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古代诗词 坚定教师文化自信

2021-09-27 14:14王彩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民族精神

王彩丽

近年来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诗词热。此节目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华诗词艺术之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词蕴含的精神力量。习主席近年来在国内外众多场合的讲话中也大量引用经典古诗词,不仅彰显出深厚的文学修养,更让世界人民领略到大国领导人身上所具有的风范和胸怀。2020年全球抗疫战中,那些印在抗疫援助物资上的古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温暖了人心,更书写了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经典诗词折射出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准则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求的高度一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民族土壤、鲜明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根据威廉.冯.洪堡特的语言哲学观,语言是民族精神特有的财产,民族的语言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师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经典古诗词,为高校英语教师打开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坚定自身文化自信的新途径。

一.洪堡特的语言哲学观

威廉·冯·洪堡特(1767年-1835年)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和语言哲学家。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对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指出洪堡特的语言观是一种语言、民族、精神三位一体的构建体系,而人类精神和民族精神构成了洪堡语言学说的核心。洪堡特认为,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发展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语言和精神两者高度一致。姚小平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民族精神是密切相连、相互渗透的。

二.学习经典古诗词的意义

学习经典古诗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与接受,是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1.传承与接受传统文化

习主席曾指出,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思想精华,有益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经典古诗词,就是重温那些富含教益的历史故事和富含哲理的圣贤之言,就是学习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经验、中华民族的精神,让古人的智慧照亮我们当今的生活,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接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的创新性发展。

2.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本国、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深层自信,而这种自信就来源于历史和传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三.坚定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坚定文化自信是高校德育的首要任务。要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高校教师的文化自信。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极其重要。

1.高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坚定文化自信

“立身以立德为先”,德育是高校的核心任务。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将其打造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心怀祖国、敢于担当、敢于拼搏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因此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高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要深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道理。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教师就更应该首先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才能以身示范,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春风化雨般地去影响学生。

2.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思想观念错综复杂。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浮躁,眼高手低,诚信缺失,因此,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高校应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体系,竭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从而自觉抵御消极思想的影响,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召唤,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3.大学英语的人文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的本质是人文主义精神,这一思想反映了语言是人与世界的根本纽带,强调了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为学生的语言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观,对西方民族精神进行客观地分析与评价,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本族文化的学习,培养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此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经典古诗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经典古诗词,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古人总结的智慧结晶,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桥梁。其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英语教师在讲授西方語言相关内容的同时,若能适时引用一句古诗词,就似点睛之笔,抵得上千言万语的理论分析。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读写课的讲授为例,即可窥见经典古诗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散发出的拨云见日般的精神启蒙作用。

1.树立远大志向,提升个人品德

第一册第四单元主题是American Dream《美国梦》,课文中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移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主人公在成功的道路上表现出坚韧不拔时,引用郑板桥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诠释英文perseverance,表达不向困难屈服的铮铮铁骨;在主人公苦尽甘来时,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表达英文vision和diligence的涵义——要取得伟大的功绩在于志向远大,要完成伟大的事业在于勤奋。这些经典名句包含着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人生哲理,很容易使师生之间产生心意通达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册第五单元 Overcoming Obstacles《克服障碍》一文讲述了一个盲人男孩Michael克服种种障碍在撑杆跳高的奥运赛场上不断打破记录的励志故事。在描述关键时刻奥运赛场上的鸦雀无声时,“The silence was deafening.”寂静到使人有聋的感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句古诗所创造的意境和文中的不谋而合,两者都应用了以动显静的手法。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和对古诗词的品鉴,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不仅能认识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相异之处,实现“求同存异,互为借鉴”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3.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操

语言即精神,精神即语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富含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古诗文铿锵有力、荡气回肠,在英语课堂上的适时呈现,无疑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语言的魅力,中国民族精神的坚韧,有助于坚定大学生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有益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身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要深刻認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中华民族的根,从而自觉肩负起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学习经典古诗词,不仅要会背诵几句诗词,更应该像习主席那样,古为今用,让悠久的历史文化照进现实。经典古诗词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特有的财产。高校英语教师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通过学习经典古诗词,首先能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然后才能在课堂上以身示范,通过润物无声般的文化渗透,引导学生不断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坚定其文化自信,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远大志向。

参考文献

[1]曹燕,语言与思维的双向关系:洪堡特与现代汉语词语泛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02).

[2]姚小平,洪堡特论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J],外语教学,1992(03).

[3]姚小平,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杨振武,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0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中华古诗文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渗透研究”(SKL-2020-1396)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古诗词民族精神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MINORITY REPORT
拿出精神
猜诗词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