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殇》看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2021-09-27 12:58岳晓岚
文学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现实意义大学生

岳晓岚

内容摘要:本文简单介绍《国殇》,分析其表达方式、氛围渲染及语言风格。基于此,分析这首诗中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启发意义,分别从任务需要、美育价值以及现实需求三个角度陈述。

关键词:《国殇》 爱国主义精神 大学生 现实意义

屈原作品中展现的爱国思想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源头。屈原的爱国主义本身特点反映在三个层面。首先,政治理想,以美政为核心,提倡廉政及意志坚定;其次,心怀人民,对民众饱含敬重、同情及牵挂的情感;最后,爱国奉献,带有对国家的眷恋及忠诚。《国殇》中完整地体现出屈原的爱国精神,对此加以分析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有长远价值。

一.《国殇》特点

《国殇》收录于《九歌》,其表达对将士们的歌颂,整首诗气势如虹,反映出屈原满满的热情,采用叙赞结合的表现方式,歌颂楚军在面对强大敌人时的奋不顾身、舍身忘义的愛国精神。屈原运用短短的几句诗,为后世描绘出激烈悲壮的战场,表达自身对于前方将士的惋惜及敬意。虽然不知《国殇》描绘的具体战役,但通过文字,可以体会到当时的战况,即使战争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但将士们留下的精神值得后世称赞学习。

总体而言,《国殇》有三个特点:首先,表达方式灵活,且内容结构合理完整。《国殇》的第一部分,利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述述我方军队与敌方的差距,为后面壮烈的战争场面进行衬托铺垫处理。该部分中,展现出普通士卒的英勇不退缩,以及主帅的坚守指挥,包含小范围的短兵相见,也有如黑云压顶的致命一击。从近景描写到远景呈现,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而后一部分,由叙述转抒情,表达对阵亡将士的歌颂与追悼,更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爱国精神的崇敬。综合来看,前部分述“战”与“亡”,后半部分抒“情”与“志”。其次,塑造出高大的战士形象,营造出悲壮的氛围。前十句借助战斗武器衬托出楚方将士展示的斗志,巧用夸张及衬托等处理方式,描绘出敌众我寡的场景,但即使在难以取胜的情况下,也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后半部分抒将士的爱国精神,赞其英勇无畏,“鬼雄”一词结尾,是对将士的综合评价。最后,语言风格简单朴素,全诗节奏轻快。对比《九歌》中的其余诗作,其风格独树一帜,虽有口语化的内容,但极为精炼,有明显的概括意义。诗中的“兮”,将整句分隔开,加强节奏性,若将该字忽略,便会得到一首三言诗歌,反映出战况的激烈。《国殇》虽然描写的是战败,但其展现出将士不畏艰险,舍身取义,爱国精神却让读者为之动容。由此也可以反映出作者屈原的爱国精神[1]。

二.屈原及《国殇》中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爱好和平是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之一,是固有的思想品格,亦是爱国精神在面对国内外事务的重要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爱国精神不同于《国殇》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对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及继承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以报效社会为己任 激发学生奋斗精神

《国殇》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所有人应当具备的品格。在教学中深度剖析《国殇》,提取其中的爱国主义内涵的精华部分,同时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视频,营造氛围,创设环境,促使学生的思绪进入到当时的战乱年代,对比现实生活。

在《国殇》中,屈原对于家乡的眷恋,也反映出对楚国的热切难忘。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接受多年的教育,在文化水平以及所学专业上均有所提升,毕业进入社会后,应当为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国家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为社会建设培养出内在动力,为我国整体发展提供后劲。现如今,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乡村支教,或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带动区域性的经济发展。而此也反映出大学生对于故土的感情,对于社会建设任务的付出。

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奋斗方向,关乎民众切身利益,而此方面的建设是加深社会整体现代化程度的必要过程,是历史性的发展任务。走向该奋斗目标的路上,需要经过多重压力阻碍,面对严峻的考验。为此在精神层面的建设,需全面继承爱国主义,在我党与民众的合力发展下,顺应社会建设需要,保持积极的奋斗意识,迎难而上。《国殇》中所体现的故土情感,结合现代社会形势,告诉人们应当保持对于国家的眷恋,逐渐形成为维护现有美好生活而奋斗及贡献的意识,为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彰显社会公平 树立坚定意识

美政对于屈原而言,是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该种思想理念不仅在《国殇》中有所体现,在其的名作《离骚》也反映出其美政的观点,“举贤而授能”。其强调不以出身为标准,筛选出人才为国效力,维护楚国的治理环境。另外,还强调法度,任何事务均需依法开展。同时注重实施仁政,关注民情。在当时社会中,屈原此种爱国理念较为超前,并剖析出楚国治理缺陷,折射出其爱国精神的进步性。美政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其一,其主张不以贵贱进行评价,旨在选出有能力的人。显然在现代社会中,聘用选人方式便是其美政主张的发展。社会背景虽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例如,公务员及事业编等选拔体系中,正是其现实意义的具象展现[2]。这种公平的选拔,一方面是屈原追求的“廉政”思想的延续,通过公平竞争,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还不断奋斗,正如《国殇》中所塑造的楚国的将士,他们是自愿为了祖国的和平和繁荣,踏上了一条“有去无回”的爱国长路。作为当代青年而言,身处这样一个和平公正的国家中,更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坚定理想信念。由此,可以让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有利于其今后成长。更深层次来看,正是由于我国社会的公平性愈发完善,给起点较低的学生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上进和争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此点,相信可以达到较好的爱国教育效果。其二,仁政,关注民情。新华社推出的《求是》杂志,反映出屈原该种理念的现实价值。《求是》的前七期,整理有关社会事业及改善民生的文本,文章中指出,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重要任务及迫切追求,更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有效渠道。其中半数的问题均是围绕“民”开展的,由此可以说明,屈原爱国主义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建设依旧有重要影响,依然适用。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其在国家提出的建设性主张,关乎旧贵族的利益,导致其多次被放逐,但即使官场失意也没打消屈原爱国情怀,也从未丧失对创建美好生活的理想,屈原的爱国精神,以及对于崇高理想穷极一生的追求,具备时代性。《国殇》中体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民本思想,对于战士奋勇抵抗的称颂以及对普通民众艰苦生活的同情,都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本”意识及服务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继承屈原爱国精神是有现实价值的。

3.弘扬家国情怀 重塑价值观念

现如今,爱国精神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的内源动力,社会主义为爱国精神正确发展的指导。根据国情,弘扬爱国精神,保留优秀传统,需使爱国精神和国情相统一,紧跟我党步伐,推动全民族的稳定发展。逐渐形成将个人发展与祖国整体发展结合起来。《国殇》中所体现的“理想追求”从某种程度上符合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个人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民众个人的爱国精神,会体现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对于民众个人成长有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首先,对现代价值体系建设有现实价值。经过全面开放性的改革建设,使民众思想理念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部分民众缺少精神寄托,甚至三观扭曲。我国提出的核心价值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方向,突出我国特色,核心根本是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改革创新的现代思想。在屈原的众多作品中,都能看出其的爱国思想,其提倡改革,所以在当代社会建设中,应当弘扬爱国主义。其次,重塑伦理道德。在体制转轨及国内外交流加深的过程中,对民众道德观念造成一定冲击,导致社会失范,需要全面建设出和我国市场经济相符的道德环境。《国殇》中体现出的高尚品质,正是部分民众缺失的,将真实的历史事迹作为教育资料,对于当代社会建设会产生较好的成效。最后,有利于强化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环境中,综合国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文化层面上的国际竞争愈发加深。

在《国殇》中,屈原展现出的爱国精神值得所有人去学习体会,对增强文化软实力有现实意义。单就大学生个人而言,通过对于国家整体实力的理解,从《国殇》中体会爱国情怀,唤起学生的爱国思想,不期望可以为国家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但也要尽自己所能,做好身边事。我国虽有数千年的历史,并拥有过引以为傲的文化,而我国如今还达到文化强国的程度。而对于文化的建设,不仅要吸收海外因素,还应充分发掘历史元素,找寻与当代社会相匹配的内容,创新延续,勿忘历史。相信通过对《国殇》中描绘场景的体会,学生可以主动去了解更多的历史,丰富个人的学识,对其价值观的进一步优化有积极价值。学生在《国殇》的世界中,感受到战国时期的金戈铁马,即使在如此混乱的时代下,也不乏众多爱国人士,为保卫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的一生。现代社会中,虽不会面对此类情境,但也要引导学生对比现代生活后,学会感恩,有利于完善其价值观。尤其是面对当下疫情,医护人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无形的战场上守护着国民的安康,我们如今所有的期待都如约而至是因为有这些时代的英雄们,作为青年,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将自己置身事外,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爱国精神,为祖国的和平和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

《國殇》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之一,其描写楚军在一场败仗中的英勇表现,保卫疆土,歌颂将士们无畏的决心。从中可以深刻体会到爱国情怀,而此正是当代社会已然被淡漠的思想。通过畅读《国殇》,深感若每个人都能将个人的学识和报效祖国联系在一起,并落在行为上,为我国建设及发展贡献出一份力,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方文飞.《国殇》为何仅颂扬失败的将士[J].文学教育(下),2020,(01):157-158.

[2]王灿.通过《国殇》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J].北方文学,2019,(03):65-66.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现实意义大学生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开展
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