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阳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思路研究

2021-09-22 16:42袁铭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8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发展

袁铭

摘要:福泉阳戏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贵州十分重要的民间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之中存在传承人才缺失、剧本整理不到位、劇本创作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其保护与传承存在问题。本文将分析福泉阳戏发展现状以及以传承与发展思路,旨在有效保护福泉阳戏,打造良好的阳戏文化生态。

关键词:阳戏;保护传承;发展

阳戏是傩戏中的一种剧种形式,在我国重庆、贵州等农村地区广泛流传,受到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其他地方戏曲种类的影响,其表现形式有秧歌、船歌、采茶歌等。民间将傩戏分为“阳戏”与“阴戏”,其中表演给神明或祖宗观看的则称为阴戏,而阳戏主要是在祭祀活动中进行表演,且主要是表演给人类欣赏观看的。举行阳戏人们会进行相应的叩拜、许愿、还愿等活动,因此也称为“还阳戏”、“愿戏”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阳戏中祭祀仪式逐渐淡化,已经朝着表演方向过渡,并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福泉阳戏的历史渊源

据戏班的老艺人介绍有关资料记载,福泉阳戏传人的祖辈是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从江浙一带随军入的。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扫除元朝残余势力,调集大量军队南征云南,尔后又在贵州大量屯军以固其西南势力时随军队带入贵州的,由于大量屯军及眷属移居贵州,他们远离家乡,对故土、亲人怀着深深的念之情。于是,用保留家乡的各种祭祀、习俗来保持心态的平衡和寄托对故土亲人的相思,阳戏也就这样在福泉这块地方保存和留传下来,至今在福泉已有600多年历史。对福泉阳戏表现形式的渊源则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第一,明代屯田军民以江浙一带人士居多,肯定会将当时他们在江南的一些文化因素移入(包括阳戏的表现形式)。第二诸多研究傩戏的专家专家考证阳戏的表现形式与明朝初年江西戈阳的地方戏种“戈阳腔”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明洪武调北征南时江浙一带的屯军和移民将其带入贵阳,演化成当地人群体性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早在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平越直隶州志风俗篇》就有福泉阳戏的活动情况专述。其前身叫“元皇宝坛”,共有48坛。据福泉阳戏的传人介绍,以前演出时气氛热烈,观者人山人海。如今,还保留着原始生态文化范样并开展活动的仅有3坛。另有1坛仅存比较完好的剧本、服饰和个别老艺人在世,但已多年不能开展活动。

福泉阳戏属民间傩系列,是中国古代“乡人傩”的一个分支,其目的主要是以纳吉和娱人为主。是原始傩文化艺术系列中以讨好神灵为目的阳戏演变为以娱人、自娱和纳吉为主的分水岭,是联系古代文明和现在文明的钮扣,是由酬神活动变为娱人、自娱,涉足于文化表演领域的桥梁。这是中国傩文化由“阴戏”向戏剧演变的重要过渡阶段中,服饰、面具、案子、剧本保存最完整,演出时音乐伴奏不用丝弦,全是锣、钗、鼓等打击乐器。而且至今仍在活动的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一个民间社团。福泉阳戏从剧目内容到演出形式,都已经与宗教无太多的直接关系,祭祀仪式与宗教色彩淡出,具有更多的娱乐色彩,表演也日趋戏曲化,反应了傩戏向戏曲(农民戏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的特点,有别于傩戏早期形态,也有别于不戴面具、不搭台,涂面脸谱化装的以娱人为主的向农民戏曲发展的傩戏,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是当之无愧的“戏剧活化石”。

2福泉阳戏保护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1现代影视传媒事业的冲击影响

众所周知,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迈上了日新月异的快车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各种新兴事物如雨后春笋,演艺传媒娱乐等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好春天,电影、电视、电脑、手机等的普及,即便是普通市民、还是农村的父老乡亲,坐在家里打开电视随时可以收看全世界经典影视剧目;即使是在野外,打开手机还可以视频聊天,更不用说收看影视节目。这对传统的阳戏表演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与挑战。

2.2福泉阳戏的自身建设没有与时俱进

数百年来,福泉阳戏在方圆几十公里地方开展活动,为广大群众驱邪、酬神、纳吉、娱人,为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这期间,福泉阳戏无论是剧目、唱腔、还是表演等等,全是维持“祖宗之法”,均为一代代口耳相传、手把手教授传承。在近几十年时间里,与当今影视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是渐行渐远。加之它表演艺术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已经到了急需抢救的境地。

2.3表演艺人年龄偏大,缺乏传承人

当前阳戏表演艺人普遍年龄较大,缺乏年轻一辈人才传承阳戏。目前大多数年轻人受到现代文化的熏陶,对阳戏这一类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导致其不愿意选择从事阳戏相关工作。同时阳戏大多在农村地区更受欢迎,当地年轻一辈人才更愿意外出务工经商等以承担家庭责任,而从事阳戏相关工作待遇偏低,不满足当代年轻人经济需求。阳戏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师徒方式与父子方式传承,长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传授晚辈阳戏核心理念,且需要跟着长辈多年学习才能够独立操作,成为下一代阳戏的传承人。传统的传承机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培养传承人,造成部分年轻人被所花费时间所吓退,致使阳戏缺乏传承人。

2.4剧本整理不到位

从事阳戏相关工作的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从事阳戏也是受到长辈的影响,或者代代相传,对于阳戏的剧本缺乏整理,导致部分阳戏文化传承不到位。目前掌握阳戏精髓的长辈文化程度不高,甚至处于半文盲状态,对于阳戏剧本的传承全靠口口相传,或者长时间带领徒弟的过程中教授阳戏,书本的记载十分缺失,无法整理阳戏剧本,一旦该长辈辞世,阳戏将会永远失传。根据相关民间艺人叙述,阳戏剧本剧目多达上百个,例如柳青娘子、霸王别姬、孟姜女、开山莽将等节目,具有丰富的演绎形式与内容,但是随着相关艺人年事渐长,记忆力逐渐衰退,阳戏也在逐渐消失。

2.5传统阳戏道具缺失

阳戏作为十分传统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需要借助传统的服装道具来增加表演魅力,渲染整个演出,例如全堂阳戏面具多达36面,十分丰富,能够支撑起各式各样的表演。由于保管不当以及对阳戏的不重视,部分面具已经丢失,只有极个别戏班子仍然有蟒袍,不少戏班子只能自制戏剧服装,这类服装较为粗糙,难以支撑整个表演的艺术性。不少阳戏表演逐渐由头戴面具到涂面化妆表演,甚至转变为开脸表演,使得阳戏已经丧失其本身的魅力与韵味,这也是阳戏无法顺利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

3福泉阳戏保护传承发展思路研究

3.1是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加强阳戏表演艺术的提升。

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外在观条件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作用,但影响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内因。因此,福泉阳戏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谋求新的突破、获得再生,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律,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对传统的表演手法、表演艺术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革命,去粗取精。同时,要先将表演剧目进行精选。即是将可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的剧目进行瘦身处理,篇幅短小精干、切忌冗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味无穷。这样做手术后,在现代影视铺天盖地的环境中,还可让这承载着古老元素的文化有一席之地,甚至可能拓宽更大的生存空间。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2走文旅合道路,利用区业态空间,植入福泉戏文化艺术

传统的福表演需要固定的舞台。目前,福泉只有道坪镇谷龙阳戏坛和龙昌镇黄土哨阳戏坛有表演舞台,严格意义上讲只有道坪镇谷龙阳戏坛的舞台属于规范的阳戏传习场所。其他若是哪里需要还阳戏或者举办阳戏表演活动,需另外搭建舞台。而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有舞台,也很少有观众;同时,民间还阳戏的市场空间也很少。阳戏传承人的主要收来源是种庄稼或其他副业,一年还几次阳戏,外出参加比赛或交流的次数也屈指可数,靠阳戏获得的收入微乎其微,不能养家糊口。怎么办?可以实行文旅融合。即是充分就是利用我们已经建成的景区,在恰当的空间搭建阳戏表演舞台,植入阳戏文化,定时表演。一方面以阳戏文化丰富景区文化业态,彰显福泉古老悠久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阳戏传承人的经济收入,使之成为一个收入稳定、还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才能使这些传承人以此为业,平日里认真表演,闲暇时专心排练提升,不断吸入新人进行传承。

3.3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阳戏代表的是地方传统文化,是当地居民千百年来对生活以及自然的总结与歌颂,承载着当地居民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淳朴的愿景。传统阳戏的传承保护离不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应当联合文化部门一起,积极收集整理阳戏剧目剧本,并将其整理成文字等利于保存的形式,加强对于阳戏表演的影像记录,将阳戏精髓储存下来。同时政府还应当增加宣传力度,举办阳戏相关宣传活动以及学术研讨会,帮助阳戏走出去,增加阳戏社会影响力,进而推动阳戏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同时还可以增加阳戏保护相关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博物馆或者阳戏相关演化过程、服化道具等展览中心,吸引当地以及外地居民前来观赏。另外政府还应当在宣传之中,将阳戏与封建迷信相区分开来,强调阳戏的艺术性,宣传阳戏社会功能以及艺术影响力。

3.4培养阳戏继承人

阳戏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传承,受到传统传承机制影响,阳戏缺乏传承人才。阳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专项人才,共同完成这一项专业且复杂的文化传承工作,因此应当有计划地培养阳戏继承人,保障阳戏的顺利传承。首先应当排查当前从事阳戏工作的老一辈艺人,选择其中专业素养过硬且道德品质达标的艺人,共同参与到继承人培养之中。其次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阳戏传承之中,积极拜师学艺,投入到阳戏传承保护工作中。另外对于资金问题,政府应当拨付专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补贴当前从一人员工资、温饱等问题,鼓励各个参与到阳戏传承活动中的人员努力坚持。同时所有资金并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为了打造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圈,可以由政府领头,与当地企业等寻求合作,促进阳戏传承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3.5保护阳戏传统道具以及剧本

依托旅游发展,将阳戏面具开发为旅游特色文创工艺商品,传承阳戏面具制作,让游客从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出发,感受阳戏的古朴,从不同的面具人物出发,感受阳戏的发展与传承,不仅仅具有浓厚的商业价值,更具有很大的文化。其次政府层面应当加大阳戏相关道具普查工作,了解当前道具具体分布情况,以及其资源数量等。目前各个阳戏班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道具损失,政府在普查工作以后,整合所有文化资源,弥补各个阳戏班子道具的缺失,并从中了解整套阳戏道具具体有什么构成。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相应道具数据库等,利于后续查阅以及传承。同时对于阳戏传统剧本也应当加以整理、修订以及出版工作,保障阳戏能够顺利传承。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许多人会将阳戏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导致阳戏在实际的发展传承工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阻碍。应当正确认识到阳戏的艺术价值,各个部门一起协调参与,共同保护我国文化遗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

参考文献:

[1] 余继平,曲静. 民族乡村戏剧的生态语境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贵州福泉阳戏为例[J]. 教育文化论坛,2018,10(1):114-119,125.

[2] 张羽华. 新时代福泉阳戏文化的存在形态、多重价值与症候式分析[J]. 荆楚学刊,2018,19(1):8-12.

[3] 杨耀出. 黔南地方戏的服装与道具探究-以福泉阳戏与花灯戏为研究对象[J]. 青年与社会,2019(9):256.

[4] 余艳. 论如何促进福泉道坪阳戏的长足发展[J]. 新商务周刊,2018(17):271.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发展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区域发展篇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图说协调发展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