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的往往是你想听到的

2021-09-22 14:20马志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6期

马志国

摘要:许多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陷入误区,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生动而深刻地说明,人们心中的“疤痕”,强烈地影响着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往往是我们想听到的,学生们也是这样。本文结合案例辅导提出,人身上的许多特点都是中性的,不能简单地说成是缺点。所以,应该指导学生们学会对自己身上的特点积极赋义,学会从积极角度看自己,学会喜欢自己。

关键词:心理投射;选择性注意;积极赋义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6-0041-04

一、心理症状:总是听到别人议论自己不好

新溪(化名)是个高三女孩,成绩很好,学习非常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只知道学习。但是,新溪从上中学就被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总是感觉同学和老师不喜欢自己,总是听到别人议论自己不好,总是为和同学、老师的关系方面的麻烦苦恼。因此,学习也受到严重影响。更麻烦的是,新溪因为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在学校很少和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同学们的团体活动,出来进去常常孤孤单单一个人。

到了高中,特别是进入高三以来,新溪这个问题更严重了。回到家里,常常跟家长诉说遇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麻烦,常常回到家里就流泪。家长就耐心地解释劝慰,帮助新溪来化解。可是,今天把和这个同学的关系问题解释好了,明天又是和那个同学的关系问题,无穷无尽。就这样,新溪总是觉得周围的人不喜欢她,总是猜疑别人对她不好,总是听到别人说她不好,为此经常以泪洗面。

后来,家长感到新溪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人际冲突问题,更不是简单能劝说好的,好像是心理有问题了。于是,就带孩子去看医生。脑科说没问题,精神科说没问题,心理科也说没多大问题。最后只是开了抗抑郁抗强迫的药。

这一圈转过来,虽然谁都说没大问题,却让新溪的心理状态更不好了:我是精神病吗?我是抑郁症吗?我是强迫症吗?也让家长更摸不着头脑了: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看到了我的书,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请求我尽快接待他们的来访。于是,他们一家三口一路奔波,这一天终于和我坐到了一起。

新溪给我的初步印象是:高挑的身材,白净的面容,文静的表情,礼貌的举止,虽然初来乍到,谈吐不很自然,有点唯唯诺诺,但是,总体上给人的印象,应该说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好女孩,甚至应该说是人见人爱的小美女。这样一个女孩,怎么会在学校里总是让人不喜欢呢?怎么会总是有谁说她不好呢?

二、心理探究: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随后的交流中,新溪的父母说,说到起因,好像是在初中的时候,孩子因为外伤,鼻子留下了疤痕,那时她就感到自卑了,经常对着镜子看鼻子,经常问身边的人自己的鼻子好不好。慢慢地就常听她说起同学老师对她的不喜欢,说起和同学之间的冲突。这种表现也是时断时续、时重时轻。如果哪次考试考得不好,这个问题就会严重起来了。察言观色是心理咨询师的长项,我却真的没有发现新溪的鼻子有任何问题,就是说,当初的小小疤痕已经完全无影无踪了。

为了更好地做出判断,我要着重和新溪进行单独会话。新溪放下手中的书,那是我刚才从书桌上随手递给她的一本书。初步沟通之后,我们的会话就自然开始了。

新溪开口说:我这个人很复杂……

我问:复杂,怎么个复杂?比如……

新溪:比如,您给我这本书看,我就在想,为什么给我看这本书呢?

我笑了:你看看书桌上这三本书,哪本书最适合你这个年龄?

新溪笑了:这本最适合。那就是说,您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我这不是复杂吗?

我肯定地说:这,我看可以叫作细腻。

新溪看着我的眼睛:您说这不是复杂,这是细腻?

我肯定地说:对。还有呢?

新溪不好意思地说:我长得不好,我的鼻子……

我坦言:马老师没有发现你的鼻子有任何问题,你是个小美女。

新溪继续说:我这个人还好猜测……

我引导说:比如……

新溪诉苦说:比如,总是猜测同学对我不好,总是猜测同学不喜欢我……

新溪列举了同学关系中的一些细节,我从中发现了新溪问题的根源所在。于是,我们开始了现场的心理互动。

我先请新溪用“我是怎样一个人”的句式,给自己写评语。结果,新溪给自己的评语都是负面的,都是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尽管我试图当场引导她,她依然不能说出正面的评价。最后,我替她说出来,你是个学习努力的人,对吗?她才勉强点点头。

至此,新溪心理问题的根源找到了。

三、心理解析:心中的“疤痕”在作怪

一個心理故事说,在一个心理活动中,心理学家请10个人作为志愿者,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活动。10名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个没有镜子的房间,在每位志愿者左脸颊上化妆出令人生厌的疤痕。之后,让志愿者用小镜子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然后,收走镜子,也不让他们再有其他照镜子的机会。随后,告诉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真实持久,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些粉末。实际上并没有涂粉末,而是借这个机会用湿棉纱把化妆出来的假疤痕擦干净了。但是,由于再也没有照镜子,志愿者还以为自己的脸上有一块望而生厌的伤疤。

随后,心理学家带10名志愿者,分别来到了各医院的候诊室,假装等待治疗疤痕的候诊者。这样,让志愿者来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

志愿者是怎样向心理学家陈述感受的呢?

有的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可是,她都没看看她自己,是那样胖,那样丑!”有的说:“一个中年男子本来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看到我脸上的伤疤后,赶紧走开了。这样的人太没有同情心了,真可恶!”有的说:“有两个年轻女人特别可恨。她们穿着非常讲究,看起来像有修养的白领,可是,看到我脸上的伤疤,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换成两个男人,我说不定会冲过去揍他们!”总之,志愿者们的感受出奇地一致,都认为人们缺乏善意,很无礼地盯着自己令人望而生厌的伤疤,表现出对自己厌恶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