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

2021-09-22 01:59魏兆瑜罗文麦小菡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医学院校课程思政

魏兆瑜 罗文 麦小菡

摘  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互助协同效应,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化改革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互相孤立、没有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因此,构建符合医学院校特色的课程观和育人方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涯教育课程内容,根据实践不断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推动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以此提出“课程思政”这个概念,强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种特殊专业,除了对大学生的专业理论掌握程度及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外,对医学专业学生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解除病痛的责任担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具有“全方位、全流程、立体化”育人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最佳阵地。将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思想引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虽然目前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均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并在课程中设置了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生涯规划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生涯规划课的思想教育效果更是不尽人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校对课程重视不足,课程育人实效不佳。医学院校相比于其他院校而言,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专业课程多、任务繁重是公认事实。由于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大,所需时间较多,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学校教务部门常会将时间向专业课程倾斜。而把诸如“职业生涯规划”类的非专业课程划归为“边缘”课程,在课程安排、课时分配、师资配备方面不愿多投入。此外,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教学形式上,大多数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对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这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难以实现其理想的预期效果。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使学生明确规划其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职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在未来工作中践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然而,学校层面的不重视与实际课程效果的欠佳使其无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职业生涯的理性认知。

第二,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了解不充分,其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再加上通常第四学期开始的临床见习和实习,他们也往往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视为边缘课程,而不愿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该课程。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不了解与轻视,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职业”的浅层,而未能认识到该课程蕴含的深刻育人意义。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医学生易忽视其内在的教育意义,只是将课程学习当作学业考核的一部分,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此外,随着医疗卫生单位对于人事招聘的学历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往往把考研作为毕业出路的首选,因而短期内,他们对职业规划必要性的了解兴趣不大,也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思考。

第三,专业化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不足,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缺乏。不少医科院校由于师资不均衡,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往往由辅导员承担,部分授课老师由于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缺少对医学最前沿学科的关注和了解,未能全面地把握医学专业从业人员的生涯发展路径和发展前景,无法将生涯规划与医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生涯规划的课堂,致使授课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医科院校缺乏生涯规划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无法形成“教学—反馈—评价—改进—再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难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

二、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将医学专业元素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强课程改革与创新,以凸显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和育人目标。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首先要有明确的创新思路,其次在创新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医学院校特色和资源,开展贴近学校实际的教育创新。

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创新首先要有明确的创新思路与创新理念。第一,挖掘医学特色思想政治元素,让学科教育更具深度。为了更好地將课程思政思维融入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授课教师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规划和医学专业三者的结合点入手,通过分析生涯规划课程中具有医学特色的德育资源,把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生涯规划课堂中。采用学科融入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不仅丰富了生涯教育的内容,也使生涯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有深度,最终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第二,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生涯引领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力度。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也是生涯教育的根本方向,通过生涯规划找到实现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高校可以利用利用课堂主流教育渠道,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涯引领功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生涯规划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其次,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实践成效。以“南山风格”融入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例,广州医科大学自2008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2016年开始将“南山风格”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南山风格”是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对自己从医生涯的精华概括,即“奉献、开拓、钻研、合群”。奉献,源于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源于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源于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开拓,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源于追求卓越的拼搏韧劲,源于培养一流人才的坚定信念;钻研,源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源于对未知领域的孜孜求索,源于“顶天立地为人民”的科研追求;合群,源于个人在集体中的合群性,在科研和医疗中的合群性,亦是全球合作共抗疫情的必然要求。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英雄,给疫情下的人们以信心和底气。通过钟南山院士的先进事迹以及广医人在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提高岗位胜任力,夯实本领与锤炼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放眼世界、胸怀祖国、脚踏实地。截至目前,“南山风格”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初见成效。

根据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和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届、2019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良好。其中就业率均处于86%以上,在国内工作为毕业生发展主旋律;超九成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95%以上的毕业生反馈可以胜任目前的工作,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在91%以上;目前薪资水平较2018届毕业生工作薪资增幅在2.08%以上,对自身职业发展历程的满意度均在91%以上。学校2018届、2019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率、薪酬、专业相关度、工作总体满意度、教育教学评价等指标均呈现出较高评价。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和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有97.98%的受访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的占比达79.59%,感到“比较满意”的占比达20.41%;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感到不满意。可见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水平能够胜任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如图1所示)。

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方面,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认为学校2019届毕业生专业能力、实干与执行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优势较强的占比相对较高;可见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在择业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就业口碑(如图2所示)。

三、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其重点在于如何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以提升该课程的育人效果。医学院校作为以培养好医生为目的的学校,其拥有的优秀医生事迹与实践平台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医学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自觉将医学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医学专业、职业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的教育创新。以上述“南山风格”融入广州医科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功案例可知,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结合医学院校特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因此,以“南山风格”融入医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是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成功实践,其创新路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一,将立体化的内涵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首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基础性作用,以“南山风格”为指引,对生涯规划课程的整体规划和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精神内涵作为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要元素,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渐形成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精神,实现思想引领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其次,将融入“南山风格”精神内涵的生涯教育课程贯穿医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根据医学生培养流程的特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掌握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动态,引导同学们对即将到来的工作与生活充满期待,进而激励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学学习生活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采取“体验式互动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践。一方面,通过查阅文献以及与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访谈,归纳出医学岗位中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现实要求,同时,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精神内涵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针对性地将岗位所需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规范渗透到课程中,有效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借助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等第二课堂,让老师们在实践课堂中灵活地应用钟南山院士的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同时,同学们在实践课堂上或者实践和领悟,不仅锻炼了职业能力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作风,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加深其对“南山风格”内涵的感悟。

第三,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育和引导。要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关键在于打造一支践行“南山风格”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思路,与一线临床医生保持定期的联系,只有秉承崇高的“南山风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才能不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其次,高校也要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医学各专业的临床医生走进校园,与同学们分享工作感悟和经验,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情感的熏陶,激发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师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育人实效离不开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加强该课程教师队伍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课程育人实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四、结语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本质上是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教学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赋予课程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内涵,提升育人实效。医学院校所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为课程思政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提供有效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创新。通过改革创新,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教学育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模式,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具有社會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医疗卫生事业者。

参考文献:

[1]苟玉,陈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意蕴及保障[J].教育导刊(上半月),2020(5):91-96.

[2]侯士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职业教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141-144.

[3]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刘笑,刘江华,唐丽坤.就业指导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55-56.

责任编辑  杨慧芝

*作者简介:魏兆瑜,广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长、副教授;罗文,广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科科长、讲师;麦小菡,广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主任科员、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就业创业研究项目“新时代学高校职业规划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探析”(项目编号:2019JKJY0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医学院校课程思政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如何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