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县旅游业与渔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1-09-24 13:10李冰心
关键词:两业海岛渔业

李冰心, 王 辉

(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作为海上陆地,海岛是特殊的海洋资源和环境复合区域,兼备丰富的海陆资源,日益受到各界关注.我国海岛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传统渔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渔业资源逐渐枯竭,以及在生产方式粗放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的冲击下,海岛传统渔业发展面临瓶颈,亟须转型升级.同时,海岛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海岛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但近年来,在旅游消费需求升级的推动下,人们对海岛旅游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亟须开发多样的海岛旅游产品满足市场需求.2016—2018年间,中央一号文件均指出农村三产融合的重要性,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因此,对于海岛而言,海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是推动海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1963年,Rosenberg提出技术融合的概念,产业融合思想随之诞生[1].近年来,关于产业融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获得了极大发展.一是产业融合的内涵,产业融合由技术融合转变为数字融合[2].之后,植草益认为产业融合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放宽政策降低产业间的壁垒,实现产业间竞争合作[3].涂静认为产业融合可以从技术引发的产业融合、产业边界模糊理论、整体融合论、市场竞争边界扩张4个方面来定义[4].二是产业融合的类型.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界定产业融合的类型,主要集中在技术更迭[5]、市场[6]、供需[7]、机构、功能[8]、产业类型[9]、产业价值链[10]等视角.三是产业融合水平.张广海等测度了我国11个沿海省市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水平,指出我国沿海渔业与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的局面[11].四是产业融合模式[12].冉孟宁等概括了3种渔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发展“渔家乐”模式,发展“农家乐”模式以及发展“旅游观光”模式[13];Chen等着重研究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14].五是产业融合的影响与机制[15-16].孙吉亭等分析了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作用[17];高凌江等基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视角,指出我国沿海地区渔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机制[18];Hartill认为二者融合有利于传统渔业养殖的发展[19];平瑛等认为产品创新、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培训次数和社会融资是影响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贺文等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人次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21].六是产业融合业态.李伟等评价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休闲渔业的开发状况[22];赵金金研究了沿海地区休闲渔业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定量测度了两者的互动程度[23].整体来看,当前国内外学术界集中于沿海大区域的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定量测度两业的融合互动关系与定性分析融合发展机制等方面,缺乏针对海岛(小区域)的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因此,本文以长海县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协调状况,深入分析两者的融合动因,弥补海岛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的不足.并分析长海县海岛旅游业与渔业的现有融合模式,提出未来发展模式,以期实现海岛渔业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与发展现状

1.1 研究区概况

长海县位于黄海北部海域的辽东半岛东侧,地理坐标为122°17′E~123°13′E、38°55′N~39°35′N.长海县是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由岛屿组成,包括18个有居民岛屿和234个无居民岛屿.陆地面积仅142 km2,海域面积为10 324 km2,海岸线总长为358.9 km.长海县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靠近日本和韩国的地区.

1.2 发展现状

1.2.1 渔业发展现状

长海县海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长海县的传统渔业主要有海洋捕捞业、海水增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2018年,长海县水产品产量56.21万t,其中,近海沿岸11.4万t、远洋渔业4.29万t、养殖产量40.52万t[24].从时序发展来看,如图1所示,2006—2018年长海县的渔业呈现波动增长的发展趋势.

图1 长海县2006—2018年渔业与旅游业发展情况[24]

但是,近年来在长海县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渔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综合竞争力减弱、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生产技术落后等.长海县渔业亟须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渔业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2 旅游业发展现状

长海县气候宜人,是优选的避暑胜地.长海县港口相连,海滩绵延,礁石陡峭,景色自然.此外,长海县还拥有丰富的地文旅游资源、水文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遗址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资源、旅游商品资源和人文活动旅游资源.长海县由此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2018年,长海县实现上岛游客1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从时序发展来看,2006—2018年长海县旅游业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发展趋势(图1).随着休闲度假理念的提出及深入,对于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亟须开发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 研究方法

2.1 熵权-耦合协调度模型

目前,对产业融合度的测度没有明确的模型方法.近年来,定性研究方面,大部分学者引入系统耦合理论定性分析产业融合过程.定量研究方面,主要运用投入产出法、专利系数法、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方法量化分析产业融合发展水平[25-27].结合长海县数据统计资料的实际情况,本文选用熵权-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水平[28].

(1)确定功效函数

设xij(i=1,2;j=1,2,…,n)为子系统中的指标,uij为功效系数.计算过程如下:

(1)

(2)

计算结果统一加0.01,避免指标无意义,得到u′ij:

u′ij=uij+0.01.

(3)

(2)确定指标权重

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4)

信息熵:

(5)

冗余度:

gj=1-Ej.

(6)

指标权重:

(7)

(3)计算贡献值

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计算各子系统的得分:

(8)

(4)计算耦合协调度

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度为

(9)

其中,C代表渔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度,T1代表旅游业发展水平,T2代表渔业发展水平.C的取值范围为[0,1].当C=1时,两系统处于最佳协调状态;当C=0时,耦合度达到最小值,两系统处于无关状态.

为客观反映两系统相互作用程度及发展水平,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为[29-31]

(10)

其中,D代表渔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T代表两子系统间综合协调指数,α,β为两子系统的待定系数,且α+β=1.由于渔业和旅游业在两者融合发展中地位等同,故取α=β=0.5.

为直观地评价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程度,参考相关学者研究[26,32-33],对两业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划分等级,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耦合协调等级划分及其标准

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有效分析两系统因素对两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34].步骤如下:

(1)确定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

参考序列为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

M0={M0(h)|h=1,2,3,…,k}.

(11)

比较序列为两业融合的影响因素:

Nj={Nj(h)|j=1,2,3,…,x;h=1,2,3,…,k}.

(12)

(2)无量纲化处理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

采用初值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M′0(h)=M0(h)/M0(1), 其中,h=1,2,3,…,k.

(13)

N′j(h)=Nj(h)/Nj(1), 其中,j=1,2,3,…,x,h=1,2,3,…,k.

(14)

(3)求序列差

Zj(h)=|M′0(h)-N′j(h)|, 其中,j=1,2,3,…,x,h=1,2,3,…,k.

(15)

并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

(4)求关联系数

(16)

其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为(0,1).

(5)求灰色关联度

(17)

3 渔业与旅游业融合水平测度

3.1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本文在系统性、有效性与可得性的基础上,从产业市场、产业质量与经济效益3个层面选取11个指标(渔业5个,旅游业6个),构建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指标体系,力图测度结果更加符合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8年《长海县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长海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具体指标及通过熵值法计算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渔业与旅游业子系统指标构成及权重

从表2可知,对于旅游系统来说,旅游市场中的星级饭店数与经济效益中旅游产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是影响较大的因素.对于渔业系统来说,渔业市场中的水产品加工产量、产业质量中的人均纯收入与经济效益中的渔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是主要影响因素.

3.2 结果分析

运用熵权-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8年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依据表1进行等级评价(表3).

3.2.1 渔业与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分析

从表3可知,2006—2018年,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一直处于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具体来看,2007—2010年长海县渔业子系统总体得分(T2)<旅游业子系统总体得分(T1),两业差距较大.究其原因,2008年长海县提出了建设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构想,并被纳入重要议程,长海县旅游业正式开始全面发展.同时,还修订完善了加快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促进长海县旅游业的发展[24].比较而言,该阶段长海县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渔业发展相对缓慢,制约两业的融合发展.2011—2018年,长海县渔业子系统总体得分(T2)略高于旅游业子系统总体得分(T1),差距缩小.原因在于长海县政府采取“两手抓”的发展策略,在保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渔业的发展,注重渔业与旅游业的同步发展.2011年,完成了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并争得省、市相关部门支持,拓展了海域发展空间,大大增加了渔业产值.同时,旅游招徕进度进一步加大,形式不断创新,旅游业保持稳步发展[24].渔业与旅游业的同步发展状态促进了两业的融合发展.

表3 2006—2018年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及评价

3.2.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分析

耦合度方面,2006—2018年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度一直保持在0.9以上(表3),且总体差别较小,说明长海县两业耦合关系明显且相对平稳,同时具有动态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方面,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由2006年的0.492 4上升到2018年的0.761 7,协调等级由濒临失调发展为中级协调,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具体来看,2006—2009年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由濒临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的状态,渔业发展相对落后,且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效益较低,两业协调发展受阻.随着渔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形势的好转,2009—2012年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由勉强协调发展为初级协调的状态.2012—2018年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由0.642 1上升到0.761 7,协调等级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该阶段是两业耦合发展的重要阶段,两大产业几乎处于同步发展态势,耦合协调发展前景较好.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一直不断优化,发展趋势为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

4 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指标选取依据

渔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市场需求因素、企业利益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市场需求因素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进而为渔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契机.对于企业来说,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旅游业逐步成熟,亟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而渔业相关企业业务同质化严重,亟须多元化发展.具体来说,旅游业与渔业的相关企业推进融合发展将产生新的业务形态,挖掘企业潜能,扩大市场需求.在技术创新因素方面,渔业和旅游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替代产品,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整合,进而促进渔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政府政策因素方面,一是为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导向,二是为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支持.

4.2 指标选取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选取的综合性、简明科学性原则,从市场需求、企业利益、技术创新和政策4个层面,共选取14个指标,构建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政策因素指标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衡量.对于海岛而言,第一产业以渔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因此,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代替,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总额代替(表4).

表4 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动因测度指标体系

4.3 结果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及排序

(1)总体来看,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融合度与4大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处于0.718 9~0.951 8之间.其中,企业因素对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关联度最高为0.951 8,市场因素与政策因素次之,分别为0.903 7与0.900 5,科技因素最低为0.718 9.由于4大影响因素与两业融合度的关联度均大于0.6,意味着企业因素、市场需求、政策因素与科技因素在两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影响.

(2)从细分指标来看,①企业因素中各细分指标与两业融合度的关联度排序为渔船数>水产品加工企业数>育苗室数>星级饭店数>旅游业劳动生产率>渔业劳动生产率,其数值均大于0.9,说明企业竞合是影响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企业作为两业融合的着力点[34],在两业融合战略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加强产品创新,促进两业融合发展.②市场因素中各细分指标与两业融合度的关联度排序为接待游客数>渔业生产总值>人均旅游花费>旅游总收入,其数值均大于0.8.其中,接待游客数与渔业生产总值分别达到0.977 2与0.923 1,意味着在推动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市场因素方面关键在于增加游客总人数与提升渔业生产总值.③政策因素中各细分指标与两业融合度的关联度排序为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其数值均较高,略次于企业因素,几乎与市场因素持平,说明长海县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为渔业与旅游业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效果明显.④科技因素中各细分指标与两业融合度的关联度排序为互联网用户数>研发支出,其数值均大于0.5,相对排名较靠后,但指标的具体数值是比较高的.说明互联网技术是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桥梁[28],且长海县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大,但在两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未充分发挥作用,效果不够明显.

5 渔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分析

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六次产业化理论,该理论是一种农业发展理念,认为农村的发展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35].长海县作为海岛乡村,其发展也应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因此,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长海县海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5.1 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有模式

当前,长海县海岛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直接融合的发展模式.在渔业与旅游业融合的过程中,渔业体现的是为旅游业提供旅游资源的作用.长海县美丽的海岛风光、传统朴素的岛民生活、传统的海岛渔业文化等都是具有旅游价值的渔业资源,基本构成了长海县海岛旅游的主要内容.旅游业则体现的是服务延伸的作用,旅游六要素的活动都基于海岛渔业资源进行.旅游功能多是通过名山秀水等载体实现,长海县海岛的旅游功能可以通过渔业资源来实现.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中,科学合理设计出与渔业资源有关的旅游活动,将渔业与旅游业有机地融合起来.具体来看,“食”的内容是吃当地的海鲜,长海县作为一个海岛,海鲜是必不可少的,当地原产的原汁原味的海鲜等渔产品与大陆地区的海鲜相比更加的鲜美可口,很多游客来长海县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当地新鲜的海鲜;“住”的内容是在渔家乐住宿,游客可以与岛民亲近接触,一起生活,体验岛民传统朴素的生活方式;“行”的内容是漫步滨海大道,在享受过美味的海鲜大餐之后,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在海边的滨海大道散步,一边欣赏着大海风光,一边与好友谈天说地,这不失为一种放松身心的完美方式;“游”的内容是欣赏长海县美丽的海岛风光等,来海岛旅游的游客大部分都是城市游客,他们长期生活在喧嚣的大城市,对于海岛宁静轻松的环境毫无抵抗力,在游览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以获得全身心的放松;“娱”的内容是参与赶海拾贝等旅游活动,岛民通过向游客提供赶海服务,使游客亲身体验赶海拾贝的乐趣.之后游客亲自烹饪赶海收获的海鲜,吃起来会更感受得到海鲜的美味可口;最后,游客在离开海岛之际,长海县海岛原生态的海鲜等渔产品自然成为“购”的内容.在体验到当地海鲜的美味之后,大部分游客会购买一些当地新鲜的海鲜带回家.因此,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有模式是海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长海县海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2 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未来模式

未来仅有海岛一、三产业的融合很难支撑长海县海岛渔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渔户组织都是分散的个体小渔户,未形成规模效应,在生产能力、资源利用和市场渠道方面没有很好的控制力.因此,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同时提高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还需要海岛第二产业的参与.针对传统渔户组织广而分散的问题,长海县应该培育渔民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式渔场、海岛加工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渔业经营主体,从而使第二产业成为海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产业链的整体来看,有能力的养殖大户、家庭渔场对初级渔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渔产品精品、树立渔产品品牌、研发海岛旅游新产品,通过海岛第二产业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生产基地、渔产品加工、渔产品宣传、销售”的服务于海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如图3所示).具体来看,生产基地以现代化渔业示范基地等形式,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可以供游客进行参观、学习等旅游活动,服务于海岛旅游业,同时为渔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材料储备.渔产品加工企业对一产提供的渔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渔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了游客对渔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服务了海岛旅游业,同时也为渔产品精品、海岛旅游新产品的宣传销售做好了产品准备.最后,第三产业对二产加工的渔产品精品进行宣传、销售,从而使全产业链条整体服务于长海县海岛的渔业与旅游业.此外,长海县海岛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资金流、物流的进入使长海县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的完善,如渔业设施、道路等;人流、信息流的进入带来了高技术人才,为渔民与文化技术水平更高的城市居民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契机,缩短了渔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提高了渔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使海岛旅游的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流入都会促进海岛渔业、旅游业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海岛整体的发展,而后又反向促进长海县海岛渔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因此,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未来模式应该是海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长海县第二产业渔产品加工业,使其作为连接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中间环节,促进三产的融合,使海岛渔业与旅游业甚至海岛整体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图3所示).

图3 长海县海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6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长海县为例,构建渔业与旅游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渔业与旅游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变化规律.根据两业融合动力机制,选择两业融合影响因素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未来长海县两业融合发展模式.得到以下结论:

(1)两业融合度评价层面:①2006—2011年长海县渔业发展相对落后,制约了两业的融合发展;2011—2018年,长海县渔业子系统总体得分略高于旅游业子系统总体得分,差距缩小.长海县政府采取“两手抓”的发展策略,注重渔业与旅游业的同步发展,促进了两业的融合发展.②长海县两业的耦合度均在0.9以上,两业存在显著的耦合发展特征.③长海县两业的耦合协调度由0.492 4上升到0.761 7,协调等级由濒临失调趋向中级协调,整体呈上升趋势.

(2)两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层面:①总体上,企业因素影响最大(0.951 8),市场因素(0.903 7)与政策因素(0.900 5)次之,科技因素最低(0.718 9),数值均大于0.6,4大因素对两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正向显著作用;②细分指标上,渔业相关企业与旅游业相关企业均具有显著影响.市场因素中最关键的在于提升渔业生产总值与增加游客人数.长海县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为两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效果体现明显.互联网技术作为两业融合发展的桥梁,投入较大,但未充分发挥作用.

(3)长海县海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有模式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现有模式无法支撑长海县海岛渔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长海县海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提高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长海县未来的发展模式应该是海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以长海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定量测度以及融合模式分析为研究内容,构建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模型与影响因素测度模型,揭示了长海县两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与影响因素,弥补了当前对于海岛县渔业与旅游业融合科学定量研究的不足以及对于两者融合动因深入分析的欠缺.

猜你喜欢
两业海岛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在海岛度假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中核五公司“两业”并重拓市场“三转”齐抓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