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美好生活

2021-09-27 05:41陈悦
理财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财师年化收益率

陈悦

文前提要:家庭理财不只是为了获得高收益,其实,和投资赚钱相比,制订一份合理的理财规划更加重要,按照理财规划进行投资、消费和风险保障,才能让我们过上美好生活。

理财,理财,究竟什么是理财呢?这好像是一个哲学问题,让人想到此前网上流传过的“青年和禅师”的对话。现在笔者也感技痒,为了更好地挑明本篇主题,杜撰一则“青年与理财师”的对话。

青年:理财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理财师:资产配置。青年:为什么要进行资产配置?理财师: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青年: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理财师随即拿出了一张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伸出了4个手指。青年:意思是要将家庭资产分成4个部分,比例分别为10%、

20%、30%和40%?理财师:管它呢,反正我拿4个点提成。

理财规划≠资产配置

不知道上面这则“不靠谱”的青年与理财师的对话,能否向读者阐明理财的奥义。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想说理财师都是一些唯利是图的人,许多情况由行业本身的业态决定,许多广为宣传的理财理念,其实并不正确。

就拿“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来说,这张图将家庭资产分成4个部分,分别是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保本升值的钱,应占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0%、20%、30%和40%。看上去很专业,但实际上这种说法的来源成疑,之所以会被广泛地用作理财宣传,可能仅仅是因为它比真正的资产配置简单易懂。

“资产配置”理论上的依据最初可能就是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因为不同类别资产之间价格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把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放在一起分散投资,可以起到风险对冲的作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去做这样的工作,其实并不现实。资产配置需要丰富的金融工具、较高的金融资产规模以及专业的金融知识,比如像股指期货等产品,普通投资者可能连参与的门槛都达不到。

那么,对于一般的家庭理财来说,更好的选择是做“理财规划”。

和资产配置不同,理财规划实际上就指向如何更好地安排自己手头的各类资产,在风险承受能力之内实现未来的理财目标。其实,和想要通过短期投资“赚大钱”或是高大上的“资产配置”相比,制订一份合理的理财规划更加重要,按照理财规划进行投资、消费和风险保障,才能让我们过上美好生活。

理财规划四大步骤

那么,如何制订理财规划呢?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理清自身的情况。这包括家庭的收入情况、支出情况、结余情况、拥有的资产、背负的债务等等。摸清家底,才能让我们在对未来进行规划时更加有针对性。

第二步,明确家庭的理财目标。我们理财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家庭的理财目标,如买房、买车、结婚、子女教育、养老等等,光有简单的目标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实现目标所需的金额和时间。除了一些大的目标,我们还会有一些小目标,如旅游、换手机、买新的包包等。大大小小的目标都需要实现,未免会有资金冲突的可能,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目标的优先等级进行排序,部分优先等级低的目标可能会被放弃。

第三步,制订具体的规划。理财规划主要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现金管理、预算规划、税收规划、债务规划、投资规划、保险规划、职业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拥有的资产情况、结余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理财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目标都能通过理财实现,有些目标需要降低或舍弃。

第四步,对规划进行定期修订。大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小到个人的收入,都会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理财规划也需要定期进行修订。比如工资上涨了,就可以提高理财的目标;养娃了就要增加子女教育的费用等等。通过定期修订,可以让规划更加可行。

手把手帮你制作理财规划

下面我们进入实操环节。如果你有一个理财目标,比如子女教育、出国留学、买房、购车等等,如何来进行规划呢?其实,只需要问自己3个问题:现在有多少钱?未来需要多少钱?以及用多长时间来实现目标?其中又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期望收益率,二是风险承受能力,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

首先,确定自己的期望收益率。

比如,计划2年之后出国留学,需要40万元,目前可用于留学的资金为18万元,一年的净收入(收入减去支出)为10万元。这里就回答了上述3个问题,现在有多少钱(18万元+每年新增10万元),未来需要多少钱(40万元),多长时间(2年)。这样,通过一些金融公式的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可参考本刊微信公众号上介绍的关于IRR函数的使用方法)就可知,如果在这两年投资的年化收益率达到5%,就可以实现两年后拥有40万元的目标。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是计划10年后,为子女准备一笔200万元的留学资金,目前为这个目标存了50万元,每年可增加投入5万元,那么,投资的年化收益率需要达到10%以上;同样的目标,每年可增加投入改为6.5万元,那么,投资的年化收益率降低到8%即可。

其次,还要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比如以上出国留学的计划,由于是只在短短2年内就要实现的目标,因此不适合选择股市等风险较高的权益类产品,因为高风险的产品虽然可能实现的收益率更高一些,但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短期有可能出现较大损失。假设半年内损失了50%本金,那么这部分资金后续的涨幅需要达到100%才能挽回。除此以外,还有两种更悲观的可能性,一是完全被套牢了,2年到了也没涨回来;二是心理承受不了了,中途割肉,因为大额的亏损意味着自己当初的目标不能实现了,显然会受到打击。因此,对于留学这种短期的理财目标,比较合适的办法就是买一些稳健的产品,比如债券基金、银行的大额存单等。

而在第二个例子中,则可以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来实现。子女的教育基金的筹措由于“战线”拉得够长,通过定投权益型基金的方式,实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基金定投就是投资者定期(通常是每个月)投入固定金额购买指定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式,具有“长期投资摊低成本、积少成多复利增值、定时扣款省心省力”这三大独特优势。虽然每月定期购买基金的资金一般不多,但如果选择合适的基金长期坚持下来,累加的本金投入和复利效应可以造就可观的财富积累。

如何调整理财规划

最后,给自己做理财规划,还要定期对规划进行适度的调整。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期限,二是投资期望。

比如说,固收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预期仅在4%左右,而要获得8%、10%的年化收益率,就意味着必須进入股市、基金等权益类市场。可是,前面也说了,一些短期的刚性支出目标,并不适合冒这样的风险,怎么办呢?

假设在留学案例中,如果通过购买债券基金或银行理财等,2年的收益率仍然达不到5%,怎么办呢?实际上,答案也很简单,就是考虑延长筹钱的时间,原本2年实现的计划,拖到2年半或3年,而不是为了博取可能的高收益就去做冒风险的投资。这是改变投资期限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改变投资期望。有些投资者并不愿意冒风险,在上述子女教育案例中,是不是一定要通过权益基金定投的方式理财呢?其实也不一定,如以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4%计算,则每年投入5万元,10年后有134万元;投入6.5万元,有152万元。这样的计划也没问题,只是需要适当地降低子女教育的预算。也许有人会问,这样操作不傻吗?答曰:对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人来说,比起为了股价波动而担惊受怕,能让自己每天吃得香、睡得着,不才是大智慧吗?

总而言之,理财和生活一样,没有类似“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云云的固定套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理财师年化收益率
理财师
何处提升职业度
理财师心中的未来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关键词:6%回报率
收益率小心“年化”“预期”等陷阱
买回人民币
你会相信理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