流行愈演愈烈,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 53.6%,成为近年高峰。

同年,OK镜首次被国家卫健委纳入单纯性近视矫正措施,这表明官方认可了OK镜在近视防控方面的有效性。

2018年后,OK镜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眼科及视光学分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角膜塑形镜的使用量为64万副,行业渗透率只有1%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生理结构与中国较为类似的东亚地区,渗透率为5%以上,且上升趋势较快。

据銘丰资本预估,到2023年OK镜渗透率在中国有望达到2%左右,复合增长率达30%。一二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区域,行业渗透率或达5%-10%。届时,OK镜终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7亿元。

尽管有了官方认可,一副镜片动辄上万,一年半左右还要换镜,与其他防控方式相比,毛利率堪比茅台的OK镜,不乏“智商税”的质疑。

卓业鸿教授是广东省教育厅近视防控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根据临床数据介绍说,近视患者佩戴普通框架眼镜的年均度数增长一般在75-125度左右,而佩戴OK镜,近视防控效果可达50%左右,是目前近视防控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8–18周岁如果有较好的依从性、且有白天摘镜的愿望,近视加深较快的儿童青少年,可以考虑验配OK镜。

OK镜并非人人适宜

然而,必须提醒的是,OK镜并非人人适宜,验配环节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戴镜之前,医生会对儿童进行一系列检测”,爱尔眼视光学院副院长李晓柠解释说,泪液是否足够,泪膜是否稳定,这两点不光影響孩子戴镜的舒适度,也影响戴镜的安全。泪液不足、眼角干燥,都会增加眼角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几率。

“OK镜对角膜的影响,是家长和业内人士都很关注的问题”,李晓柠副院长用比喻来解释说,“接触镜的镜片如同小船,角膜如同河床,河水就是泪液,正常情况小船是不应该接触到河床的,但这取决于河水的高度”。

今年,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发布了最新版的《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专家共识》,以OK镜的验配流程作为关键重点,新一版本的专家共识,明确了OK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戴OK镜要符合多方面条件,近视和散光屈光度、角膜曲率,这些指数都依赖专业机构的检测。

8岁以下儿童被列入OK镜禁忌名单。虽然国外佩戴OK镜并未做年龄限制,但国内则出于孩子能否独立进行精细操作来考虑。

专业验配人员奇缺的另一面,是 OK镜的个性化需求, 较高的利润空间,庞大且茫然的消费人群……

专家共识垒起的专业门槛,需要终端验配人员守护,而这恰成为薄弱一环。

个性化选择遭遇

“验配人员奇缺”

“近视防控没有神医、没有神器也没有神药,每个孩子的防控方案,都是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的。”卓业鸿教授介绍说,目前国内市场上OK镜品牌有9种,分为两种设计类型,在镜片材料、局部设计和加工工艺等方面都有差异。

不同品牌的角膜塑形镜的舒适性和适应人群不同,单一品牌的产品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角膜形态。因此,需要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检查情况,个性化地推荐品牌种类。

无论是验配规定还是专家共识,OK镜的验配都对医师有着一定的专业要求。

但极为尴尬的现实是,截至2020年底,全国仅有4.48万眼科医生,约平均5万人才有1.6个眼科医生。

髙禾投资关于OK镜的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越来越多资本看好和投资OK镜行业,但人才瓶颈愈发突出。

OK镜的验配需要视光医生和验配师的参与,但我国视光医生与验配师数量稀少,未来存在无法满足终端扩张需求的可能。

同时,验配师对验配效果影响很大,优秀验配师的数量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专业验配人员奇缺的另一面,是OK镜的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利润空间,庞大且茫然的消费人群……种种叠加,汇集起一个积蕴风险的巨大空间。

一位曾跟随卫健委调查团队去实地走访的专家透露,有些验配OK镜的机构,藏在不易寻找的胡同或民居里,标牌很小,人员资质不全。一旦发生安全事件,不规范的诊所往往愿意和患者赔钱“私了”,而不是走司法程序。

尽管一些医学院已经开设视光学教育,但因视光师缺乏完善的注册制度,学生困惑于读了五年专业仍与配镜店里半路出家的验光师同样竞争。

李晓柠副院长呼吁对验配师有更好的规范,“很多从业者对OK镜最初引进时致伤致残事件有心理阴影,我们非常害怕鱼龙混杂的验配队伍和不规范的操作,会让我们无法使用这种有效而科学的方法抑制青少年近视,希望大众一定要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验配”。

猜你喜欢
角膜镜片防控
镜片外的星光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隐形眼镜
患者的新选择:人工角膜移植术
猪角膜可替代人角膜移植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角膜异物193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