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

2021-09-23 22:14李春湘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文化自信中医药

李春湘

〔摘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其中,中医药是传统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包含着中医药自信,中医药具有诸多独特的健康服务优势,是中医药和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对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启示在于,中医药的发展,既要立足自身、传承精华,又要与时俱进、服务人民,为健康中国战略保驾护航。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中医药;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R2;G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9.029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Chinese Medicine Helping to Build a Healthy China: Based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ought in the New Era

LI Chunxia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soul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Xi Jinping's thought on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includes confid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hich has many unique advantages in health services and is one of the sources of confidence in TCM and culture. The inspiration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for TCM to help build a healthy China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CM should not only be based on itself and inherit its essence, but als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serve the people and escort the strategy of a healthy China.

〔Keywords〕 Xi Jinping; the new era; cultural confid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y China

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气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坚持、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意义。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延续种族作出了伟大贡献。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更是要坚定中医药自信。健康中国建设是新时代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与民生工程[2],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中医药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1 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内涵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文化自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群体对自身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的认同及践行,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心,是一个民族自信力的最高表现,是文化归属感和国家安全感的集中体现[3]。习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阐述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归根结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体现,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一再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相关论述,更加深刻地说明了文化自信对一个民族、国家的非凡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和命脉,是民族精神、气质的本质体现[5]。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高。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让文化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让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渗透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1.2  中医药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

众所周知,中医药不仅仅是医学,也是文化,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与思维[6]。中医药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了中国古代儒释道等诸家的思想精华,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要素[7]。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8]中医药作为广泛而深厚的文化自信[9],其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检验,凭借着自己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在弘扬中华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是引领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

因此,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自信,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更是要坚定中医药自信,坚定中医药的理论思想自信、诊疗技术自信。中医药与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中医药成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它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2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对中医药事业的启示 2.1  中医药思想自信:健康中国的理念传承

新時代习近平文化自信,首先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重推陈出新,尤其关注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坚定中医药自信,首先要认识到中医药的健康服务优势,继承中医药的思想理论和治疗技术,同时注重革故鼎新,使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特色的医药,它有着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总书记对中医药有着高度的评价,他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10]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中医药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在当代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上独具优势。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势最突出的3个方面,一是整体观念优势,二是“治未病”思想理念优势,三是中医适宜技术优势。

相较于西医药注重人体局部解剖生理、病理特点,中医药的一大特点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它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11]。中医药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为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整体观念贯穿在中医药生理、病理、辨证、养生、防病、治病等各个方面。当今社会,人类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情志病、多系统疾病等各种复杂性疾病更为多见。头痛不仅仅是医头,脚痛也不仅仅是医脚。疾病的诊疗更加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去分析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最恰当的方式方法,减轻病人的痛苦。中医药整体观的防病治病理念在当代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上可以更全面的关注到患病的人,给予更全面的人文关怀,更具健康服务优势。

“治未病”思想也是当代中医药应该传承的理念之一。“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的思想理念体现在中医药防病、治病、康复等各个环节,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时代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健康的追求不仅仅是当下没有疾病痛苦,更重要的是能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防止疾病的恶化或者反复发作,养生保健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中医药倡导“上医治未病”的思想,特别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医药留下了许多预防疾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治未病”理论和实践在当代仍具有健康服务价值,是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势所在。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优势所在。中医适宜技术一般是指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被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特色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民间疗法”,其具有悠久的历史、较深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广泛,一般可以分为6大类[12]:(1)针法类:包含体针、头针、耳针、火针、梅花针、小针刀等。(2)灸法类:包含雷火灸、隔姜灸、天火灸等。(3)手法类:包含捏脊、小儿推拿、点穴等。(4)中医外治法:包含刮痧、灌肠、火罐、熏洗、外敷、药浴等。(5)中医内服法:包括中药雾化吸入、中药茶饮、中药药酒、饮食药膳、膏方等。(6)中药炮制适宜技术:主要为制药技术,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广泛,方式多种多样,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其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上独具服务优势,更能满足当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

2.2  中医药疗效自信:健康中国的技术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述反映在医药卫生领域,具体表现为: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人民普遍追求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更高水平的生活方式,然而,当前我国医药卫生健康服务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为补齐医药卫生健康服务短板,我国适时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健康中国建设的文件,做出了一系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指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健康中国美好蓝图的实现打好了顶层设计。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切实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制定政策。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中。中医药、西医药都是服务于人民健康的,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要使中医药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由于历史原因,近代中医药的发展深受打压,但其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医药之林,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新时代,习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高度重视和肯定中医药的价值和地位,他强调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习总书记向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发出的号令、部署的任务[13]。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依然也更加需要中医药保驾护航,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优势、治未病思想理念优势、中医适宜技术优势等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带给人民群众更好的健康服务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3 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启示下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

3.1  立足自身,传承精华

中医药自信是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内容之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善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成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底气、硬气,坚定中医药自信。坚定中医药自信,既包括坚定中医药的思想理念自信也包括坚定中医药传统技术自信,应当立足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加强中医药自身的建设,传承中医药精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更是要增强自信,不断促进中医药思想理念的传播和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时代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要立足自身发展特点,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把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4]坚持、坚定中医药自信,一定要立足自身。这样的一个回溯中医药辉煌历史、传承精华的过程,也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培育了中医药的自信,使中医药可以更好地投身于健康中国建设的事业中。

3.2  创新创造,与时俱进

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强调,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要努力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活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医药自信作为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其创新创造发展同样必不可少。不可否认,中医药为中华儿女提供健康服务的辉煌、灿烂历史,然而当代中医药要继续保持活力,焕发生机,必须要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当代人对健康品质的追求。因此,中医药必须要努力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医药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是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15]推动中医药的创新性发展,要重视中医药科技创新,使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屠呦呦受中医古籍启发,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将古老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近年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资料客观化研究如火如荼。通过研制舌诊仪、脉诊仪、目诊仪等,获得病人客观、量化的中医四诊资料,使中医诊病变得不那么抽象,易于理解。同时,通过有效成分、药理、安全性等现代科学数据来验证中药的疗效,揭示中医药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诸如此类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不胜枚举,中医药在当代社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针对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即要让中医药诊病思想和治疗技术被当代人所理解和接受,在不改变中医药诊病治疗的核心前提下,以当代人习惯的语言方式,利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重新去阐述和表现。推动中医药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要实现中医药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与时俱进,加快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4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成长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中的中医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更是要坚定中医药自信。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中医药自信,既要立足自身,传承精华,也要创新创造,与时俱进,这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2] 申曙光,曾望峰.健康中国建设的理念、框架与路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1):168-178.

[3] 王永贵,尤文梦.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向度[J].江苏社会科学,2020(6):1-10.

[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5] 周莉莉.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战略思想的践行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1):1-2.

[6] 李孝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思想[J].理论建设,2018(1):91-97.

[7] 张其成.中医文化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纪念习近平中医孔子学院讲话十周年[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78-82,139.

[8] 习近平致2017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N].人民日报,2017-07-07(1).

[9] 敬天林.中医药学: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2-14(8).

[10] 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李克强作出批示[N].人民日报,2019-10-26(1).

[11] 孫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

[12] 管俊杰,王静秋,周伟康,等.加速康复外科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的研究概述[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1,10(1):31-34.

[13] 林合华.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医药的系列论述与其传统文化观的关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99-103.

[1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15] 新华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EB/OL].(2019-10-20)[2021-3-30].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6/content_5445336.htm.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文化自信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