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核心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

2021-09-22 03:19房广顺姜洋杨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体系特色

房广顺 姜洋 杨溢

摘 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构建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标的题中之义。从思政教育教材体系的性质特点、历史经验和环境要求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既是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的,也是思政教育教材的性质功能决定的。要努力构建围绕核心、逐渐深入、梯次分布的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并在教育实践中检验成效。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1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073-06

统筹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远大计,意蕴深远。“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1]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思政教育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思政教育的成效与未来,关乎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长远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为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把准“定盘星”、校正“指南针”。

一、思政教育教材体系的性质和功能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

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是国家基础性工程。从思政教育教材体系的性质特点、教材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特殊环境、任务使命,要求思政教育教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核心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实现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价值追求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教育教材体系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思政教育教材体系作为思政教育的“牛鼻子”,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特点。一是具有政治性。思政教育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2],这决定了彰显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意志的政治性成为思政教育的本质属性。教材体系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无产阶级意志的表现载体,载负着政治“价值的素材”,也具有凸显的政治属性。这一属性体现为思政教育教材坚持政治引导这一基本功能,通过用彻底的政治理论说服人和先进的政治理念教育人,实现以强大的政治力量引导人的目的。这一属性也表现为思政教育教材必须遵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3]作为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属性还体现在思政教育教材必须秉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以一定的语言为载体的”[4],“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5],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必须以正确的政治话语表达观点方向和立场态度。二是具有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性内在地要求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始终与时代同步,在坚持中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6]这种时代性体现为思政教育教材通过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脉络,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指明教材体系的历史走向和前进方向;在教材内容方面围绕时代性质、时代主题和时代使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将最新理论成果编写在教材体系中,落实到课堂教学里;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在审视热点问题中拓展国际视野,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材形式,肩负起教材体系的时代任务。三是具有系统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强化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安排,“始终注意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全面地正确地把握”[7]思政教育教材体系。思政教育教材体系政治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的属性,要求教材编写具有高度政治站位、立于时代潮流前沿,全面系统地反映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时候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重视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在百年征程中,党积累了“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教材研究和教材编写的全过程”[8]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坚持思政教育教材以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奠定了历史基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领导思政教育的起步期,是思政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开端。面对艰巨繁重的革命任务和严峻复杂的客观环境,党创办了苏维埃大学、列宁小学等,开设“党的建设”“马列主义”等课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多方面開展毛泽东思想教育,在党内、军队和根据地内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编写工作,为汇集人民力量、赢得革命胜利筑牢了精神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对教材建设工作更加重视。以不再沿用民国时期旧教材为新起点,开启了教材建设由国家统一推进的重大转变。通过中央组织编审,确保思政教育教材内容不断丰富创新。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启了思政教育教材建设的崭新篇章。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在于教育后代的问题”[9],“组织一个很强的班子编写大中小学教材”[10],为培养一批推动改革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智力保障。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教材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开始实行教材编审分开,思政教材也逐步放开,初步形成了“一纲多本”的教材格局。但不论是“国定制”还是“审定制”,“多本”思政教材的内容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积极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政教育教材由国家统编、统审、统用,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核心内容的特征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1]。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转化为思政教育教材的内容,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实践依循。

人才培养的特殊环境和时代使命,为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从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环境看,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新时代是“不同教育思想激荡、碰撞、融合的时代”[12],人才培养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机遇与挑战相伴相生。在世界范围内,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竞争不可替代的衡量指标,人才培养的能力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已被纳入我国2035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图景中,发展建设正当其时。近年来,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教材局等机构的挂牌办公,为人才培养健全质量标准、创新方式、优化结构等提供了组织保障。与此同时,国外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国内多样社会思潮交织碰撞,网络技术革命挑战传统教育方式等,给当前人才培养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考验。面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特殊环境,如何用主流价值引领方向,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需要发挥思政教育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纳入教材核心内容,入脑入心、筑牢夯实,为落实好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求筑牢思想堤坝。二是从人才培养的任务使命看,新时代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为使命职责。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14]

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教材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工程。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和内容都集中体现在教材内容之中,二者须臾不可割离。人才培养的任务使命要求融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内容于思政教育教材之中,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努力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为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注入力量。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教育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是学校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应对风险挑战、落实思政教育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在思政教材体系建设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其核心地位。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充分反映和时代表达。一是这一思想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表现为“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15],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全方位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16]。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在精神实质上一脉相承,在原则方法上一以贯之,其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学校思政教育教材必须坚持这一指导思想而不能须臾有所偏离。二是这一思想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指南,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供了理论遵循。教育事业作为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工程,必须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推动和指引,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现代化的步伐,落实立德树人长远大计。作为立德树人大计的铸魂环节,学校教育必须将这一思想置于教材建设这一基础环节的核心地位。三是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是“闪耀着理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科学理论”[17],是集理想信念、人民情怀、自觉自信、问题导向以及无畏担当于一身,富有感召的思想力量。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品格,能够发现它不仅是系统的思想知识体系,还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良药”。这一思想决定和引领着思政教育教材“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18]的本质和功能,其鲜明而深刻的理论品格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材都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理论指导。一是这一思想是学校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理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19]加以阐释,把坚持这一办学方向作为我国学校的立校之本,作为学校教育工作最根本的方针。学校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不含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20],其“思想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就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21],因而是我国学校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是学校思政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遵循。思政教育教材是检验学校教育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试金石”,是决定我国教育性质的物质载体,其基本的检验指标就在于是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二是这一思想是学校教育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行动指南。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面,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特别是拜金价值观、个人主义等不良、扭曲思想的侵蚀,对我国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意识形态考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校教育凝心聚力地应对当前考验的思想根基和行动指南,是“四个自信”在广大学生心中播种、萌芽、扎根的思想指引,是“在坚持什么、反對什么上旗帜鲜明、正本清源”[22]的衡量标准,必须坚持这一思想的重要引领功能,确保这一重要思想在学校思政教材中处于指导和核心地位。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一是这一思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3]。这一思想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德育精神,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道德价值体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时刻把“德”放在五育首位,真正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4]这一原则贯彻落地,体现在思政教育教材的思想体系、知识体系、培养体系的全过程,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处于思政教育教材的核心地位,“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25]。二是这一思想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塑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者和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6],实现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青少年成长、成熟、成才的蜕变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这一重要依托,特别是不可缺少思政教育的浸润熏陶,更需要思政教材的科学引导。对青少年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着“思想理论引导、核心价值培育、精神品格铸就和人文素质滋养的重要作用”[27],是学校思政教材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三、构建围绕核心、逐渐深入、梯次分布的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

推进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是全面提高思政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一招,是落实当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础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教材体系建设不是简单的知识“打包”和概念罗列。构建名副其实的优质思政教材体系,就要围绕核心、逐渐深入、梯次分布,并在教育实践中检验成效。

第一,构建“围绕核心”的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围绕核心”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一是加强党对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搞好思政教材建设的根本保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教材体系,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前提。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站在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开展思政教材建设,把握思政教育教材建设的领导权,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制高點。二是设置“围绕核心”的思政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课程设置是教材编写的前提。构建“围绕核心”的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要设置“主动出击”、重点强化核心思想的思政课程,实现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的“一盘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课程作用,保证思政教材体系贯穿核心思想的“育人主线”[28]。三是坚持思政教育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思政教材统编统审统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29]的基本要求。坚持统一性,就要由国家统一对各学段思政教材建设进行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实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统一的编、审、用。对思政教材编审用“统一”建设的过程就是明确主流价值导向、凝聚核心思想理念的过程,是思政教材体系“围绕核心”、体现国家意志的重要载体。

第二,构建“逐渐深入”的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在“围绕核心”的基础上,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建设要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和从易到难的原则,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实际需要、接受能力”[30],合理安排、逐渐深化教材内容。小学是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思政教材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和健康情感。结合小学六年学制跨度较长的客观实际,以及这一阶段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未形成的特征,思政教材内容要不断由对自我、家庭、班级的介绍向社会、国家、世界的讲授深化,帮助小学生树立起对祖国、民族、执政党、社会制度等的情感认同。中学是青少年不断筑牢思想基础并逐步提升政治素养的阶段。中学生的社会意识不断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思想活跃且充满求知欲。基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初中思政教材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通过呈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国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与自豪;高中思政教材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教材的理论性应当适当加强,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在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大学是青少年明理行道、增强使命担当的阶段。要根据本科、专科不同学校类型和本硕博等不同层次设置教材内容,其中本专科教材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内外热点以及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内的“四史”等内容的讲授,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研究生教材要以学理性和研究性内容为主,提升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政治思辨能力和学术科研水平。要在逐渐深入的学校思政教材内容中,不断深化青少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践行。

第三,构建“梯次分布”的学校思政教育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使用是国之大事、民之关切。”[31]要编写包括“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参考教材”在内的思政教材,推动实现教材体系的梯次分布。一是编写好思政教育必修教材。围绕政治常识、行为习惯、经济文化、法律知识等编写贯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及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必修教材,实现小学到初中教材内容的梯次递进;以小学、初中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知识深化和细化,编写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阶段“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编写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教材,把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核心内容,层层落实思政教育教材目标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二是编写好思政教育选择性必修教材。从高中阶段开始编写选择性必修教材,其中普通高中阶段选修教材的内容,应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法律、逻辑等;中等职业学校阶段的选修教材侧重于时事政策、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等内容;大学阶段的选择性必修教材结合各高校实际进行编写,高职高专及本硕博阶段都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写相应的选修教材,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审核把关作用”[32]。三是编写与思政教育教材相配套的参考用书。教师授课的教参、案例解析等都要围绕核心作出相应的解析和说明,帮助教师深度挖掘教材、精彩讲授每一堂思政课;学生的辅学读本、疑难问题解析也要有理论解析和知识拓展,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四,以实践为标准检验“围绕核心、逐渐深入、梯次分布”的落实效果。“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3]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其本质也是实践的。因此,一切教育成效都要“通过实践”“得到确证”[34]。为了确保教材质量、提升“围绕核心”的成效,从制度机制、教师教学和学生评价三方面展开实践检验。一是建立健全思政教材全流程把关机制,用制度保障“围绕核心”的效果。落实好学校思政教材建设这项国家事权,必须发挥好制度的保障作用。要严格执行思政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制度,抓紧出台教材管理相关规定,将思政教育教材全流程把关机制贯彻到底,努力把好思政教材这道“防火墙”,“开创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材工作新局面”[35]。二是组织好教学工作,在教师教学中夯实“围绕核心”的效果。“教材建设的根本在编写、关键在使用”,教师对教材的充分使用和深入讲解“是教材建设的‘硬道理”。[36]在开齐开足各门各类思政课程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学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品格很好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把科学理论的思想体系转化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当中,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实现“围绕核心”的教材体系向“围绕核心”的教学体系转化。三是做好学生对思政教育教材的反馈,在学生评价中检验“围绕核心”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材质量是否过关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考量学生的评价反馈,检验思政教育教材是否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介绍和阐述的原理是否适合学生的阅读、学习、理解和践行,从而“对学生产生最持久的‘三观塑造”[37],实现思政教育教材建设的价值旨归。

参考文献

[1]  俞筱尧,刘彦捷.陆费逵与中华书局[M].北京:中华书局,2002:403.

[2][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9,104.

[4]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5]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6] 杨泉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93.

[7]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4.

[8][36] 顾海良.教材体系建设是育人育才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7-10-24(5).

[9]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69.

[10]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67.

[11] 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 2013-07-14(1).

[12] 靳晓燕.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对话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N].光明日报,2017-07-14(6).

[13][19]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14] 冯秀军.时代新人培养与新时代的大学使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35.

[15][16][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13,15,13.

[17][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7-8,13.

[18]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8.

[20]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4.

[23][25][32]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0-1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html.〖HJ2.2mm〗

[2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6]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EB/OL].(2021-03-06).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21-03/06/c_1127178011.htm.

[27] 张雁.学科和教材不能当西方理论的“搬运工”[N].光明日报,2017-02-14(6).

[28] 靳晓燕.编好三科教材 培育时代新人——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统编工作答记者问[N].光明日报,2019-08-28(6).

[29]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3.

[30] 李诗琴.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1):52.

[31] 赵婀娜.课程教材建设是战略性工程和基础性工程——用教材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N].人民日报,2018-02-01(17).

[3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34]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48.

[35] 田慧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N].中国教育报,2020-12-01(1).

[37] 中共教育部党组.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求是,2020(17):27.

[责任编辑:孙 皓]

猜你喜欢
思政体系特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