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1-09-22 03:19胡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应对策略

摘 要:

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新科技革命深化发展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举措。通过SWOT分析,将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这考验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担当,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技术逻辑与价值意蕴两个方面明确人工智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以“开放”弥合“规定”强化角色意识,以“传道”弥合“说教”转换角色方式,以“虚拟”弥合“现实”拓展角色空间,以“协同”弥合“疏离”重塑角色价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应对策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2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116-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贺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1]这为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从技术逻辑与价值意蕴两个方面明确人工智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以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这不仅考验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担当,也是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应然之举。

一、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全面认识并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取得育人实效。从技术逻辑与价值意蕴两方面明确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不仅完全可能而且十分必要。〖HJ2mm〗

1.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逻辑

一是从技术硬件要素看,人工智能按发展阶段,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目前,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工智能技术尚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该阶段的人工智能主要包含自然语言处理、知觉传感设备、情绪识别计算、知识图谱处理、评价推荐系统等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综合运用,可以开发与之相对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再造流程与知识图谱,刻画和追踪大学生的学习偏好,以开展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内容与学习路径的推荐与优化。

二是从技术软件要素看,人工智能之所以有强大的大数据计算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因为具备强大的算法功能。无论是硬件模块的应用和推广,还是知识图谱的刻画和评价,都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及其智能算法。人工智能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不仅要获取育人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还要借助智能算法创设数据模型、开展数据评价、提供决策参考,构建“数据—知识—评价—决策—反馈—引导”的“智能闭环”,对不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实现整体把握和个体画像,为开展“精准思政”提供技术支撑。可见,大数据及其智能算法不仅是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技术软件要素,“也是人工智能的多重形态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支撑条件”[2]。

2.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是从人工智能技术看,人工智能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助推力。根据特定应用场景的不同,人工智能主要分为规则型人工智能与数据型人工智能两大类。前者借助特定领域的技术专家将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定理公式嵌入智能系统的模块建构。后者有赖于特定领域从业者对拟用于机器学习的模块数据进行提前筛选和处理。但不管哪种类型,都很难排除人的观念认知和价值偏好的植入。对于大学生而言,为使通用智能系统成为助力其健康成长的载体,需要将“底色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丰盈的价值旨趣、科学的认识方法论”[3]等内容融入其算法运行架构之中。

二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深刻把握并合理应用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教育效果,需要在借鉴当代社会新技术要素的基础上,构建“理论内容创新体系、理论传播创新体系和理论应用创新体系”[4]。理论内容创新是基于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论断、新观点及其话语表达方式。理论传播创新是理论传播的议程设置、运用手段、技术理路、表达途径等层面的创新。理论应用创新是教育者通过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合理地运用和传播理论,使受教育者在特定行为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的变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播创新提供了新契机。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路径方法、评价机制,促进教育过程的透明化与自流程化。

二、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分析

运用SWOT分析法对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发展,更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条件澄清

一是内部优势(S)分析。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分析、智能计算、深度学习方面具有强大的内部性能优势。一方面,人工智能具备智能化与个性化的内部优势。从前者看,智能化是当今社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处在互联互通时代,每天都会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丰富价值。人工智能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大学生日常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精准化、模块化分析,并通过智能运算挖掘海量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价值,使打破时空界限的全时段学习成为一种新常态。从后者看,个性化是现代人学习需求方式的重要选择。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刻画出大学生的学习偏好与知识图谱,提供差异化的学习资源与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多元化与协同化的内部优势。从前者看,通过构建“人工智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X”育人模式,体现出多元化处理方式与多样化应用模式的内部优势。从后者看,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人机协同。这一过程是智能机器与人交互合作的过程,也是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辅助教育教学的过程。

二是内部劣势(W)分析。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有一定劣势。一方面,“技术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结构性冲突”[5]。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几何指数式发展趋势,带来了社会诸多领域的深度变革。而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只是以增量方式在变化。二者在发展进度上的不一致,导致相关的理论建构和借鉴相对滞后。理论的相对滞后会在实践指导层面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结构化脱节现象。另一方面,海量数据与情境育人存在价值性疏离。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基础在于获取的海量数据,人工智能擅长分析程序化、预设性的不定性数据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抓取和沉淀,挖掘蕴含其中的数据价值。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不可重复性和高度情境化的特征。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每一次谈心谈话、每一次实践调研、每一次心理咨询,都与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如果缺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人工智能获取的海量无定性数据源就难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量化指标。

2.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澄明

一是外部机遇(O)分析。这种外部机遇集中体现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技术成熟发展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化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人工智能在高教领域的普及应用提供了良好外部机遇。自2017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支持教师决策、教师教育的深入应用提供了人财物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经过前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积累,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并日益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人工智能+教育”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不同维度的“场景革命”,借助人工智能的强大技术支撑,以自动化、可量化、精准化方式,致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探讨向实践应用的重要转变,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二是外部挑战(T)分析。人工智能的应用虽然具有跨学科的基本属性,但也面临不少外部挑战。一方面,智能辅导系统常态化实施相对受限。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海量数据与智能算法的要素支撑,当前,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技术素养相对不足、智能思政运行过程较为复杂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育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优势“场景”展现还不充分。对于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如何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和地位会发生何种变化?这些问题构成了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这要求高校盡快构建人工智能赋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管理服务模式,推进授课方式、话语表达、育人环境的深刻变革。

三、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学科建设、实践应用等诸多要素。基于此,本文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角度探讨应对策略。

1.以“开放”弥合“规定”,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意识

人工智能是科技创新的产物,要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作为一项育人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为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角色定位上,既要有“规定”意识,更要有“开放”视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一种开放的视野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做等基本问题。关于“是什么”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有“规定动作”,还应具有“开放视野”。如果说政治性、知识性、主导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者的“剧本”,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有所发挥和扩展,将学理性、价值性、主体性等“情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剧本”之中,充分发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感染力和思想性;关于“为什么做”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刻把握自身维系社会存续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双重服务角色。从前者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积累社会知识、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从后者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启迪学生思想、传播社会价值、推动精神生产的重要职责。关于“做什么”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刻把握自身角色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传播理论知识,更是要完善高尚人格。

2.以“传道”弥合“说教”,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方式

就知识传授和理论学习的方法论意义而言,具备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功能的人工智能比人类智能更有优势。人工智能在知识传授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理论知识,也带来了精准高效的传授方式。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习惯于理论说教,那么,这样的教育者就很难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方法,用“传道”的优势来弥合“说教”的不足。“传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智慧。在西方哲学传统语境中,“‘爱智慧哲学以追求知识和真理为使命”[6]。而在中国文化意义上的智慧,其内涵远不止于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智慧视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包含很多理性知识,如科学实验、数理规律、天文物理,也关涉诸多非理性的因素,如道德情感、风俗习惯、仁义伦常。这些非理性的因素,只有作为生命体存在的人类才能拥有和传承。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意义在于,必须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不断革新,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人生智慧,不仅坐而论道,更要身体力行,以“不言之教”替代空洞说教。

3.以“虚拟”弥合“现实”,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空间

当前,现实社会的物理空间与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共同构成了智能时代人们的活动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并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将角色空间从现实世界拓展到“网络社会”。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明确大学生的活动场域。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上网与用网已是生活学习的新常态。当他们习惯通过智能手机在网络空间发表关于学习和生活的看法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及及时跟进。“及时跟进”并非将现实世界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照搬过来,而是根据虚拟空间的运行特点,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话语转换和教育方式调整,以契合大学生的表达习惯与学习诉求,更好把握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其行为特点。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明确角色功能。“教师的功能特别应体现在用人类的经验教育学生,鼓励学生有生活热情和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7]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升媒介素养,将虚拟网络场景与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的认知偏好有机结合,善于融“教”于“导”,寄“情”于“引”,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人化叙事,构建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样态。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增强法律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守住“底线”,远离“红线”,积极传递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同敌视、抹黑中国的网络言论作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空间。

4.以“协同”弥合“疏离”,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价值

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设计团队建设,来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价值,是实现人机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既要主动学习和运用人机协同的技术与设备,并结合智能助教与管理系统开展教育前的内容设计、教育中的实时监控以及教育后的过程评价,实现多模态学习分析、适应性反馈结果的育人模式,又要运用已有经验与知识储备,审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对可能渗透的错误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等保持警惕,及时规避智能助教和管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参与到人工智能平台的设计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局限于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善于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出价值判断,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设计团队中,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推广应用。可以借鉴桑斯坦关于“开放资源软件”的构想,在智能设备和软件开发的关键部位嵌入可供协商的运行程序,使其既能在试运行阶段,与程序设计者交换意见,又能在投入运用后,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出现的新问题,借助协商程序推动评价方式的转变,“实现从点对点评价向全要素评价转变,从主体—客体人为评价向人—机智能评价转变”[8],达成技术服务于内容的人机协同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19-05-17(1).

[2] 李怀杰.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0(4):81-85.

[3] 胡华,卢诚.新中国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审视[J].理论导刊,2019(12):18-24.

[4] 邱柏生,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92.

[5] 张家年,谢阳群.刍议信息技术作用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6):32-36.

[6] 欧阳谦.当代哲学叙事的“伦理转向”[J].社会科学战线,2020(11):1-9,281.

[7] [美]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57.

[8] 刘宏达,隆梅凤.大数据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定性分析方法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0):137-141.

[责任编辑:杨小扬]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应对策略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