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赛一体”教学模式在实践课程中的探索
——以《童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2021-09-29 04:40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童装结构设计大赛

常 婷

(嘉兴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当前,我国童装市场已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这得益于“二胎”政策促使消费群体人口增加、消费升级和品牌渗透率提升等利好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几年儿童鞋服行业还将加速扩张,到2022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 亿(如图1 所示)。但童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限。与此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竞争成分日趋复杂,市场竞争压力加速了童装市场的深度细分,也收窄了单个品牌的市场空间。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童装企业和艺术类服装院校针对“童装设计”就必须用创新思维来迎接挑战,深挖内功,各童装企业和行业协会纷纷举办各类童装设计师大赛,为童装设计的未来添砖加瓦。

图1 童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因此,将童装大赛的模式融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实习技能的同时,根据童装大“赛”的要求,融入创意需求,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将“学赛一体”模式融入教学,以赛促学,学赛结合,除了让学生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注重学生创造、创新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职业素养[1]。

1 开展“学赛一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童装结构设计与制作》 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学过《女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男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对服装工艺基础、服饰设计相关知识的深化和补充,要求将理论所学与创意设计综合应用到童装设计中,并将设计作品实现成衣化等。

服装各类设计师大赛的比赛模式一般为:首先由各服装行业协会主办,各服装品牌公司承办,确定当季的大赛主题,接着各院校在校学生、服装设计师等根据大赛主题确定灵感来源,设计效果图、制作系列成衣、举办成衣静态展示或动态展等,最后大赛组委会根据作品的创意程度、完成度、设计表现力和商业价值等综合评选出奖项。这便是针对性地考查设计师的创意设计能力、制版能力和成衣制作能力。为此,在《童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学赛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比赛的同时,以赛促学、学赛结合,一举两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要求教师从单一的教学项目设计,变成教学项目与比赛内容的双设计,督促教师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2 具体实践

2.1 转变教学理念

2.1.1 引入童装竞赛主题参与教学

将主题性质的大赛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童装的设计、面料、款式和制作,其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作业,而是进行设计的创造。童装设计竞赛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学生自愿参加,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会参加或者半途而废,因为无压力,无硬性任务,因此,成为个别学生才会参与的项目,而往往这个别学生却是专业能力提高最快和专业最强的。课堂教学改变成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促使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大赛设计中,而不是个别学生,课堂教学也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教学,把所有学生融入其中,整体提高才是课堂教学的关注点,而恰恰设计竞赛满足了设计专业教学的要求,把主题竞赛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有目的性的参与中快速提高专业能力。

2.1.2 让设计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课堂任务不是传统的教与学,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活动[3]。所以主题性的设计需求成为其课堂任务,引入其中的竞赛主题也就成为学生模拟的真实需求,从而参与其中,真正地进行设计思维的养成,这才是学生具有设计师资格的法宝。

2.2 明确教学目标

2.2.1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童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改革,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变为主动探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参与度更高,课堂讨论更有针对性,互动答疑更加充分。

2.2.2 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主动提高能力

童装设计竞赛有明确的主题和设计要求,能促使学生模拟参与到所从事的设计行业中来,真切地认知童装设计师所必备的设计资格和提高专业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被动学习转移到主动提高能力上来。

2.2.3 让设计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引入主题竞赛,让学生在课堂参与设计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提高效果图、结构、面料再造和制作工艺等能力,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使学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把握设计师本质的要求,使设计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自主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4 初探职业化专业化服装类课程

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服装专业人才,服装专业人才的核心是创意思维、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建立基于主题竞赛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其实就是职业化专业化服装类专业课程的初探[4]。

2.3 选定教学内容

童装大赛要求参赛作品贴合大赛的宗旨,体现国际流行趋势,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设计的童装必须是完整的系列化及服饰配套,每个系列5 套或以上,适合身高115~125cm 少儿,穿着表现手法不限,参赛设计师可以1 人独立参赛,也可接受2 人合作。根据上述要求,选定服装181 班的学生作为实践主体,选取教材的第四章《童装的整体结构设计》作为实践的内容,具体分为5 个部分。

2.3.1 设计的主题与形式

主题是童装设计创作的核心,主题可以是有形的,例如命题、文字或词话等,也可以是无形的,例如思想、观念或者精神诉求等。童装大赛中,一般都会先公布设计主题,参赛者根据主题涵盖的各个方面进行思索,梳理主题与服装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来确定服装的造型和风格。通过服装款式、材料、色彩和图案等元素的组织,选择不同的题材诠释主题。

2.3.2 理解或者确定系列主题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独立性、发散性、收敛性、逆向、顺向、横向或者纵向思维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去构思服装的主题。

2.3.3 构思绘制设计草图

草图是设计的开始,也是记录设计思维的内容,草图在确定之前可以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3.4 绘制效果图

效果图是在完成设计草图的基础上,对构思方案确定后进行的下一步工作。需要贴切和艺术化的绘画手段展示设计者的思想。

2.3.5 选择面料小样

面料小样的选择与再造是对服装系列主题设计的运用和思考。

2.4 评分标准

参照童装设计大赛的评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学生对《童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及实际掌握情况,制定新的评分标准,如表1 所示。

表1 评分标准表

3 教学成效

3.1 学生获奖情况

校内赛:本实验班级共计32 位学生,收集历年童装比赛的主题方向共计15 个,学生可以1 人参赛也可以2 人合作,任选主题之一进行创作,最后收取效果图作品20 份,成衣作品40 件,进行效果图评比、成衣静态展和现场陈述评比,最后由5 位专家打分,得出一等奖1 组,二等奖3 组,三等奖5 组,优秀奖若干组。

省级比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 项,省级三等奖3项,优秀奖2 项。学生作品获奖率比往年提高了60%,而且获奖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校的隐性学分和相应的奖金证书等,通过“学赛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立项一项,题目为《定位原件在儿童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构思是将定位原件合理地设计在童装中,通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来解决儿童走失安全隐患的现实问题。

3.2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评价

“学赛一体”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的能力,而且教师在此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也起到了主导作用,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理论知识,还需要了解大量的国内外流行资讯、古今文化知识,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学校学评教的打分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进行“学赛一体”的班级。

3.3 案例分析

选取本专业学生在2018 年的Cool Kids Fashion童装设计大赛中的获奖作品进行案例分析。

大赛主题:当过去遇上未来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过去的人类智慧,体现着那个时代的时尚与品位。孩子是人类的未来。当传统文化遇上时尚产业,当历史文物遇上纯真孩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时尚的元素,让文化传承在童装上生动再现(如图2)。学生参赛作品的相关内容:灵感版(如图3)、面料版(如图4)、童装设计作品效果图(如图5)和现场动态展示(如图6)。

图2 大赛主题的相关文物

图3 参赛作品灵感版

图4 参赛作品面料版

图5 童装设计效果图

图6 模特动态展示

4 结语

通过“学赛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童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了专业教学的实践交流,开拓了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就业做好前期准备。

猜你喜欢
童装结构设计大赛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探讨
中国童装看即墨
2017中国即墨童装节将在山东即墨举办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