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校长

2021-09-30 02:10石素敏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9期

石素敏

[摘 要] 一部电影带给我深刻的启示:要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校长,不能让学生当“病毒”把自己删除。作为校长,首先要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让学生享受被关注和欣赏;其次要运用弹性评价机制,让学生找到成长的坐标;最后要注意培育别样精神气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 校长视野;点燃兴趣;弹性评价;精神气质

“病毒”是印度教育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一位不受学生欢迎的院长。照片被学生订上靶子,为唤醒昏睡的病人,学生乱投飞镖。他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大学里有个学生乔伊想要制造直升机,但是屡次不成功,好几年都毕不了业。“病毒”不肯给他延长时间。虽然后来在兰彻暗地里的帮助下,直升机带着摄像头成功飞天,但飞到那个学生的宿舍时,却发现乔伊已经上吊自杀了。有一天兰彻、拉杜、法尔汉喝酒喝多了,晚上到院长家门口小便,被发现,院长逼他们退学,后来找到拉杜和法尔汉,说只要跟兰彻断绝来往就可以放过他们。拉杜左右为难,最后在院长办公室跳楼自杀,后费尽周折,才抢救过来。“病毒”的儿子本想当一个作家,但是被他逼着当工程师,最后跳火车自杀。

“病毒”手托一只杜鹃鸟窝入场。教育学生:“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

影片自始至终贯穿着轻松、幽默的氛围,但正是这样一部喜剧电影,带给了我许多触动。尤其是“病毒”院長,他虽然怀抱培育英才之志,但他教育学生的方式真的恰当吗?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校长应该有怎样的视野,或者说,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让学生喜欢的校长呢?

首先,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让学生享受被关注和欣赏。

舵手必须寻找未来的航向,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不能让学生每天战战兢兢,疲于应付。

校长要重视给学生创设展示的空间,让老师们的课堂真正实现由学生做主。电影中兰彻曾经在“病毒”校长的命令下,当过一回“老师”。他把自己好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让在座者竞争,看谁能最先知道词语含义。校长和大家卷入了查书之争,结果当然是谁都不会查到。正像兰彻说的那样:“这样机械死板的缺乏生趣的教学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运用弹性评价机制,让学生找到成长的坐标。

教育新模式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做事情”。这需要校长把握方向,增强和学生成长有关的问题设计能力。这一方面来源于校长对新形势下学生特点的把握;另一方面,来源于校长自身的开放性思维风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校长必须认识到,学校不是市场,不允许优胜劣汰。因此,学校制定的评价机制应该体现在价值维度上。运用竞争法则时应谨慎。

大家一定会记起《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中,那个特别擅长死记硬背,演讲时大闹笑话的“才子”吧?兰彻给他更改了台词,他浑然不觉,只知道照本宣科,结果闹出了大笑话。照搬已有资料,只能让学生食而不化。

最后,培育别样精神气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愉悦。

作为校长,要善于引导教师提高资源利用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电视、杂志、报纸等大众传媒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不要无视围墙外的学习资源,要给学生提供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个性特长,收获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校长一定要把教育视野放宽,成为帮助学生学习成长的出色协调者、组织者。否则,就会像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那样:“良好的愿望会成为砌成地狱的砖瓦。”

现在我们主张以人为本,校长应该走到人性深处,去培育学生别样的精神气质,去培育并呵护人性的纯洁、高贵、完美。要认识到,应试教育就像一条流水线在短时间内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培养出来的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商品”,但是却无法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天才。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尤其是高考结束之后,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知识都已经完全忘记了。学校就是要让孩子有展现天性的空间,有表达智慧的机会,美德在学习中扎根,梦想在勤奋中实现。

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培养学生从情感开始而不是从知识开始。学校应该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校长应该做到:打开学生智慧之窗,点燃学生心灵之光,铺设学生创新之路,激起学生报国之志。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