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角下传统印染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

2021-09-29 04:40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印花布印染南通

余 兰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0 引言

我国的传统印染工艺又叫做“染缬”,可以分为绞缬、蜡缬和夹缬等,这些传统印染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发展和演变,同时也随着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作为我国传统印染技艺之一,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和素雅的风韵而深受人们喜爱。

1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探索传统印染非遗技艺的传承,利用文化生态传承与保护模式,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染技艺和艺术特点,提出对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活化和创新路径。

1.1 文化生态的内涵

文化生态是文化建设的软环境,所谓文化生态,指的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文化生态的保护应当像环境保护一样得到重视。文化产业与文化生态的融合,实现创造、孵化、成长、应用、整合、赋能和再创造的“文化+互联网”生态系统。应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生态化,促进文化赋能,为城市、商业与产品升级贡献力量。

1.2 蓝印花布的概述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作为我国传统印染工艺,始于汉朝,发展在宋代,而真正形成自己的生产工艺和独特风格是在明清时期。在宋元时期,蓝印花布被称为“药斑布”,在明清时期,又被称作“浇花布”[1]。蓝印花布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黄豆粉和石灰粉作为防染剂,桐油版作为雕花版,通过刻版、上浆、染色、刮浆、水洗和晾晒等程序,呈现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纺织品,如图1 所示。江苏南通地区作为蓝印花布技艺的盛产地之一,自2006 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对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引起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图1 蓝印花布

2 文化生态视角下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和活化的意义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是对印染文化和非遗技艺的秉持,也是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对蓝印花布传统技艺的传承和活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1 蓝印花布的传承意义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进行传承,从理论上可以充实传统印染文化方面的研究,充分挖掘非遗文化中蕴藏的精髓,对于传统印染技术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染、织、绣是纺织品最主要的制造工艺,而染包括了染缬和印花工艺,蓝印花布正是结合了印花和染色两种主要的技法,制造出一种特殊的白底蓝花或者蓝底白花的纺织品,在民间流行起来,供人们的生产、生活使用。对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民间文化的分析和研究。而文化生态理论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印染技艺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中国非遗技艺的秉持。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传统印染技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理论上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2.2 蓝印花布的活化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艺技艺是数百年来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的象征,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地域文化特点,如何让沉寂的历史文化和手工技艺“活”起来成为目前“非遗”技艺传承和创新的关键。蓝印花布作为南通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南通城市的标志,也是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所以要将蓝印花布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化图案以手工制造的方式印在纺织面料和产品上传递到千家万户,让人们深入体会和领悟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对传统印染技术的“活化”能让人们更好地发现“非遗”技艺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认识和解释其中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模式。

3 文化生态视角下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的措施

目前对于蓝印花布等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的相关专著有很多,例如吴元新编著的《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纹样卷)和 《刮浆印染之魂——中国蓝印花布》[2]等,但是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分析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创新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本研究尝试从文化生态角度对传统蓝印花布传统非遗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

3.1 深入挖掘文化价值

蓝印花布作为南通地域性的一种传统印染技艺,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民情,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了江海文化、南通民俗和质朴民风的魅力。例如关于蓝印花布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据说从前有一个名叫葛洪的农夫,他为了给自己妻子的白色头巾增添一点色彩,用兰草和石灰创造了蓝底白花的图案样式。这其中蕴含了人类朴素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的崇拜,也蕴含了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使蓝印花布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和民间民俗的绝佳载体,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3.2 坚持生态环保理念

制作蓝印花布的原料和工艺流程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蓝印花布的染料来源于自然中的植物蓝靛草,它多生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蓝靛草经过长时间浸泡发酵便成为靛蓝色染液。制作过程中的防染剂是用黄豆粉和石灰粉制成的,也是天然的,再加上施印花纹的纯棉面料和刻板用的油纸都没有经过化学的加工,所以制造的蓝印花布最终也是生态环保的,对大自然没有任何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也无害。传统蓝印花布制作的环保无污染及其非人工化学的制作原料和流程,能真正体现蓝印花布的生态理念。

3.3 创新图案色彩设计

传统蓝印花布上的图案常用的题材有花卉、植物、动物、波点或者生活场景、劳动场景和民俗风情等图案等。蓝印花布印花纹样的设计以点线组画、线线相断、用线造型。蓝印花布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大类,所有的花纹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或故事,江南水乡风韵十分鲜明,图案色彩深沉明快,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对于蓝印花布的创新设计要不断更新图案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图案特点,同时不断增加蓝印花布的色彩搭配,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蓝白搭配,设计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图案和色彩,创新蓝印花布的艺术形式。

3.4 拓展应用产品范围

传统蓝印花布的应用范围很局限,只是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如床单、包袱布、门帘和桌布等,仅仅是应用于老百姓生活起居中所用的必需品,这就限制了蓝印花布的应用范围和传播路径。应打开思路,突破蓝印花布原有适用面的限制,在应用材料和应用载体上进行拓展。除了应用在传统意义上的纺织品装饰上,如服装、围巾、门帘、桌布和床上用品上,还可以把蓝印花布用在文创产品、室内装饰和公共艺术等方面,拓展应用的范围和类别,将其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3.5 革新制作工艺技术

传统蓝印花布的工艺因为是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还比较低,耗时耗力,且不能大批量生产,所以蓝印花布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植入传统印染技艺,例如数码雕刻、数码印刷和3D 打印技术等,不仅可以改变以前的生产效率低、生产量有限的局面,还可以让消费者通过数字化的体验感受到蓝印花布的艺术魅力,交互式图案虚拟系统还可以实现人人、时时、处处都可以DIY 创作属于自己的一款蓝印花布产品,为传统印染技艺赋予现代数字化的时尚。

4 结语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站在文化生态的视角下去研究,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只有在地域文化、民族人文和风土民情等各个因素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才能使传统非遗真正“活”起来。

猜你喜欢
印花布印染南通
纺织业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应用及改进
区域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蜡染及扎染图案的风格与印染技法
印染书香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国外印花布色彩设计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