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讽刺艺术探析

2021-09-27 03:22姚慧万素花
文学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全方位围城社会

姚慧 万素花

内容摘要:讽刺是对丑的事物的揭露和嘲笑,是鞭挞与指责的升华,是一种特别的表现方式。鲁迅曾经定下一个这样的基调:“喜剧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1]钱钟书在《围城》中揭露了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并深刻剖析了此类知识分子病态人生的历史原因,运用独特的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及微妙的心理讽刺,灵活深刻全方位的展示了“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劣根性及其内涵——“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致如此”。

关键词:社会 全方位 讽刺手法 心理描写

《围城》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之一,有“新儒林外史”之称,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和他周围一群人,从繁华的城市到荒凉的三闾大学,从光鲜亮丽的国外留学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真切的展现了人类的劣根性。他的喜剧效果不是从故事的情节、人物之间的矛盾展现出来的,而是作者的一種苦心营造,运用语言技巧和“文本”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围城》的讽刺艺术。

一.全方位多角度对社会生活的讽刺

在中国新文学的讽刺艺术中,“鲁迅是辛辣幽默的;老舍是深切温婉的;而钱钟书的讽刺艺术则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2]他的讽刺不是一个人,一件事,而是通过细节的方方面面,范围涉及社会、政治、人性、心理等全方位表现出来,构成独特的讽刺艺术世界,从而将作者全面否定的心展露无疑。

《围城》首先揭露了当时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选择出国镀金,仿佛拥有留学生身份,就会拥有高高在上的地位,成为人上人,因为“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鲜明的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几年,买了个假文凭,但只给爱尔兰人寄了10美元,钱钟书用“中共自由外交和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来形容这次事件,由文凭引出国家大事,讽刺了爱尔兰人骗局的失败,更讽刺了旧中国外交的屡屡失败。《围城》中有不少这样的知识分子,由于其劣根性所在,优秀的西方文化没有吸收,却将一些与肮脏挂钩的产品吸收到精神骨髓中。但外国文凭“仿佛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只树叶的功能,可以遮羞包丑”[3],以此暗示了当时社会黑暗和官吏剥削的事实,展现了丰富的现实社会内容。

《围城》在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中都加入了不同程度的讽刺,如一出现就给人滑稽迂腐形象的汪处厚,在对他肖像描写时,不仅描写了他可笑的容貌,更是对他的思想、心理也一并做了讽刺。再如对沈太太的描写,连用几个比喻渲染,读之让人忍不住厌恶。作者对小说中一些不足为道的小人物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讽刺,还有方鸿渐的无能懦弱;苏文纨的不顾廉址、唯利是图;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则男盗女娼、贩卖药材;还有专门背后骂人,各种借口博取男人同情的女大学生。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在《围城》中应有尽有。通过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与主人公方鸿渐相融合,使其讽刺效果有主有次,有理有据,更为深刻。

总之,《围城》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哪怕是一件小物品,如墙上挂的字画,方老先生送来的总是慢几刻的钟,甚至是街上的阿猫、阿狗都遭到嘲笑。如描写鱼像海军陆战队一样,除醋以外,面包、红酒无一不酸等,以幽默的语言进行了富有趣味的讽刺。再如方鸿渐等人从宁波到金华所开的那辆车,作者写的及其富有趣味,把老旧的汽车比喻成旧官僚,闹别扭的女郎,突出了汽车的破旧,同时把官僚和女郎的丑态形象也展现出来。

二.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

《围城》中,作者的反讽技巧十分高超,其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重复、推理等手法处处可见。尤其精妙地示作者将它们与高超的讽刺艺术结合,既妥帖传神,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就连小说的名字都具有比拟性质。

全文大约有700多条比喻,其中大多是用来进行讽刺和批判的,在比喻手法的运用下,作品也变得更生动形象。钱钟书还善于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哲理化和知识性有机的融合起来,把彼此没有关联的事物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别人难以发现的共同点,由此达到很高的讽刺艺术。

例如将物价的上涨比作断了线的风筝,将众人刮的鞋泥比作“贪官的地皮”,将一心想要出国留学的人比作小孩子出水痘,作者虽然并没有直接抨击时局,但是运用这些不相关的比喻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描写,讽刺和鄙视的态度自然溢于言表。写餐馆的老板娘时,将饭菜的营养和老板娘的肥胖原本毫无关联的形象,进行联系,运用丰富的联想既突出了老板娘的身体的可笑,又标明了他们的菜无法入口,由此及彼的前后,令读者捧腹大笑。其来源广泛,标新立异,小说中无论是哪种情景,作者都能够以比喻的方式进行描写,这就是讽刺艺术的优势和高超所在,使人在频频发笑的同时认识深刻的道理。

伯格森曾说:“喜剧就是模仿人的机械动作”。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总是熟视无睹,但是经过作者不断的重复,就会造成滑稽的感觉。在描写鲍小姐时,作者反复把她比作熟肉店里的熟肉和熏火腿,通过这种方式,把鲍小姐的轻薄、肉感,写的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同时船上的阿刘发现发夹之后反复出现,也映射出人性的贪婪、狡猾。

《围城》的语言清新、传神、精辟、畅达。幽默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同时小说里还采用大量的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如引用西洋赶驴子的故事,以驴夫、萝卜、驴子的关系来比喻上级与下属的关系,这很罕见,但又似乎合理,从驴子和下属的愚笨推及到整个社会,将高松年老奸巨猾的政客手段暴露无遗。再如方鸿渐买假文凭却引用柏拉图的《理想图》、孔子孟子的事情为自己遮羞,并安慰自己买文凭是正当的,“也是孝子贤婚应有承欢养志”[4],连用几个中西典故,将人物的自我欺瞒、犹犹豫豫、自我解嘲的性格写的生动形象,增添了讽刺的效果和批判的深度。钱钟书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虽移用了大量西洋典故却无欧化气息,尽管夹杂着不少洋文,但读来仍流畅自如,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乏的指责。

小说中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隐喻,一是开篇在海上行驶的船,代表着整个社会的秩序;二是屋后的破门框,代表着承上启下的关系;三是主人公方鸿渐的睡觉,象征着自身独立的世界,与世界的繁杂脱离。文中叙述的并不仅仅是主人公的一生,也暗示着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会存在很多事与愿违的现象,通过小说的描述,希望能够给读者警醒的作用。

三.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与反讽艺术

小说中汪洋恣肆的议论不少,作者并非让角色表演,而是擅于自己出面,以最直观的描述真实的展现给读者。如作者用夫人、通房丫头作比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学识水平的标志,真实的在现了当时教育事业的落寞以及人才不被重视的现象。

小说善于通过言行举止,来讽刺人物的内心丑陋,戳穿和嘲笑对象的虚伪性,并试图把作品中各类形象交织在一起,形成微妙的心理冲突。如赵辛楣做东,宴请方鸿渐使之喝醉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发泄自己内心的嫉妒之情。饭桌上褚慎明与方鸿渐的争论,董斜川的傲气,方鸿渐醉酒呕吐,褚慎明表面鄙视,却心上高兴,认为对方的呕吐会冲掉在同席者的记忆里自己泼牛奶的形象,在看到苏文纨时眼珠仿佛谢林的“绝对观念”,这不仅将他变态的心理很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哲学家进行了暗讽。

又如李梅亭在去三闾大学途中一毛不拔的吝啬行为,明明带有一箱药品,却在同伴病重的情况下隐藏起来,仅仅拿出已经打开了很多天的鱼肝油。在资助没有下发,生活拮据的情况下,李梅亭却自身偷吃独食。为了省钱而购买低等舱,却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引起他人同情。这种吝啬鬼似的形象被作者直观的叙述出来,内容深刻但文字浅显易懂,给读者以哲理性的思考。

在描写女洋博士苏文纨时说:“苏小姐忽然改口,不叫‘方先生而叫‘鸿渐,也像有意要姓赵的知道他跟自己的亲密。想来这是一切女人最可夸傲的时候,看两个男人为他争斗。”当决定下嫁给曹元朗时,苏文纨却因曹文郎祝福赵辛楣找到好的伴侣而生气,因为苏小姐认为看中自己的人,不可能轻易的看上别人,她不嫁赵辛楣,更想要赵辛楣从此不娶。作者直观的几句话就道破了这位女洋博士心底里的秘密,可谓入木三分,原来清高的外表下掩盖着的竟是如此虚荣自私、冷酷无情的灵魂。

《围城》的讽刺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独特的新天地,作者深入考察人性的根本颓败和处于现代文明下人类的生存困境。以多种表达手法进行讽刺艺术的阐述,这具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增加读者兴趣的同时,也使人们了解了当时环境的黑暗,当然作者在对社会的挖苦讽刺中也包含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热情,希望人们能够冲破自己的围城,去探索未来的新路。

注 释

[1]魯迅.鲁迅全集-卷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79.

[2]于兵.徐小丽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手法[J]时代文学,2008(23):69-70,第4页.

[3]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

[4]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

本文为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YLZYSJ202001)、塔里木大学特色品牌专业·汉语言(220101504)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全方位围城社会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社交电商的“围城”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