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女教头”黄伟芬

2021-09-30 14:09尚边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杨利伟航天员载人

尚边

本文主人公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这是很多人熟悉的一首歌,每当激昂的旋律响起,总能让人热泪盈眶。这也是“航天员女教头”黄伟芬最喜欢的一首歌。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她创建了我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技术体系,建立和发展了相关技术。30多年来,她已7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飞上太空,为实现载人航天历史性的突破做出重要贡献,载人航天工程3个国家奖都有她。

临危受命:她把自己交给了载人航天的伟大事业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

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茫茫太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而在地面指挥中心,黄伟芬时刻注视着3名航天员的一举一动。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航天女教头”。为什么说她是女教头,因为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航天英雄们背后不可或缺的人,直白地说,她是负责选拔和训练航天员的人。

细想中国航天这几年的成就,总让人忍不住心潮澎湃。但其实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1970年才艰难起步的。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立项实施“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工程立项之初,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体系。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没有成熟的训练体系,选出的航天员只能送去俄罗斯加加林训练中心培训。

但是,这么重要的任务要怎样开始呢?

一片空白。没有人做过,没有经验,没人知道怎么做,也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做。

“指令”已经下达,就没有时间等待,当时火箭在设计,飞船在设计,测控系统也在设计,所有的航天项目都需要做培训方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总设计师经过再三研判,决定把这个任务安排给小黄,说:“你把这个方案写了。”这个“小黄”就是黄伟芬,那年她刚28岁,航天医学硕士毕业后,留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里工作。

初生牛犊不怕虎,临危受命的黄伟芬没有后退,“拥抱挑战”,从此,她的个人命运和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知难而上:她填补了我国航天员训练系统方案的空白

熟悉黄伟芬的人都知道:只要她认定的事,就是豁出一切她也会干的。

黄伟芬出生在江西赣州,在赣州四中81届高中生中,她不仅成绩年年第一,还舞得一手好剑,是赣州市武术队里的佼佼者。同学们最钦佩她的一点就是,认定的事,她就一定要做成功,遇到困难善于开动脑筋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非常好。

对于黄伟芬优秀的综合素质,她的高中数学老师感叹道:“当时我每周三会举行一次高强度的周考,要求两节课做完试卷,能完成者寥寥无几,但黄伟芬每次都能按要求完成,一年下来,无一例外。这不仅因为她成绩好,还因为她顽强的毅力。”

当年高考,黄伟芬考了499分的高分。报志愿时,面对各种选择,父亲鼓励她投身国防,为国效力!于是,黄伟芬就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专业,立志报效国家。

正是凭着同学和老师们眼中的“顽强毅力”,接到训练航天员的任务后,黄伟芬开始了大胆的实践,她说:“我设计了一个大表发给七个系统,火箭也发了,飞船也发了,每个系统都发,让他们给我反馈,你这个系统对航天员有什么要求?你需要航天员操作你的什么设备?你出现了什么故障的时候需要航天员进行处置?先让他们提需求。我可能有一种从一团乱麻中迅速理清头绪的能力,一下子看到问题的实质。”

“难啊!怎么会不难呢?”面对这项一切从“零”开始的工作,黄伟芬已经记不清当年的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哭过多少回了。“哭完了,擦干眼泪继续干!”仅仅用了3个月,黄伟芬就交出了一份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这不仅是我国首部航天员训练的顶层方案,也奠定了之后20年航天员训练的总基调。

天地对话:感谢您,黄主任,您的训练是管用的

黄伟芬勇于创新的工作实绩,得到了各方认可,她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体系的负责人。此后,她带着不足30人的教练员队伍,用了5年时间,进行了七大类一百多个课目的训练教学,撰写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本航天员训练大纲。又通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航天员选拔方法和标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具有完整独立的航天员选拔技术体系的国家。

黄伟芬他们完成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大綱”,更多的则是运用于航天实践。他们用这一套自我创建的选拔与训练技术,选拔训练了许多航天员,包括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八一勋章获得者航天员景海鹏等,为国家载人飞行任务选拔训练出了优秀乘组……

我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落地后,给她打了电话:“感谢您,黄主任,您的训练是管用的。”据杨利伟透露:得益于黄伟芬的训练和选拔模式,他执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任务状态极好,特别是最为关键的“倒计时3秒”,操作得当分毫不差。

航天员景海鹏也曾说,在他们的心里,黄伟芬是非常值得敬重的。

此次“神舟十二”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实现交会对接,我国的航天员要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们进入天和核心舱工作后,黄伟芬格外关注他们的“太空第一宿”,通过“天与地”对话,评估航天员的睡眠质量,评价他们健康状况指标。空间站内部温度在23度左右,黄伟芬说:“如果觉得热了可以调冷一点,如果觉得冷了可以调高一点。睡觉时用睡袋,把睡袋固定了,如果不固定,睡着的时候睡袋就会飘起来了。”

从黄伟芬和航天员们温暖的 “天与地”之间的交流中,可以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无比信任。这也是平日训练中,千锤百炼的磨合才会有的。

身先士卒:所有训练课目试训,教员先上

30年送11位航天员飞上太空。黄伟芬和她的团队用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战友的热爱,践行着航天人的使命与初衷。

航天飞行是一个高风险的旅程。在人类航天史上,已经有22名航天员献出生命。所以航天员的选拔和培训比飞行员更严苛。训练课目,细分了很多方面,包括医学、生理、心理,还有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等。

训练内容多且严格,黄伟芬的要求也很严格。她说,训练少一分钟都不行。而且对于所有训练科目,她都会先亲自体验。水下模拟失重训练、离心机、转椅、四柱秋千、跳伞,尽管这些项目会使人产生不适,以及会剐伤、碰伤和崴脚,但她项项不落。

在做高难度水下训练时,需要一次在水下4个小时,对体力是很大的考验。有人担心地问:“男女可以差别对待吗?”黄伟芬斩钉截铁地表示:“男女从来没有区别。”她曾笑言:“中国要是选女航天员上天,我可以是最佳人选。”

这些年来,排除“险情”的大小操练,黄伟芬经历过太多。于是,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和传统——所有教员团的教员需要带头上阵,亲自参加所有训练课目的试训,直到总结出最合理有效的方案,再用于航天员的训练。

根据多年的实践,黄伟芬他们先后取得2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奖,出版有《航天员选拔与训练》《航天员出舱活动医学基础》《超凡生活》等多部专著和科普类书籍。

没有人会知道我,但是……

中国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都是托举火箭上天的力量。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无名英雄。

“这是一个国家的重大战略工程,作为个人,我为自己能够参与这项工程感到非常幸运。”黄伟芬曾对刚进科室的年轻同事说:“我们都知道加加林,但是我们没有人知道,谁把加加林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注定要做无名英雄。”

在黄伟芬带领下,航天员训练的所有课目都要有教员、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先试训,载人航天就是——“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的事业。

其实,每次航天载人飞行前,航天员紧张,她更紧张。黄伟芬曾分享过一张2003年大家和杨利伟出征前的合影。她说:“照片上,我们都非常开心地围着杨利伟,但实际上我们内心既忐忑不安,又恋恋不舍。”现场看到翟志刚和聂海胜两人不断叮嘱杨利伟注意事项,我的眼泪一下夺眶而出,立刻转身进了卫生间。”对着卫生间里的镜子,她泪流满面,然后又迅速调整好情绪,擦干眼泪,洗了把脸,让自己平复下来,出去招呼大家一起拍照。

她說那时心想,“我绝对不能哭,因为我是这个现场的指挥,我要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那这现场的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6月17日“神十二”的3位航天员出征前,他们凌晨两点半就起床做准备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2点多才睡觉,6月18日早上6点钟又起来了。

黄伟芬跟大家说航天员们太辛苦了,他们对自己要求挺高的。但大家不知道黄伟芬在发射前三天就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根本就没有合眼。

20年来,中国航天员队伍一次次出征太空。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她功不可没。有记者问她:“你们是航天飞行背后的无名英雄,却没什么人知道你的名字,你会觉得亏吗?”

“没有人会知道我,但是……”57岁的黄伟芬缓了缓情绪,又说,“不亏。”《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写到了她心里,“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融进祖国的星座……”

是的,“不亏”!

由于长期从事并负责我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技术体系创建及相关技术研究与实践,为国家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黄伟芬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中国航天基金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猜你喜欢
杨利伟航天员载人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航天英雄杨利伟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要当航天员
航天英雄杨利伟
来吧,少年航天员
杨利伟坦承受伤也是航天科普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