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1-09-23 09:10于明坤陈凯飞林宏远李思瑶徐文峰梅志刚葛金文
中草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降压药异质性血压

方 锐,周 月,于明坤,陈凯飞,杨 勇,刘 萍,林宏远,柴 玲,李思瑶,徐文峰,梅志刚*,葛金文*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2.北京中医药大学 循证医学中心,北京 100029

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4.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5.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 201514

6.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据报道,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hypertension)患者人数攀升至12.8亿[1];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显示,2012—2015年我国年龄≥18岁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年龄≥75岁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9.8%[2]。美国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中约有24%的原发病是高血压[3];而在我国,高血压持续5~10年后,未经治疗者尿蛋白发生率42%,约25%患者会出现早期肾损害(early renal damage,ERD),而年龄≥70岁且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III期及以上者高达30%[4-5]。由于降压药的日渐广泛运用,归因于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有所缓解,但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较心、脑等其他靶器官损害的发生更为早期且隐匿[6],目前关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的研究较心、脑损害更少。我国高血压早期肾损害(hypertensive early renal damage,HT-ERD)的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逐年递增,早期筛查和有效防控HT-ERD显得越来越紧迫。

当前,对于HT-ERD的降压靶目标值及降压药物的选择,国内外临床指南均未明确提及;现阶段用于控制HT-ERD的主要措施是运用适量的降压药,控制血压并减少肾脏的高灌注与高滤过。在高血压常用6大类降压药物中,有I类研究证据表明,经5~12个月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ARB)或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不仅有利于肾脏保护,还可以减少高血压相关的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7-9]。虽然上述药物在改善ERD方面效果确切,但也明显存在不良反应或禁忌症,如引起血钾升高,进而导致肾损害进一步加重,亦或引发药物性咳嗽、头痛、心跳加快等其他副作用[10]。

近年来,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及“辨证论治”原则,开展HT-ERD中医药治疗措施的发掘研究,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干预HT-ERD及其高危人群发病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新焦点[11]。中医药辨证论治HT-ERD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N-乙酞-β-D-氨基葡萄糖苷(N-acetyl-β-D-glucosa- minidase enzyme,NAG)酶、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24 h-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PRO)等生化指标上效果明显[12]。目前,中药辨证治疗HT-ERD的证据缺乏系统归纳,而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为卫生保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发表的中药治疗HT-ER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筛选出方法学质量可靠、证据等级较高的中医辨证论治HT-ERD具体方药,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制定HT-ERD中医药防控方案提供证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与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包括主题词(“中医”OR“中西医结合”OR“中药”OR“中成药”“草药”OR“汤药”)AND(“眩晕”OR“头痛”OR“水肿”OR“腰痛”OR“虚劳”)AND(“高血压早期肾损害”OR“高血压肾损伤”OR“肾功能不全”OR“慢性肾脏病(CKD)1期”OR“慢性肾脏病(CKD)2期”)AND(“随机”OR“对照”OR“分组”)等。英文主题词选取“hypertension,renal”“hypertension,renovascular”“hypertensive renal damage/injury”“medicine,Chinese traditional”“drugs,Chinese herb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根据各数据库具体情况采用主题词、关键词、摘要或全文检索等方式以保证检索的全面性,以PubMed为例,文献检索策略如下。

#1 (Integrative Medicine [MeSH Terms]) OR (chinese medicine [Title/Abstract]) OR (Drugs,Chinese herbal [Mesh Terms]) OR (Chinese drugs,Plant [Mesh Terms]) OR (Plant extracts,Chinese [Mesh Terms]) OR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itle/Abstract])。

#2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ublication Type]) OR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Publication Type]) OR (randomized [Title/Abstract]) OR (Randomly [Title/Abstract]) OR (Randomization [Title/Abstract]) OR (RCT [Title/Abstract]) OR (trial [Title/Abstract]) OR (groups [Title/Abstract]) OR (allocat*[Title/Abstract]) OR (blind procedure [Title/Abstract]) OR (Crossover procedure [Title/Abstract]) OR (Title/Abstract) OR (Single blind [Title/Abstract]) OR (Double blind [Title/Abstract]) OR (blind [Title/Abstract])。

#3 [(Hypertension [MeSH Terms]) OR (High Blood Pressures [MeSH Terms])] AND [(Hypertension, Renal [MeSH Terms]) OR (Hypertension,Renovascular [MeSH Terms]) OR (Renal Insufficiency,Chronic [MeSH Terms]) OR (Hypertensive Renal damage [Title/Abstract])]。

#4 ("1000/1/1"[Date-Publication]: "2020/12/31" [Date-Publication])。

#5 #1 AND #2 AND #3 AND #4。

1.2 纳入研究遴选标准

1.2.1 研究文献类型与设计 文献的发表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会议论文与科技报告(仅有摘要除外)等;发表语言不限。文献要求为全文发表的RCT(无盲法设计者可不排除,但随机序列为随机数字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或抽签、掷骰子/硬币等方式随机产生);具有明确的中药辨证(排除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护理等)干预措施、治疗疗程、客观化观察指标、效果判定标准且呈现了较为全面的数据资料;同时两组数据基线可比。

排除研究设计有明显缺陷、统计方法明显不当的文献;以及重复发表或数据重复的研究(前者保留第1篇,后者保留数据最全的1篇)。

1.2.2 研究对象 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6],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 Hg(1 mm Hg=133 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 Hg;或继往经临床医生诊断为高血压,且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同时合并出现ERD者[7,13-15]。但需排除:①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出血、尿毒症或肾衰期等严重心脑、呼吸疾病等;②合并有肝脏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糖尿病或痛风或结缔组织疾病引发的肾损害者。辨证分型可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充指导原则》与《慢性肾脏病常见兼证的中医辨证与治疗》[16-17]。

1.2.3 干预措施 对照组为降压药治疗(主要包括CCB、ACEI或ARB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辨证(经方、自拟方或复方中药制剂等)治疗,或同时给予中药模拟剂。

1.2.4 结局指标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β2-MG,次要指标为Scr、BUN、胱抑素-C(cystatin-C,Cys-C)、诊室血压,安全性指标为不良反应相关性观察指标(肝、肾功能等)。

1.3 文献资料提取

由2位研究者先后交换整理、核查纳入文献的资料;对纳入存疑的试验研究,经过充分研讨后,或请通信作者裁决是否纳入。首先将检索的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进行查重,然后阅读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仅有摘要的会议论文、综述、动物或细胞实验等文献,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进行再次复筛,剔除非RCT、不符合诊断标准、无中药干预(干预时间和措施不明确)、Jadad评分<4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资料的提取。内容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②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干预措施;③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及其测量数据。

1.4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实结果。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质量评价方法统一对纳入的干预试验展开评判,首先采取改良Jadad量表对RCT文献进行评分(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评分≥4的文献作为下一步纳入分析的证据资料。

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中的Risk of Bias工具[18]对纳入研究的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受试者、研究人员及结局评价者的盲法,不完整结局报告,选择性结局报告和其他偏倚等方面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其中其他偏倚包括是否具备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基线资料是否可比等。对于上述每个条目作出“低偏倚风险”“高偏倚风险”“偏倚风险不确定”的判断。

1.5 统计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s为疗效分析统计量,各效应量均以95% CI表示。各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10)。当各结果间有统计学同质性(P>0.10,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P≤0.10,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分析其异质性来源,对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若针对某一结局指标纳入文献量≥10篇,可绘制漏斗图以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或小样本效应。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初检共提取相关文献883篇,剔重后阅读文题及摘要705篇,排除综述、验案报道、证候分布与证候-生物学指标相关性分析、基础实验及其他不符合疾病诊断等研究514篇,余下191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复筛,最终纳入24篇Jadad评分≥4的RCT研究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10,19-41]。参照PRISMA 2020 Flow Diagram绘制纳入文献筛选流程(图1)。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共纳入24项研究[10,19-41],样本总数为2268例;年龄均值跨度为33.70~70.27岁。所有研究干预措施均为辨证论治给予经方、自拟方或复方中药制剂或中药模拟剂等+常规降压治疗 [主要为CCB或(和)ACEI或(和)ARB]vs常规降压治疗;涉及9个证型 [主要证型有阴虚阳亢(火旺)、肾(气)虚血瘀、肾阳虚(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与肝肾阴虚证],给予经方、中成药或自拟方共计20首。疗程为2周至12个月不等;大部分研究均报告了肾功能相关指标mALB、β2-MG、Scr、BUN、Cys-C与诊室血压的改善;17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图1 纳入文献筛选流程Fig.1 Screening process of included literature

纳入的24项研究[10,19-41]中,所有研究均表述其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或者计算机随机产生随机序列;但具体的随机分配隐藏的方案均描述不详(仅有5项研究[21,25,28,38,40]描述其分组隐藏采用密封信封法,或随机化信函,或药房控制)。在盲法设置方面,只 有5项研究[19,25,28,34,38]表明其设置了安慰剂或模拟药,或对研究者(可能同时为分析统计者)与患者设置双盲。所纳入的24项研究[10,19-41]均有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文字或数据描述了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可比;且均描述了患者失访、退出的情况。总体来看,除了盲法的设置与随机分配隐藏存在不确定或较高风险外,不完整结局数据、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和其他偏倚方面的偏倚风险可能性较小。整体文献质量均属于中、高质量研究水平。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估见图2、3。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mALB 19项研究[10,20,22-28,30-33,35,37-41]报道了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与单纯降压药治疗HT-ERD的尿mALB水平比较。因各试验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2,I2=63%),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效应量进行数据合并。18项研究(因1项研究[32]数据存在明显偏差未予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HT-ERD的尿mALB水平方面,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降压药 [MD=-4.59,95% CI(-5.51,-3.68),P<0.000 01](图4)。采用敏感性分析,通过逐篇排除法,发现尿mALB异质性来源有3项研究[22,32,35]。

2.4.2 β2-MG 19项研究[19,22-24,26-30,32-41]报道了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与单纯降压药治疗HT-ERD的β2-MG水平比较。因各试验结果间存在异质性(血β2-MG,P<0.000 01,I2=84%;尿β2-MG,P<0.000 01,I2=87%),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Meta分析结果(图5)显示,在改善HT-ERD的β2-MG水平方面,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降压药 [血β2-MG,MD=-0.75,95% CI(-0.95,-0.55),P<0.000 01;尿β2-MG,MD=-0.06,95% CI(-0.09,-0.02),P=0.000 8]。经敏感性分析,发现其异质性来源分别为血β2-MG有3项研究[19,22,36],尿β2-MG有2项研究[24,39]。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图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估各项比例Fig.2 Ratio of literature methodology quality assessment of included studies

图3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估概括图Fig.3 Summary diagram of literature methodology quality assessment

图4 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mALB Meta分析Fig.4 mALB Meta-analy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reatment of HT-ERD

图5 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β2-MG Meta分析Fig.5 β2-MG Meta-analy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reatment of HT-ERD

2.4.3 Scr 共纳入9项研究[10,22,24,27-29,31,34,36]。经异质性检验,各试验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2,I2=67%)。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降压药治疗比较,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可显著降低HT-ERD患者的Scr水平 [MD=-6.05,95% CI(-8.69,-3.41),P<0.000 01](图6)。通过逐篇剔除产生异质性来源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其异质性来源有2项研究[22,36]。

2.4.4 BUN 共纳入7项研究[10,24,28,29,31,34,36]。经异质性检验,各试验结果间异质性较为明显(P<0.000 01,I2=97%)。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降压药治疗比较,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可明显降低HT-ERD患者的BUN水平 [MD=-1.77,95% CI(-2.88,-0.65),P=0.002<0.01](图7)。经敏感性分析,发现其异质性来源有2项研究[24,36]。

2.4.5 Cys-C 共纳入12项研究[19,21-23,25-27,29,30-32,34]。经异质性检验,各试验结果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87%)。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降压药治疗比较,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可显著降低HT-ERD患者的Cys-C水平 [MD=-0.30,95% CI(-0.44,-0.17),P<0.000 1](图8)。通过逐篇排除法,发现其异质性来源有4项研究[19,22-23,27]。

2.4.6 诊室血压 11项研究[10,19-21,25,28,32-34,36,38]报道了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与单纯降压药治疗HT-ERD的诊室血压比较。因各试验结果间存在异质性(收缩压,P=0.02<0.10,I2=55%;舒张压,P=0.002,I2=63%),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效应量进行数据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诊室血压疗效并不优于单纯降压药治疗 [收缩压,MD=-0.95,95% CI(-2.69,0.80),P=0.29>0.05;舒张压,MD=-0.55,95% CI(-1.85,0.76),P=0.41>0.05](图9)。经敏感性分析,发现诊室血压异质性来源为收缩压与舒张压各有1项研究[36]。

2.4.7 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 17项[20-23,25-33,36,37,39,41]研究报道或提及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与单纯降压药治疗HT-ERD的安全性指标或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主观未出现明显特殊不适症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腹泻、下肢水肿、乏力等。安全性指标如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肌酶等未见明显异常(表2)。

图6 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Scr Meta分析Fig.6 Scr Meta-analy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reatment of HT-ERD

图7 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BUN Meta分析Fig.7 BUN Meta-analy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reatment of HT-ERD

图8 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Cys-C Meta分析Fig.8 Cys-C Meta-analy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reatment of HT-ERD

图9 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诊室血压Meta分析Fig.9 Office blood pressure Meta-analy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reatment of HT-ERD

2.5 发表偏倚分析

对纳入文献量≥10篇的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mALB、β2-MG、Cys-C与诊室血压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β2-MG的漏斗图均显示左右不完全对称,可能是由纳入研究的小样本效应、干预周期不同、指标测量刻度差异或阴性结果未发表等因素造成。尿mALB、Cys-C与诊室血压的漏斗图结果显示较为对称(图10),提示这3个结局指标的发表偏倚较小。

3 讨论

3.1 HT-ERD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与治疗现状

随着血压长期增高,肾脏逐渐出现小动脉透明样变和动脉肌内膜增厚,进而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缺血性损害;亦或肾单位由于高压力、高灌注及高滤过(“三高”),引起肾小球肥大,甚至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脏血管阻力增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异常等。HT-ERD典型病理表现为肾小动脉的内膜肥厚、细小动脉的玻璃样脆变[10,42],后期严重者表现为肾小球废用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43],引发肾脏功能性甚或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历代中医古籍中并无HT-ERD病名、病机阐释的明确记载,近现代学者根据HT-ERD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水肿”“腰痛”“虚劳”“肾劳”等。中医学认为,HT-ERD的病因不外乎先天不足、气血失调、年老体衰;以及后期饮食不节、七情失调、劳逸失度等,关键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痰、瘀、虚。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机有虚实之分:虚与髓海不足、气血亏虚或清窍失养有关,以肝、脾、肾3脏亏虚为主;实则以风、痰、瘀扰乱清空,主要涉及瘀血、痰阻、湿滞等,发病过程中多虚实相兼,互相兼杂[44-46]。

目前HT-ERD的主要对因支持疗法是降压,通过控制血压以期达到减少肾脏“三高”的目的。近年来,中医药改善HT-ERD患者反映肾脏结构与功能性指标24 h-UPRO、β2-MG、NAG酶、Scr及BUN等反映肾脏结构与功能性指标的关注增多[12,47-48],特别是在调节尿mALB、β2-MG、尿NAG酶、Cys-C、BUN、Scr的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为中药复方通过加强肾血流动力及防止肾纤维化,抑制氧自由基、内皮损伤与细胞凋亡等各种途径达到了保护肾功能的目的[49-53]。由于当前对EH-ER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并没有统一的专家共识,近些年,业内对散在的小样本RCT的护肾降压报道结果并不一致。

3.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图10 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各结局指标漏斗图Fig.10 Funnel plot of outcome indicator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reatment of HT-ERD

本研究通过合并24篇中药辨证(经方、自拟方或复方中药制剂等)联合降压药治疗与单纯降压药治疗2268例HT-ERD的报告数据,定量分析尿mALB、β2-MG、Scr、BUN、Cys-C、诊室血压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纳入研究的证据表明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对HT-ERD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异常与临床伴随症状有明确的改善作用,但对血压的控制效果并不优于单纯降压药;总体来看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发现中药辨证治疗HT-ERD的护肾作用显著。李宏岩[54]发表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肾活血熄风中药汤剂联合常规降压药减少HT-ERD的尿mALB [MD=-4.51,95% CI(-5.33,-3.68),P<0.000 01]、尿β2-MG [MD=-0.25,95% CI(-0.31,-0.20),P<0.000 01]、尿NAG酶、Cys-C、Scr、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郑亚威等[55]报道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也显示,其联合常规化学药降低UPRO、Scr、血压效果较好,均与本研究的结论大体一致,但本研究发现中药改善HT-ERD患者血压的证据依然存疑。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启示

本研究局限性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①随机序列的产生仅简要提及采用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随机,且大部分研究未报告分配隐藏的实施方法或设计。②绝大多数研究未描述受试者与研究者的盲法,所有研究均未描述是否对结局评价者设盲。③所有研究均未报告具体的样本量估算方法,纳入研究的样本从56~220例不等。④干预措施与周期的差异较大。因辨证分型的不统一,中药复方的组成差异性较大,且疗程也不尽相同。⑤纳入研究虽为中、高质量研究,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除了上述分配隐藏、盲法外,纳入研究从试验设计到实施各个环节的流程不统一也可能是导致结局指标产生选择、实施、测量等偏倚的主要原因。⑥多项研究的结局指标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逐篇分析存在异质性的研究发现,主要缘由或为中药复方成分、研究干预周期与检测试剂或指标测量单位的不同导致各指标数值之间的差距较大。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HT-ERD的RCTs研究表明,其在减轻合并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指标、延缓肾实质损伤进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上存在优势;中药辨证防治HT-ERD的研究前景有待深入挖掘。本研究通过归纳合并中药辨证治疗HT-ERD的高等级临床试验证据,发现中医辨证采用经方、自拟方或复方中药制剂等联合降压药对HT-ERD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mALB、β2-MG、Scr、BUN、Cys-C有明确的改善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中医药辨证治疗HT-ERD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注册、过程质控仍有很多问题值得审慎对待;如缺乏大规模的RCTs研究,研究样本含量总体偏少,中医辨证的证型与处方个体化差异太大,对照不尽统一,干预时长也不一致(远期疗效不确定),指标评价标准的差异,不良事件的监测较为含糊等。另外,试验报告须严格参照Consort标准[56]与Spirit声明[57]予以完整陈述,提升报告质量,尤其是失访与脱落、不良反应须详细记录[58]。鉴于此,上述中药辨证治疗HT-ERD的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降压药异质性血压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稳住血压过好冬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