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中的汉字

2021-09-26 13:13莫盈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1年6期
关键词:兵器甲骨文字形

莫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相比较,有一个非常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就是我们的文字从未中断过。 据研究,我们在商代晚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文”。

举例来说,“鱼”这个字虽已经过简化,但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出它比较原始的形象:上面的“ ”表示鱼的头部,中间的“田” 是鱼的身体, 下面的“一”本来是“灬”,表示鱼的尾巴。 再比如“初”这个字,左边是“衣”(现在我们把“衤”叫做衣字旁),右边是“刀”,组合在一起,就是用刀去剪布的意思。 剪布是做衣服的开始, 这便是“初”具有“开始、起初”意义的原因。 与此相似的还有“卒”,“卒”的古字形是在“衣”字下面加了一个短横,这个短横是加在“衣”上的标记,“卒”是古代隶役穿的有标记的衣服,所以也指奴隶和士兵。

汉字的书写形式是非常复杂的,下面以唐诗《蝉》里的一些字为例,具体说一说。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

这首诗的第一句“垂緌(ruí) 饮清露” 中,“饮清露”的意思比较好理解, 就是“吸取树木上的露水”, 那么“垂緌”该怎么理解呢?“垂”的甲骨文字形是土上有一棵枝叶下垂的植物,本义是“下垂”“低下”。“緌”本来是古代兵器戈上的红缨, 也可以表示旌旗上端所加的缨饰。 不管是兵器上的红缨,还是旌旗上端的缨饰,我们都可以想象出它们在风中飘荡的样子。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蝉头部下垂的触须比作兵器或旌旗上的缨饰,使蝉的形象更加生动。

→(垂的甲骨文字形)

(古代兵器“戈”與tf垂的红缨)

“流响出疏桐” 是说蝉的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影中流出。“疏”原本的意思是“去掉阻塞,使通畅”。后引申出“事物间距离大” 的意思。“疏” 的左边本是“疋”

(shū),后来演变成了现在这样。“疏” 是形声字,“疋”决定读音,是声旁。

“非是藉秋风” 的意思是“并非是借助秋风的力量”。“藉” 也是一个形声字, 上面的“艹” 是形旁, “藉” 本来是指古代使用的一种用草编织的垫子, 有“凭借”“依靠” 的意思。 《左传》里有这样一句话:“敢藉君灵, 以济楚师。 ” 魏晋时期的杜预在解读时说: “藉犹借也。 ”

你看,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却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理解了这些字,再去读一读这首诗,是不是能更好地理解诗意了呢?

编辑 / 薛江波

猜你喜欢
兵器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图说汉字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图说汉字
添一笔变个字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网上“兵器”大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