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2021-09-22 03:26王宝鑫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培育大学生

王宝鑫

摘 要:

爱国奋斗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凝练升华,既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维度的拓展,也是奋斗精神在价值向度的延伸。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需要将“爱国”作为“奋斗”的不竭动力和价值指引,将“奋斗”作为“爱国”的集中体现和实践表征,探索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取向、核心素养及实践进路,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2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12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1]。爱国奋斗精神既为新时代大学生指明了“为谁奋斗、能否奋斗、如何奋斗”的价值选择,也明确了“将爱国之情、爱国之志转化为爱国之行”的实践路径。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多元文化背景之中,具有较强的个性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但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主义冲击。为此,如何将“我们想要什么”的国家发展愿景与“我想要什么”的个人奋斗目标更好结合起来,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与党和国家同心、与民族发展同行、与广大人民同奋斗,是当前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这就要将“爱国”作为“奋斗”的不竭动力和价值指引,将“奋斗”作为“爱国”的集中体现和实践表征,大力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爱国奋斗精神根植于独特的时代语境和中国语境,理应从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结构中,揭示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呼唤国家愿景与个人理想的深度融合。

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动力工程。一方面,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当前最鲜明的时代主题。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归根到底是每一个人的。当前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我们党对青年一代一直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激励青年“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蕴含“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中国文化思维,要引导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才能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增强中国自信的内生力量。坚定中国自信归根结底是要构筑中国精神,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途径。爱国奋斗精神一直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之中,植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土壤之上,对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推动国家发展、平衡社会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爱国奋斗精神能够激励大学生坚定自信、奋勇前进,以更自信的心态、更广阔的胸怀、不断发展的眼光与时代对话,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地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为大学生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提供精神指引。

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推进社会和谐的强基工程。一方面,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关乎国家命运和人民幸福。爱国奋斗精神是反映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意识系统,体现在个人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所产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意识,它能够唤起人们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关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行为习惯提供重要价值依据和行为准则,这也同时成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基础和内生力量。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念可塑性比较强,通过培育爱国奋斗精神能够激发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和热爱,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国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为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应对社会意识形态风险的制胜法宝。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阵地一旦失守,离彻底失败就不远了。高校是意识形态交汇的前沿,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当前,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仍然伺机冒头,网络舆论生态分极化明显、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等风险凸显,持续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打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仗,就要以爱国奋斗精神为法宝,激发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主动抵御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凝聚思想共识、敢于亮剑发声。

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一方面,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一项育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3],“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4]。育人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既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也要能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懈奋斗,才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培育大學生爱国奋斗精神是一项育才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5]育才就是要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大学生只有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不断锤炼本领能力,用真才实学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二、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之‘新,在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于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还在于我们迈向新的奋斗目标”[6]。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代的大学生既是我国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见证者,也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同行人。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更深沉更鲜明的时代内涵,也呼唤着大学生塑造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精神素养,需要抓住个人、群体、社会这三个关键变量,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

爱国奋斗精神是个人素质能力的核心内容,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明确目标指向。一是明确“为国奋斗”的国家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核心是“为谁培养人”。面对新时代带来的诸多新情况新挑战,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根本上还是要明确“为谁奋斗”的价值立场。当前,我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大学生要与时代主题同向而行,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奋斗、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起来,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让“为国奋斗”的信念始终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航向,在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时代洪流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磨炼“永久奋斗”的意志品质。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也是新时代大学生亮丽的青春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7]奋斗之路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不畏困难挫折、战胜风险挑战。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排头兵,要培育大学生扬起“永久奋斗”的风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披荆斩棘中奋起,在攻坚克难中前行,做信念执着、永不气馁的新时代奋斗者和进取者。三是做好“怎样奋斗”的实践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大青年提出“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期望,新时代奋斗者既要有“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也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在求真求知中悟真理、明事理、懂道理、长见识,更要把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树立起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实践观念,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展眼界,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同时,“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8]要培育大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激发他们创新创造的潜能,把专业优长与国家社会发展契合起来,努力创造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新成果。

爱国奋斗精神是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为社会文化氛围提供积极价值取向。一是坚持共有共享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坚持“共享共有”的奋斗目标,不仅是完善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意义所在,也是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一环。人是社会中的人,无数个体共同组成当今社会的主体,同时个体也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进步与成果。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一方面从国家汲取成长成才的必要养分,同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基于此,大学生在享有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要以社会“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建设发展,只有将国家需要当做自身奋斗目标,而非只着眼于个人利益,才会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惠及自身。二是引领“崇尚什么、反对什么”的社会风尚。社会风尚是由人们思考、追求而形成的社会风气和潮流,是人们精神世界和整体价值的现实体现,它既被一个社会的道德准则所规定,亦能反促社会道德塑造和发展,影响人们分辨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必不可少,中国的社会风尚始终呼唤爱国奋斗精神。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个体观念中的民族危机感逐渐减弱,崇尚物质享受,追求奢侈生活的观念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尤其是正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今天,我们更需要爱国奋斗精神作为横流物欲中的礁石,崇尚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担当精神,为社会营造敢于担当、善于进取的清新风气。三是区分“积极正向与消极负面”的社会评价。社会评价是社会评判个人的价值尺度,一个将家事国事放在心上的人往往会得到赞扬,而崇洋媚外、诋毁国家的人只会遭人唾弃。大学生是国家社会的后备人才和储蓄力量,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爱国奋斗精神是其赢得国家、集体和他人认同的重要前提。

爱国奋斗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为国家繁荣昌盛提供有力精神支撑。一是塑造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人民有没有信仰,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民族有没有希望。爱国奋斗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从“信念”升华为一种“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部分。在中国,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爱国奋斗的理想追求。只有把爱国奋斗塑造成全体人民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我们才能经受住伟大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风浪和考验,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向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迈进。二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载体。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处在关键时期,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凝聚起伟大的中国精神,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爱国奋斗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大力培育爱国奋斗精神,并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思想保证和有效精神载体。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應不断提升爱国奋斗的精神层次,将其从情感系统逐步转化为崇高信仰,扎根到祖国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

三、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实践进路

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要用发展的眼光破解现实瓶颈和探索实践路径,积极营造爱国奋斗的文化氛围,推进培育的生活化,完善优化体制机制,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落地生根。

营造爱国奋斗的文化氛围,形成育人合力。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大力倡导爱国奋斗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面貌面对人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爱国奋斗当中去。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戒骄戒躁,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塑造健康阳光的心理品质。倡导“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9],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使命,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积极尝试,勇于突破,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倡导“善作善成”的实干品格,鼓励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不断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实现人生价值。

推进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生活化,养成行为自觉。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要充分调动其主体积极性,推进培育具体化、生活化,努力提高其思想认识,坚定政治立场,将爱国奋斗精神作为自身的思维向导与行动指南,做到思想上全心拥护,行动上全力践行。要大力推进爱国奋斗精神培育作用形态生活化,让抽象的爱国奋斗精神以生动可感的形式走进大学生现实生活,以可触可得的内容形式與大学生成长生活紧密相连。同时,推进爱国奋斗精神培育话语模式生活化,既要利用现代媒体打造“聚人气”的对话模式,结合大学生广泛青睐的话语体系及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依托微信、微博等校园媒体宣传矩阵,提升大学生的接受效果,还要植根文化土壤打造“接地气”的宣传模式,将地域文化特色与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有机结合,通过真实可感的教育基地、典型事迹开展培育,使广大学生真实感受爱国奋斗精神的内在意蕴与现实折射。

优化爱国奋斗精神培育体制机制,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国家层面制度设计,把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纳入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为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目标和成果提供明确标准,对培育过程进行有效指导与监督,提升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效果。完善社会层面风尚引领,把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整合优化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学习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便利。融通先进典型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开展宣传教育,通过挖掘革命、建设、开放、复兴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典型,开展生动鲜活的榜样教育,诠释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爱国奋斗精神的精神内核和呈现方式,引导大学生认清爱国奋斗精神的本质属性,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完善高校层面培育体制,将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融入高校“三全育人”全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视,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探索建立全过程育人机制,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从教学内容、师德师风、校园文化等多个层面传播爱国奋斗精神,并将爱国奋斗精神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培养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迸发出磅礴的力量”[10],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 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9-09-26(1).

[2][3][5]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4] 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

[7][9]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8]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10] 段妍.新时代构建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2):13-17.

[责任编辑:杨小扬]

猜你喜欢
培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大学生就业趋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