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2021-09-22 06:13魏定进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电子线路动力电池新能源

魏定进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机电工程系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

燃油类汽车尾气排放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点,汽油以及柴油充分燃烧所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气体等,将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同时,也将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则是从本质上解决燃油汽车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问题,例如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积极策应我国可持续战略的推进。从结构组成来讲,新能源汽车对于各类电子技术及工艺工序等具有更高的需求,在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维修保养时,如果仍延续传统燃油汽车的维修工艺,显然是无法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全面化的分析与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汽车维修的难度。电子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则是深度契合于整个汽车生产及维修工序工,通过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过渡化操作,保障技术在落实与驱动过程中可以真正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全过程养护与处理。本文则是针对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优势

电子诊断技术是搭载仪器设备,对汽车系统及其结构进行检修处理,这对于现阶段电子化技术应用较多的新能源汽车结构来讲,其可以通过仪器线路的检测,真正实现不拆解原有汽车结构,便可真正通过电子线路深度查证出汽车存在的各类隐性故障。与此同时,通过仪器仪表的数字化呈现,可以辅助维修人员进行预期化决策,进一步提高整体维修质量,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讲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所起到的优势可以分为下列三点。

1.1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精度

在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下,通过仪器设备实现对汽车内部结构及相关组件的数据化分析,此种维修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以主观经验为主的维修模式相比,可以更为精准的通过数据信息标定出故障发生的地点,同时整个诊断维修不会受到外界的因素的影响,对于汽车当前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故障问题进行分析。与此同时,电子技术所搭载的智能化自动化操控载体,可以最大对传统维修技术进行拓展,以此来真正实现信息化检测为新能源汽车维修及保养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1.2 维修管理更加全面化

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运行模式来讲,其与传统燃油类汽车构造具有更为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对于能源转换与能源长时间驱动所呈现出的消耗属性来讲,这将造成一旦新能源汽车出现故障时期所呈现出的联动问题,将扩大整个故障的维修量。当维修人员并不具备相对应的检测技能时,则必然造成错误诊断的问题,无法真正实现汽车精确化检测与分析。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则可依据数据信息及标定参数,查证出新能源汽车故障存在的本质问题,例如将各类零部件的尺寸参数及运行参数进行分析,通过电子诊断技术内部数据库系统的注意核对,分析出当前检测部件是否存在参数差异性问题,且此类检测模式是全面覆盖于整个汽车内部电子系统及相关设备中的,进而有效实现对汽车故障的检测,提高维修管理的覆盖面。

1.3 实现维修制度完善化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其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及运行原理等与传统燃油类汽车具有一定差异性,如果在维修过程中仍然按照原有的维修工具进行检测处理的话,这极有可能造成一种维修方面的误区现象,即为维修人员依据主观判定一致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结构进行检测,其并未能从原理出发,深度解析出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点,进而容易产生许多无用的维修工具,浪费检测资源。在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下,则可以通过数据信息的核对,对整个汽车当前运行工况进行实时化建设,以数据信息呈现来,提高整体检测效率,同时也可为维修人员检测工作的设定与开展提供决策建议。

2 电子诊断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故障维修

2.1 发动机故障诊断

发动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驱动部件,其受到汽车品牌、汽车动力等方面的影响,发动机型号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此过程中通过电子诊断技术,可以对汽车发动机故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化分析。与此同时,电子诊断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只是通过数据信息之间的对接便可真正实现对故障部位的精准审判,例如针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检测时,发动机故障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压不稳所造成的汽车驱动力不足。此过程中通过电子诊断技术实时化分析出在不同时间段内汽车故障参数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指标,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在进行维修时,则可通过数据信息精准查证中是哪一类因素影响汽车发动机。此外,电子诊断技术也可以通过代码查证出汽车故障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依据数据库系统内的诊断功能,将当前汽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逐一分析,然后通过故障代码确定出故障产生地点,这样便可全面化的对整个发动机进行检测定位,为维修人员后续检测运维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2.2 动力电池故障诊断

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驱动部件,其类似于发动机燃油系统,其是通过动力电池为整个汽车相关所消耗的动能进行补充,进而完成一系列操控,保证汽车在电池能源的驱动下正常行驶,如图1所示,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无论是从经济成本还是技术支持方面来讲,动力电池在寿命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效果是维系整个汽车成本的重要基础,例如以最短的充电时间完成最长公里数的消耗,且应考虑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例如北方冬天低温环境下将对电池部件造成严重的损耗,这也使得同时长的充电世界上无法满足更多的续航需求,此类定性化的市场需求对于技术而言,则呈现出更高的基准。从维修角度来讲,新能源汽车总动力电池部件的维修应该是重中之重,且伴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逐步完善,其所呈现出的更新换代特点映射到整个技术维修体系中,也将形成技术层面的反推动效果,则要求汽车维修企业必须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维修技术水平进行同步提升,进而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运行需求。利用电子诊断技术进行动力电池的检测,则恰恰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效率发展所存在的维修断层问题,其本身是依据技术属性为驱动点,通过数据信息之间的标定定整个驱动模式,真正契合于故障诊断,处理中这样在实际检测与维修过程中则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检测分析,提高实际检测质量。针对动力电池进行检测时其更多的是通过动力电池本身故障其被切入点,例如电池无法正常充电以及电池放电过程中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诉求,即为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出现电量耗竭的现象,此时依据电子诊断技术,则可以通过数据检测及时查证出整个电子信息系统所存在的故障问题,通过电子系统的全过程检测,分析出动力电池故障产生环境,进而为维修人员提供数据支撑。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在实际充放电过程中,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则必须切入好重点注意事项,例如在冬季时间下环境温度过高,则必须进行及时充电,以避免外界温度的低环境所造成电量耗竭的问题,除此之外应注意高温状态下汽车电池的防爆问题,通常情况下,汽车外部充电环境及使用环境不得高于45℃。

图1: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2.3 电子电路故障诊断

近年来,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下,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及功能基本已经实现电子化驱动,确保相关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集成化控制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操控,提高实际操控性能。从另一方面来讲,可以看成是电子线路构成汽车驱动的整体框架,一旦汽车行驶过程中,某一项电子线路出现问题时,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极有可能造成整个汽车无法正常行驶。除此之外,一旦汽车电子线路故障指示灯出现亮灯的话,则必须立即停止驾驶,检修处理,避免产生影响安全驾驶的现象。电子诊断技术在电路诊断中的应用,则是以汽车行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电子线路与电子诊断设备进行关联,深度分析出电子线路驱动模式下,线路运行参数是否符合固有的线路运行基准,如果电子设备查证出高负载、低负载运行压力时,则表明汽车存在一定的行驶故障问题。此时,将电子诊断设备与汽车故障区域的电子线路进行关联,通过闭合电路,检测出汽车当前运行工况下是否存在故障指示灯常亮的问题。从工作人员角度来讲,则需要更为全面的分析出汽车行驶状态下的电子线路故障,利用万压表、万用表等,结合监测数值,分析出当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数据运行异常的问题,这样通过人工监测与设备监测的共同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际监测质量,更为全面的解析出汽车电子线路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故障问题。

3 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子诊断技术是一种维修辅助手段,其是通过数据信息的查证出当前新能源汽车所存在的各类故障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本身属于一个持续性更新的特征,每一项技术检测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必须严密贴合于整个操作工序中,符合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真正发挥出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问题产生的动态化特点,则需要针对承接汽车维修工作的各个厂商设定出相对应的技术更新机制,例如针对汽车动力电池、发动机部件等,设定出相对应的技术发展规划,确保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符合新时期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诉求,进一步提高实际监测质量,为维修人员提供数据决策。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技术为驱动的电子诊断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言,可为整项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检修行业的发展。为此,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对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力度,查证出不同操控视域下,诊断功能所能起到的最大价值,提高实际检修质量。

猜你喜欢
电子线路动力电池新能源
Multisim13.0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
高职高专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静电放电对电子线路干扰的研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动力电池材料》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EEPROM在电子线路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