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1-09-22 02:17柳菲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循环

柳菲

摘 要:新发展格局下,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及国内外资本流转速度不断加快影响,中国外贸企业汇率成本压力开始直线上涨。由此,作为能够缓减外贸企业汇率压力的有效路径之一,人民币结算被国家及各地政府大力推崇。但从现实角度出发,当前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仍面临外贸企业自主选择结算货币话语权缺失、资本双向流通渠道不畅通、金融媒介平台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为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应借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深入推进DCEP研发、增强商业银行服务能力、推动出口产品技术聚能、优化人民币跨境结算流程四方面着力,逐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关键词:双循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算系统;数字人民币

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表重要讲话,内容主要围绕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展开。这既是中国顺应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做出的关键战略转型,也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基于“经济强货币强”原则,新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而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注入新动能。据前瞻网整理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付总额同比上涨44%。此外,通过整理中行每年定期公布数据发现,2020年仅第一季度的人民币跨境指数(CRI)就已达到313点,同比上涨5.7%;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则为1.38%,同比上涨0.08%。由此可见,新发展格局下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流转速度及在贸易交易、国际储备等国际货币职能中的影响力均有所提升。但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不断下滑,国际关系愈加模糊,对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造成了较大压力。基于此,探讨新形势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问题,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趋势

(一)结算业务渐趋活跃

一是总额持续上涨。自2009年这一业务正式试点推行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额呈现出跳跃式上涨状态。据《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可知,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为35.8亿元;2018年这一数值已上涨至5.11万亿元。这其间,2009-2015年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持续性稳定扩张阶段;2016-2018年则是波动式高速上涨阶段。另外,据新浪财经网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金额突破了6.77万亿元;2021年仅1月和2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金额就高达4667亿元。

二是数量不断攀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量呈现出日渐增加态势。尤其是2016年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快,中国跨境贸易发展愈发向好,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数量实现质的飞跃带来极大推力。据中行统计,2018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数量为144.24万笔,同比涨幅为14.57%。2019年这一业务量持续攀升,突破188.43万笔。后续在央行大力推动下,截至2020年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高达220.5万笔,同比增长33.4%。从以上结算总额及总量可以直观看出,近几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渐趋活跃。

(二)结算结构更加均衡

从发生额结构来看,随着中国开始着力调整进出口产品比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额结构也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一直以来,货物贸易发生额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中都居于主体地位。据中行整理数据可知,2015年货物贸易发生额为6.39万亿元,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中占比高达80%。但近几年,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的货物贸易发生额占比已经下滑至75%,同时服务贸易发生额占比也在逐步提升。2018年服务贸易发生额累计达1.45万亿元,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中占比上升至28.4%;而此时货物贸易占比已下跌至71.6%,创下历年来最低记录。截至2020年末,货物贸易发生额已下降至4.79万亿元,占比跌落至67.2%。

从收付地域分布结构来看,近些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境外地域结构正渐趋优化。一直以来,中国香港由于区内设有人民币离岸市场,可以为人民币跨境流通提供优质基础和载体,故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所有收付地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如表1)。据《人民幣国际化》报告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香港在人民币跨境贸易收付额中占比高达55.2%。但通过观察近几年中国香港在人民币跨境贸易收付额中占比可以发现,其比例在逐年下降。2017年,中国香港在人民币跨境贸易收付额中占比还是53.6%,2019年这一数值已下降至40.5%。截至2020年末,中国香港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收付额中占比已下滑至约36.4%。综上可见,随着货物贸易发生额在结算总额中占比、中国香港在收付地域中占比逐年下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正逐年变得更加均衡。

(三)结算系统覆盖面愈发广泛

自2015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简称CIPS系统)建设日渐完善,同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覆盖面也愈加广泛。据新华财经客户端统计数据显示,CIPS系统试运行一年之后,直接参与企业数量有27家,间接参与企业数量累计包含366家,仅覆盖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2019年末,CIPS系统覆盖面明显大幅上涨,直接及间接参与企业数量分别相较2016年上涨约74%和413%。这一年CIPS系统直接参与企业数量为33家,间接参与企业数量累计多达903家,共覆盖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另外,据搜狐网站最新报道数据可知,截至2020年末,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开展业务的国家及地区已经有242个。由此可见,短短五年时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系统就已实现了翻倍增长,覆盖面不断延展,人民币全球跨境支付实现“互联互通”已是指日可待。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外贸企业自主选择结算货币话语权缺失

跨境贸易往来过程中,结算货币可以直接影响进出口双方经济效益,而企业议价能力的高低正向决定着结算货币自主选择权的高低。长期以来,由于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型出口产品研发水平较低等原因,中国外贸企业议价能力被极大削弱。具体来看,中国出口产品类型长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在其中占比一直较低。同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自2005年到2020年,一直稳定在30%左右,并没有显著提高;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一直维持在40-50%左右,较为稳定。这种分布极为不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导致中国出口商品附加值和差异化较低,外贸企业不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优势,国际竞争力极缺。基于此,中国外贸企业在跨境贸易中展开的出口贸易大多以买方市场为主,在贸易议价商谈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难以为外商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有效动力。

(二)资本双向流通渠道不畅通

近年来,虽然人民币在境外存储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中国资本管制较为严格,人民币在境内仍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可兑换。这种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资本账户运作模式,将直接导致境内外人民币双向流通渠道受阻,严重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扩张。据IMF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评估结果来看,当前人民币在境内尚没有完全自由可兑换项目,而不可兑换项目有4项。基于此,一旦跨境贸易项目下人民币输出额度达到顶点,境外市场投资者在选择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时将受到极大限制。此外,通过分析中行在2019年对使用人民币的主要地区及国家开展的市场调研报告可知,境外企业获取人民币后,只有9%境外企业会用于投资人民币产品;14%境外企业选择持有人民币存款;78%境外企业则会选择兑换成本币。由此可以体现出两点,一是境外企业只有兑换成本币才可以满足企业运营所需现金流,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率仍较低;二是境外与人民币相关的投资产品较少,境外企业对人民币持有意愿较低。综上,当前境内外均尚未形成支撑人民币流通的完备渠道,严重阻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扩张。

(三)金融媒介平台发展滞后

银行是人民币结算方式在跨境贸易中推行的重要媒介,以中资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构建完善与否对外贸结算发展有直接影响。虽然近几年大量中资银行的金融体系经过不断改革有了很大改善,但相较于成熟的金融市场而言,部分银行在发展上仍存在一定滞后性,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形成阻碍。一方面,当前中国国内具有较强国际化程度的商业银行较为缺失,影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能力提升。据财经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入围世界500强的银行仅有10家;而这之中,排名在世界前100位的中国银行仅有4家。这充分体现出中国离岸市场发展仍不够成熟,从而导致可以为人民币在离岸与在岸市场间进行双向流动的平台缺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当前大多中资银行运行的清算体系局限性较大,阻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据搜狐网相关报道称,现阶段部分中资银行采用的清算体系多适用于处理一些较为简单的支付业务,快捷性及便利性有所缺失。因此,传统清算体系已无法满足跨境贸易中一些新业务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清算要求,难以适应逐年增长的跨境贸易量,在较大程度上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增添了阻力。

三、新发展格局助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策略

(一)深入推进DCEP研发

数字人民币(DCEP)即在法定范围内非现金结算所使用的一种支付货币。虽然早在202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就已公开发表声明指出,DECP研发工作正处于内部测试、优化及完善阶段,未来将进一步延展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但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府部门首次提出要全面发挥国内现有强劲内需潜力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后,DCEP加速推进消息开始频出。在此基调下,中国应深入推进DECP研发,助力中国企业在跨境贸易中话语权提升。首先,中行应充分利用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国内外的试点及研发工作。其次,中行应同境外银行间积极推进多边合作,致力于研发“数字货币在全球实现普及后,如何有效解决资金国际转移问题”,进而逐步增强境内外银行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最后,政府部门应鼓励中国移动支付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逐步扩展人民币移动支付服务市场。如此既可以加快不同国家间货币流转及汇兑的速度,又有助于构建一个共享、开放的数字人民币平台体系,打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良好的支付生态圈。

(二)增强商业银行服务能力

为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国内资本双向流通,需要境内外商业银行不断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对国内外资本做到“一视同仁”。2020年11月,中国金融学会联合有关机构举行了一次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的理论研讨会。结合当前发展局势及上述会议内容,针对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资本双向流通渠道受阻问题,中国境内银行应不断增强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服务能力。首先,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应加快“走出去”步伐,助推人民币实现双向自由流动。在发挥良好带头作用的同时,要持续优化自身在跨境贸易中对于境外人民币的服务,致力于成为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及融通主渠道。其次,境内商业银行可利用海外并购模式,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并购或参股海外银行不仅能降低运营风险,还能为境外企业有效使用人民币清算提供极大便利。最后,境内外中资商业银行应遵从外贸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个可供人民币双向流动的跨境“资金池”。

(三)推动出口产品技术聚能

国际服务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大循环可以为中国出口加工企业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与经验,从而助推跨境贸易交易中出口产品技术聚能。且依据格拉斯曼法则可知,跨境贸易中买方选择结算货币时,面对同质性且附加值较低产品,通常选择国际上通用货币进行结算;面对异质性且技术含量高产品,通常会选择出口国货币进行结算。有鉴于此,中国应多措并举升级出口产品技术,以不断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在政策层面,有关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对一些高科技型外贸企业提供适当政策倾斜,例如税收优惠、参政補贴政策。在社会层面,各地政府应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不断加大对一些优质科技出口产业的宣传力度。另外,各地政府应基于实际情况,探索及推广本区域优势产业。例如,就中国广西地区而言,当前越南出口广西的产品中,大多为初级、低附加值产品,且多为美元结算;因此,广西地区的出口产品未来应大力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当地政府应着力推动广西地区产业升级。

(四)优化人民币跨境结算流程

2021年2月4日,为助力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诞生,中行协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结合《通知》内容,总结出以下进一步简化人民币跨机构结算流程策略,为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提供动力,缓解金融媒介平台发展滞后问题,助推跨境贸易人民币计算。首先,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重点监管名单构成机制。中行应同有关部门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重点监管名单的认定标准及时进行更新,不断优化名单形成制度及流程,为中国外贸企业发展提供业务支撑。其次,推进单证审核向电子化升级。中国境内银行可允许外贸企业提供纸质或电子形式收付款指令来代替传统单证审核模式,同时也要限定相关企业提交的收付款指令需满足国际公认申报要求。最后,优化跨境贸易项目下人民币集中收付流程。有关政府部门应支持一些跨国企业依据自身所需,在异地开设人民币结算账户,用以办理经常性跨境贸易项目下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集中收付业务。▲

参考文献:

[1]邓富华,杨甜婕,霍伟东.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资本账户约束视角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0(6):160-174.

[2]王廷勇.双循环”视域下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的潜力、挑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21(3):23- 26.

[3]腾讯网.美元霸权地位或将不保为什么大多数石油国选择人民币来结算石油[EB/OL].https://new.qq.com/omn/20210314/ 20210314A007QT00.html.[2021-03-14].

猜你喜欢
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把握时机,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以“体面劳动”的实现促进“双循环”内生动力
双塔双循环湿法脱硫系统SO3脱除率及排放测试
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超低排放运行优化研究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