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研究

2021-09-26 17:18张健
大观 2021年8期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为更好地满足游客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文章对“双万计划”背景下文旅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基于“双万计划”概念及发展现状,介绍文旅融合与文旅舞蹈概况,进而提出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建议,以期提高文旅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效果,促进旅游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双万计划”

注: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红河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教发〔2019〕42号与48号文件)阶段性成果;红河学院教务处科研项目“省级‘双万计划背景下的舞蹈表演专业建设”(ZYJS201001)阶段性成果。

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要在2019年至2021年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当前,高校需要根据“双万计划”设计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

一、“双万计划”概念及发展现状

“双万计划”,是指教育部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建设1000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双一流”高校中,已有117所高校公布了2020年度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相关情况,且综合2019—2020年度“双万计划”数据可知,纳入“双万计划”评选的“双一流”高校已达到了136所。在“双万计划”的大背景下,高校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大专业改革力度,着力建设特色、优势专业,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二、文旅融合与文旅舞蹈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与旅游工作,指出了文旅融合的必要性,指明了文旅融合的方向,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文化和旅游部原部长雒树刚也就文旅融合提出了见解,他认为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通过将文化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宣传文化,而且可以丰富旅游内涵,增强旅游产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保障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演艺事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旅游演艺产业集团在提升旅游演艺事业发展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旅游演艺产业集团推出的文化底蕴丰厚的演艺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这进一步增强了旅游演艺的影响力,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

宋城演艺是一家综合实力强劲的旅游演艺公司,为行业树立了典范,值得其他旅游演艺公司吸收与借鉴经验。宋城演艺的成功,与其认真领悟文化精髓,将文化与演艺作品进行深度结合有重要关系。随着宋城演艺的发展,“宋城”和“千古情”文化艺术品牌愈加深入人心,大大提升了旅游产业发展品质。“千古情”系列大型实景演出属于宋城演艺的品牌特色。通过开展“千古情”系列大型实景演出活动,既能够让游客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又能够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辟了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

当然,无论是宋城演艺公司的发展,还是其他旅游演艺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文旅舞蹈人才。文旅舞蹈人才,即同时具备文化知识、旅游知识的舞蹈人才。演艺公司通过引进、培养文旅舞蹈人才,构建优秀文旅舞蹈人才团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三、“双万计划”背景下文旅舞蹈表演人才

培养建议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在“双万计划”背景下,高校需要认识到专业建设与深化改革这一发展重点,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改革水平。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我国对文旅舞蹈表演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因此,高校有必要优化相关专业建設,培养高质量文旅舞蹈表演人才,以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而为强化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效果,高校需要明确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把握文旅融合思想,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市场产生了对文旅舞蹈表演人才的需求,因此便需要培养文化知识素养、旅游知识素养、舞蹈艺术素养兼备的文旅舞蹈表演人才。为提高文旅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水平,高校需要在把握文旅融合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完善课程体系。一是丰富课程内容。高校需要把旅游文化知识加入专业课程之中,开设综合性、人文性比较强的课程,以此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确保学生掌握旅游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要关注社会文旅融合热点,将热点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增长学生见识,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地为学生剖析课程内容,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旅游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二是做好课程设置工作。课程设置关系着文旅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高校需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来开展课程设置工作。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需要从基础、核心、拓展三个角度做好课程的延伸工作:基础即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核心即课程中的重点知识,拓展即与课程相关的补充知识。

(三)订单式培养文旅舞蹈人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强化人才培养效果,而且可以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基于此,高校可以构建订单式文旅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定向为旅游演艺公司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订单式文旅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便为高校树立了人才培养典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文旅集团进行了合作,为文旅集团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文旅舞蹈人才,如2016级“浙越”订单班、2017级“温州、南通”越剧订单班、2017级“宋城”订单班、2019级“小百花”越剧订单班、2020级“永嘉”昆剧订单班等,都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培养文旅舞蹈人才方面取得的成果。其他高校需要认真地研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吸收与借鉴其人才培养经验,打造独具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科学安排文旅舞蹈人才就业,保证学生就业水平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旅游文化演出集团、公司、团队等,这些团体都需要文旅舞蹈人才。因此就高校而言,需要与这些文旅集团、公司、团队等进行密切合作与联系,积极安排文旅舞蹈人才的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则需要在校期间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保证自身能符合文旅集团、公司、团队等对文旅舞蹈人才的选聘标准。

四、“双万计划”背景下文旅舞蹈表演人才

培养的发展现状

纵观近十年的旅游市场变化可以发现,旅游业达到了18.3%的复合增速,成为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之一。其中,80后、90后逐渐成为旅游消費的主要群体。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因此,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做好相关专业建设工作,加快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速度,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综上所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创建订单式文旅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安排文旅舞蹈人才就业等,对于提升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水平、保证专业建设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制定文旅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海,田静,张进,等.“双万计划”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专业建设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20(5):466-470.

[2]吕炳君,胡从海.“双万计划”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路径探究: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1-3,20.

[3]林东,严亦雄,李强,等.智慧文旅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6-110.

[4]赵金霞,徐卫萍,王格.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以扬州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4):94-96.

[5]闫长斌,时刚,张素磊,等.“双一流”和“双万计划”背景下学科、专业、课程协同建设:动因、策略与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3):35-43.

[6]王金茹,潘元,李艳,等.文旅融合时代旅游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9(2):78-80.

作者简介:

张健,红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创作及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