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盲炒”的迷惑心理

2021-10-01 11:47顾建梅
检察风云 2021年15期
关键词:桑托斯品酒测试者

顾建梅

庄子版“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宋国,有人在家养了大量猴子,人们称他为狙公。人猴之间,不只狙公了解猴子的习性,猴子也能明白狙公的心思,狙公于是愈加疼爱这群善解人意的动物,宁愿缩减家人的口粮也要喂饱猴子。有一年,村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计划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到它们的食粮减少,都龇牙咧嘴地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见此马上改口:“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的果子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地趴在地上不再闹了。

此后,“朝三暮四”便成为一个成语,原指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庄子·齐物论》是庄子(约前369—约前286)距今两千多年前写下的。那时的中国,既没有经济学家也没有心理学家,所以,“朝三暮四”在读者眼里只是个寓言,并没有人会当真。然而,耶鲁大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教授劳丽·桑托斯用她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朝三暮四”的剧情是真实存在的!

桑托斯版 “朝三暮四”

劳丽·桑托斯教授在耶鲁大学实验室里以猴子为研究对象,教会了猴子使用金属代币来购买食物,然后开始严格控制实验设计,观察猴子在类似情境下做出的决策。她的研究被生动地称为“猴子经济学”。

猴子很聪明,它们很快学会了最基础的金融游戏规则:把代币交给实验员,便能换回几颗葡萄。但,猴子们真的明白“交易”的内涵吗?桑托斯进一步安排两个身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卖家一起出现。同样收取一枚代币,紫衣卖家给猴子一颗葡萄,红衣卖家则给猴子三颗葡萄。不久,猴子们便总是选择和红衣卖家交易——它们能理性地根据收益的大小选择交易对象了。

教会猴子钱的价值后,下一步就是为猴子引入可造成相对损失或收益的卖家。先出现的是绿衣卖家,她一开始只出售一颗葡萄,但在猴子付了代币后,她会再给猴子一颗葡萄,最终,猴子拿到了两颗葡萄。随后红衣卖家出现,她假装要卖三颗葡萄,但当猴子付过代币后,她会拿走一颗葡萄,只给猴子两颗。此后,每当猴子要进行交易时,都会选择那位以“1+1=2”的方式交易的绿衣卖家,有时,甚至还耐心等待卖家延迟追加的另外一颗葡萄;而那位总是以“3-1=2”的方式交易的红衣卖家则无“猴”问津。

天哪!庄子是从当代穿越到古代的心理学家吗?他居然知道对猴子而言,虽然同样是7颗果子,但只有“朝四暮三”时果子才是香的。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桑托斯设计了这些实验?难道她知道“朝三暮四”这个故事且从中受到了启发?

事实上,在国外,心理学家首先是在人类的身上发现了“朝三暮四”的迷惑心理,为了了解这些迷惑心理的演化才有了桑托斯教授的“猴子经济学”。

卡尼曼版“朝三暮四”

丹尼尔·卡尼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且由此產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行为经济学。卡尼曼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损失厌恶。他曾在街头给测试者做了一套测试题:落袋为安或放手一搏。

测试者在城市街头随机寻得愿意参与的路人。测试分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测试者给你10英镑,钱就归你了,你可以放在口袋里,带着它离开;但,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钱?你可以做个保险的选择,即让测试者再给你5英镑,总共得到15英镑。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冒险,那么,测试者会抛起一枚硬币,如果落下后人头朝上,你可以再得到10英镑,但如果是字朝上,你既没有10英镑拿,也没有5英镑可得,只能带着最初的10英镑离开。

第二种情形:测试者给了你20英镑,再让你选择:如果你选择直接离开,你需要返还5英镑,带着15英镑离开;但,如果你愿赌上一把,那么,测试者同样会抛起一枚硬币,如果是人头朝上,你不会损失什么,可以带着20英镑离开,但如果是字朝上,你就要返还10英镑,最终得到10英镑。

如果我们能理性比较的话,可以发现两种情形的结果其实是同样的,只是第一种情形是以做加法的方式推进,第二种是以做减法的方式推进。

然而,两种情形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在第一种情形下,人们大都选择了落袋为安,在第二种情形下,人们大都选择了放手一搏。

以上实验引入了经济学中的两种重要谬误:“相对价值计算”与“损失厌恶”。比起计算绝对收益,人类更喜欢从一个初始价位出发,判断是“赚”还是“亏”。在“赚”的情形下,人们会更趋保守,回避风险,选择落袋为安。而在“亏”的情形下,人们反而变得更倾向于冒险——只因为冒险代表“不受损失,全身而退”的期望。这种情绪反应常常让人们做出一些不理性的抉择:股民会在熊市里抱着下跌的股票不肯“割肉”;赌徒会因为一再输钱而借高利贷一赌再赌,以期“回本”……

“失”比“得”更重要

2010年《经济学人》有篇报道:多伦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名经济学家在一家工厂里对工人们做了一个实验:有两组工人,第一组工人被告知,如果你们能完成本周的生产任务,将获得80元的奖金;第二组工人则被告知,本周你们有80元奖金,但如果不能完成生产任务,就会失去这笔奖金。

实验结果:第二组工人完成任务情况更好!

都是完成任务可得80元奖金,为何第二组工人完成情况会比第一组好呢?因为对第一组工人来说:80元奖金是“可以得到”,而对第二组工人来说,80元奖金却是“可能失去”。

李某曾是歌手陈某的老公,也是北京某集团的董事长。2013年8月,李某强闯女主播沈某位于香港的寓所,随后李某因涉嫌盗窃及非法藏有武器被拘留,被警方带走时他不停地大喊:“她花了我一千万。”

事发后,因沈某不出庭作供,香港法院撤销控告。但李某之后仍多次以电话和短信方式打扰沈某,沈某再度控告李某藐视法庭,李某在缺席庭审的情况下,被判入狱6个月、缓刑2年,并赔偿港币10万元。

此后,陈某与李某离婚。

2015年,李某又在微博发文揭露陈某“恶毒真面目”,这次,他说:“她花了我上亿!”

显然,令李某疯狂的不是“爱情”,而是在“爱情”里花费的金钱。

有关经济方面的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符的问题。认知偏差可导致感知失真、判断不精准、解释不合逻辑或各种统称“不理性”的结果。

2007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了一组实验:他们让品酒者品尝5瓶外观完全相同的解百纳赤霞珠葡萄酒。这些酒上面有不同的价格标签,从5美元一瓶到90美元一瓶不等,这些品酒者最终要对每款酒的整体满意度打分。

实际上,参与实验的酒只有三种,其中两款酒在便宜酒款与昂贵酒款实验中分别用了两次。

结果,品酒者一致认为:越贵的红酒越好喝。研究人员用了专业的科学仪器对品酒者饮酒时的脑部活动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品酒时,参与者的大脑中“眶额皮质”在判断酒的价格过程中比较活跃,这个脑区在很多研究中都与“奖赏或愉悦”有關。当他们品尝自认为“昂贵”的酒时,这个区域的大脑回路活跃度会相应增加,进而产生更愉悦的口味、香气体验。

人们对奢侈品的盲目追求便基于这种认知偏差。

又如:禁果效应。早先,针对土豆在法国无人愿意种植而难以推广的困境,一位农业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了土豆,由一支全副武装的国王卫队看守。一天夜晚,他故意把国王卫队撤走。结果,有人受到“禁果”的引诱,晚上来偷挖土豆种到自己的田地里。随后,偷土豆的人越来越多。当人们看到这些“禁果”(土豆)既好吃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时,土豆的种植开始在法国普及了。

借鉴禁果效应的成果,商家再加以灵活运用及改进,于是“饥饿营销”的限量版,“开盲盒”的秘密与刺激,开始丰富和改变着我们的理财和消费方式。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桑托斯品酒测试者
大胆而引人注目的肖像——丹尼斯·桑托斯作品欣赏
精确到万分之一的品酒师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基于方差分析的葡萄酒品酒员评酒问题
基于方差分析的葡萄酒品酒员评酒问题
指纹收集器
胡通通:意大利首位华人品酒师
“纯净之酩”维尼菲尔德品酒会
很多英国人不会拼常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