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运会背景下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研究

2021-09-18 18:50汪超郭华伟刘金生张瑜高明有
科技资讯 2021年14期
关键词:群众体育

汪超 郭华伟 刘金生 张瑜 高明有

摘  要:研究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对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影响转型绩效进行分析,在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构成的6个维度,即:完善健身组织、建设健身设施、组织健身活动、举办健身赛事、提供健身指导、讲好健身故事都对转型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中,组织健身活动对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绩效的影响最显著。结果表明: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是省运会战略目标应有之意,是实现体育强省建设和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据此,提出推动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的行动路径包括实现体育和生活的结合点在观念上的转变、推动智能体育设施建设、增加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强化科学健身指导、丰富群众体育优秀体育文化食粮。

关键词:省运会  群众体育  体育生活化  行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b)-0250-07

Abstract: Study by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mass sports into daily life of Yulin ci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ability to influenc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six dimensions, namely perfect fitness organizations, construction of fitness facilities, fitness activities, fitness events , provide fitness guidance and good fitness story of transition performan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mong them, the organiz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on mass sports into daily lif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moting mass sports in daily life" is the strategic goal of the provincial meet,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province and the health of the whole people. at this point, the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action paths to promote the lifestyle of mass sports in Yulin, including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point of sports and lif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sports facilitie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mass sports events, expanding the channel of funds investment,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fitness, and enriching the food of excellent sports culture of mass sports.

Key Words: Provincial games; Mass sports; Sports in daily life; Path

1  陜西省第十七届省运会战略目标应有之意

陕西榆林继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部分项目承办之后,将在2022年举办省十七运会。这将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又一次集中展示。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关于加快建设陕西省体育强省实施意见等,认为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不断满足陕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体育向往将成为共识。因此,第十七届省运会发展战略目标应有坚持以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着力解决陕西省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视如何不断满足三秦百姓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之意。

2  群众体育生活化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2.1 群众体育生活化内涵解读

体育源于生活。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有学者对体育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方式进行讨论。在1993年4月,原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就提出过体育要实现生活化的目标[1-2]。现阶段,随着以人为本和健身健康理念不断被社会重视,直至2014年将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使得群众体育被提至一个全新的高度[3]。体育生活化作为一种理念的提出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共识,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就是将健身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融合,目的使体育融入生活之间达成某种契合度,并逐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过程,最终形成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活方式[4]。

2.2 群众体育生活化价值的认识

倡导体育生活化是实现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推动体育生活化要先“动”起来[5]。所谓的身体活动,是指任何骨骼肌收缩引起的高于基础代谢水平能量消耗的机体活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WHO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明确表明:身体活动对心脏、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任何强度的身体活动都比没有好,多多益善、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有益、肌肉强化对人人都有好处、久坐不动的行为不利于健康,会增加心脏病、癌症和Ⅱ型糖尿病风险、人人都可以从增加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中受益。所以,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表现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体育文化,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群众美好体育生活的需求,拉动了居民的生活消费,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3  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与转型绩效的测量维度分析

3.1 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的测量

根据研究所需,确定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构成的6個维度,具体包括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其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是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的基础保障,它为开展群众体育生活提供运行的前提;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是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的基础要素,它为开展群众体育生活提供场地设施;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是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的本质内容,它为开展群众体育生活提供物质形态;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是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的基本要求,它为开展群众体育生活提供精神养份;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是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的加速器,它为开展群众体育生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讲好群众身边健身故事是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的新面貌,它为开展群众体育生活化由运动层面向文化层面跃升。

3.2 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绩效的测量

魏范靑等研究学者在中国残疾人文化与体育生活的绩效评价研究中提出绩效评价应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维度对其工作的优缺点进行系统性的描述[5]。开展群众体育生活化不仅是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更是服务于人的生命全周期、服务于健康全过程的全面健康[6]。新时代应在深刻领会习近平中国特色群众体育的精神和内涵中,从是否实现亲民、利民、惠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评价和测量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绩效较科学。

3.3 研究假设

3.3.1 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与转型绩效

群众体育生活化的形成和开展,需要有相应的组织去执行并落实,如社会团体、项目协会等。是经审批备案后可以科学有序开展群众体育生活,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有利于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开展内容、发展目标等,从而保证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的成功,使转型绩效得到提高。因此,提出假设一: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与转型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3.3.2 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与转型绩效

群众体育生活化的形成和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场地和设施作为保障。比如:现阶段榆林市修建李宁特色体育小镇、榆溪生态公园等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自发性地投入健康健身的需求,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活动的兴趣、将落实全民健身落到实处,从而保证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的成功,使转型绩效得到提高。因此,提出假设二: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与转型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3.3.3 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与转型绩效

群众体育生活化的形成和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健身活动去丰富。全运会背景下,榆林市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应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进一步传承陕北秧歌的人文艺术魅力,在社会层面上通过“扭”起来,带动群众对健身的需求;在学校层面挖掘健身秧歌带来的价值功效,形成健身秧歌进课堂,创编健身秧歌广播体操,在校广泛开展等。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有利于激发不同年龄阶段的大众参与程度,从而保证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的成功,使转型绩效得到提高。因此,提出假设三: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与转型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3.3.4 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与转型绩效

群众体育生活化的形成和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健身赛事去激发群众参与健康健身的热情。比如:举办届、次全民健身运动会、单项锦标赛等,通过筹办、开展、完成相应赛事能够优化在赛事准备过程中的群众体育普及和提高的问题。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有利于带动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活动氛围,形成向上向善的全民健身热潮,从而保证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的成功,使转型绩效得到提高。因此,提出假设四: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与转型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3.3.5 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与转型绩效

群众体育生活化的形成和开展,需要有专业的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指导。通过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跟踪式”服务,能够对不同年龄、水平、需求的健身者提供专业化的运动处方的制订,从而开展较科学有效的运动健身活动[7]。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有利于实施体医结合、减少医疗开支,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从而保证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的成功,使转型绩效得到提高。因此,提出假设五: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与转型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3.3.6 讲好群众身边健身故事与转型绩效

群众体育生活化的形成和开展,需要讲好群众身边健身故事。通过平时群众体育健身素材收集、传统项目溯源挖掘、群众体育文史的编撰都为讲好群众身边健身故事提供鲜活的素材和影像资料。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有利于实现榆林市群众体育开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丰富,实现群众体育生活运动层面向文化层面的跃升,从而保证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的成功,使转型绩效得到提高。因此,提出假设六:讲好群众身边健身故事与转型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以上依据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6个维度提出对应的6个假设并进行了分析,这6个维度如果都存在对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绩效的影响,那么就可以提出假设七: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与转型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4  结果分析

4.1 数据采集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进行数据采集。调查问卷采用10分制评分等级,受访对象包括在校学生、社区群众、高校体育教师。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实际回收224份,其中2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71.8%。总体来看,样本容量大,具有广泛代表性,样本其他特征也与该研究相符合,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数据来源相对比较客观。

4.2 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与转型绩效的关系分析

为检验研究假设,该文以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绩效为因变量、转型能力为自变量,验证转型能力与转型绩效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R2和调整R2在数值上相差不大,说明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构成的6个维度都具有意义,可以作為相应的变量进行研究分析。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12,显著性为0,假设七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与转型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得到验证。

4.3 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各构成要素与转型绩效的路径分析

为检验研究中其他假设,研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检验转型能力各构成要素与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该文采用SPSSAU对转型能力与转型绩效关系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见表2和图1。

根据对构建的结构方程中所拟合后得到的各个指标进行整体模型适配度分析。该研究整体模型的绝对拟合优度测量指标中卡方自由度比χ2/df=4.979;拟合良好性指标GFI=0.855;与理想值1较接近;渐进均方根误差RMSEA=0.323,因而该模型绝对拟合可以接受,模型中的路径系数能够较好地揭示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和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可利用它的结果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假设的验证情况见表3。

根据表2、表3研究结果可知,从标准化系数U可以看出:完善健身组织能力U=0.195,t=3.393>2,P=0.001;建设健身设施能力U=0.202,t=3.287>2,P=0.000;组织健身活动能力U=0.214,t=3.120>2,P=0.029;举办健身赛事能力U=0.202,t=2.916>2,P=0.002;提供健身指导能力U=0.133,t=3.328>2,P=0.001;讲好健身故事能力U=0.166,t=3.719>2,P=0.001,以上都是影响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绩效的因素。其中,组织健身活动对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绩效的影响最显著,其他依次为建设健身设施=举办健身赛事>完善健身组织>讲好健身故事>提供健身指导,这进一步验证了各因素在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所以,假设1~6均得到了验证。

4.4 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各构成要素与转型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结合前面对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与转型绩效关系的路径分析,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将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转型能力6个要素作为自变量,依据之前路径分析将转型能力构成要素组织健身活动作为中间变量,将转型绩效作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模型,所得实证数据具体见结构方程模式图2。

5  基于省运会背景下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行动路径

5.1 实现体育和生活的结合点在观念上的转变

体育和生活真正的结合点在于观念。推动群众主动参与健康健身的需求是实现体育生活化的基础,是政府主导进行推进工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健身的重要保障。在体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和认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渗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推动一种生活伦理观念下对体育的认知。在体育健康需求正由“爱好者的体育”向“全民的体育”拓展、畅通体育“治未病”与医疗“治已病”的结合、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增强群众自主健身意识的“渗透”方式。为群众体育生活化发展形成正确的舆论指导,实现多方位、多样化的体育生活化在观念上的改变和在内容上的“渗透”。

5.2 推动智能体育设施建设

近5年来,体育迎来了较好的政策红利,一系列政策都将提高全民素质作为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强调体育的“治未病”功能。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54.4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29.17亿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 m2,比2018年体育场地个数增加了38.2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增加3.23亿m2,增长率12.45%,人均体育场面积增长率为11.38%[8]。其中《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要大力加强,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到,体育设施的建设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由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布点布局要合理,存量资源要盘活,在城市社区建设15 min健身圈,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新的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品牌多样的智能体育设施将成为未来体育生活在追求健康与愉悦的群众体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智能体育设施在群众体育生活化推动过程中,内容和形式呈现出休闲化、个性化、生活化、科学化等基本特征,从而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按照经常化、特色化、大众化、生活化的要求发展。

5.3 增加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快推进陕西体育强省的战略举措。组织群众体育赛事为群众参与健身、切磋技艺、社会交往、全民健康提供了平台。健全榆林市群众性竞赛机制,制定业余赛事等级制度和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全民健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断寻求新突破,一是要大力举办省级及以上大型健身赛事活动,还要把中、小、微型活动延伸到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地区,实现群众参与的广度,通过“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我要上全运”等主体活动在陕西省各地区渲染群众体育生活化氛围。二是开展榆林市品牌赛事创建和全民健身最佳赛事评选,推动打造一批群众体育喜闻乐见的精品赛事。三是要利用市场运行机制对群众体育赛事进行市场开发,可通过冠名、赞助、承办、广告、转播、特许经营等形式开展赛事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生活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目的。

5.4 拓宽经费投入渠道

在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的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经济保障,榆林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群众体育生活化发展。据2019年榆林市统计局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 136.28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国1.1和1.0个百分点,首次突破4 000亿元大关,人均可支配收入24 213元,同比增长9.2%,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群众体育生活化发展的保障[9]。所以,榆林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体育的投入力度,使社会体育活动在群众周围广泛开展起来。同时,榆林市相关部门根据需求应将社区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群众体育,鼓励社会、民营资本进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保障多渠道经费来源。

5.5 强化科学健身指导

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推广应用的《全民健身指南》通知中,要求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满足人民群众在运动健身方面不断增长的科学指导需求,使群众的运动健身更具科学性。在省运会背景下榆林市不断加强体医互补培训,推广运动处方,广泛开展体育生活化进机关、企业、事业、社区、村镇、学校等活动,让体育回归“生活化”。同时,要构建起榆林市群众体育指导网络系统,城市区域以街道办为枢纽,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社区居民健身健康指导,农村地区以乡镇为单位,可以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科學健身指导培训,通过课时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农村居民群众开展健身指导和培训。切实完善榆林市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榆林市群众体育生活化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5.6 丰富群众体育优秀体育文化食粮

体育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势在必行,这需要在既有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紧扣“倡导全民健身,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的新风貌,要围绕生活进程进一步构建体育生活文化。把丰富多彩的榆林群众体育生活化这一优秀文化食粮深入民间、植入民心。首先,政府要加强群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积极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向纵深发展。其次,要扶持群众体育生活化文艺创作,鼓励和支持商业机构、社会组织开展群众体育典型事迹、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创作工作。通过有效开展演出、展评等活动,让社会组织借助广泛的网络平台讲好榆林群众体育生活的故事,传播在省运会背景下推动陕西省体育强省建设所提供的榆林力量和智慧。同时,要结合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历史文化特色,不断深入榆林群众体育生活化的挖掘、编纂和传承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石金亮,刘晨,闫平.健康促进视域下高校体育生活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06-110.

[2] 黄鑫,董凯.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生活化现象的社会动力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8):229-230.

[3] 朱昊明.全民健身战略对河南新县城镇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9.

[4] 梁利民.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魏范靑,张元.在中国残疾人文化与体育生活的绩效评价[J].社会纵横,2018(3):62-67.

[6] 刘国永.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体育科学,2016(12):3-10.

[7] 陀亮.北京市东城区体育生活化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EB/OL].[2020-11-02].https://www.sport.gov.cn/jjs/n5043/c968164/content.html.

[9] 榆林市人民政府.2019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3-27].https://www.yl.gov.cn/xwzx/ylywe/62013.htm.

猜你喜欢
群众体育
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社会共享的研究
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身体视域下群众体育发展的困境
学校体育对城市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及作用研究
群众体育社会评价研究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