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罕至的美:徜徉“波罗的海”三国

2021-10-02 19:31丁辰
看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塔林里加爱沙尼亚

丁辰

來到特拉凯城堡,仿佛置身中世纪

我和立陶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观看立陶宛队的篮球比赛。长大以后,我终于有机会一睹立陶宛的芳容。

离开波兰一路北上,便进入了立陶宛境内。沿途的风景有些破败而落寞,许多看起来无人居住的小房子或隐或现,让人怀疑自己是否身处欧洲,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在历史上曾名震一时的“立陶宛大公国”。

古典与现代融合

首都维尔纽斯的老城,和其他欧洲大城市类似,有着“三件套”:教堂、宫殿、广场。

维尔纽斯主教座堂,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在其旁边的钟楼,却十分醒目,也是维尔纽斯老城的地标。在教堂广场,有一块特别的地砖需要用心寻找,上面写着“stebuklas”,意为“奇迹”,中间是米字图案。这里便是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抗议活动的起点。随后,“奇迹”真的发生了,立陶宛脱离苏联,宣布独立。

老城的北部,是城堡山。城堡山之于维尔纽斯老城,犹如景山之于紫禁城。山与城距离很近,登顶并不费力,随后即可俯瞰全景。在城堡山上远眺,一侧是老城的古典建筑,而另一侧则可看到远方现代建筑林立。确实,维尔纽斯是一座古典与现代融合的城市。

在维尔纽斯老城的东部,是三十字架—老城的另一个标志。这也是一座小山丘,很快就能到达观景台。在山顶上,有三座十字架连在一起,圣洁、纯白、遗世独立。在这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欣赏维尔纽斯市区全貌。尤其是在夜幕降临时,能够看到城市里星星点点的灯火。

克格勃博物馆坐落于老城西部,馆内展示了苏联时期立陶宛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因其对面是曾经的克格勃总部,而得名“克格勃博物馆”。

维尔纽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对岸共和国”。这是一块三角地,充满艺术气息。1998年,这里曾宣告“独立”,有自己的宪法,宪法的41条细则值得细读,既可爱又充满人情味,例如“每个人都有无所事事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权利”“不要被打败”“不要还手”。

从维尔纽斯一直向西走,便来到特拉凯城堡。城堡建在一座小岛上,因而多了几分神秘气息。在中国,湖心有亭,而在立陶宛,湖心是城堡。来到特拉凯城堡,仿佛置身中世纪,可以寻找骑士的足迹。

除此之外,立陶宛还有三处世界遗产:库尔斯沙嘴、克拿维考古遗址、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都十分值得造访。

维尔纽斯圣安娜教堂

拉脱维亚里加的黑头宫

维尔纽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对岸共和国”。这是一块三角地,充满艺术气息。

拉脱维亚的老城与小城

一路向北,来到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和身处内陆的维尔纽斯不同,里加靠海,同时也是天然良港。

里加的地标性建筑黑头宫,在老城的众多建筑里显得十分特别。名字叫“黑头”,却和宫殿的外观没什么关系。原来,黑头是指曾经的商人。宫殿的正面恢弘大气,夜晚时分格外浪漫唯美。

就像在维尔纽斯寻找“奇迹”地砖,在里加则要寻找两只屋顶黑猫。黑猫代表了当时的屋主人对行会“大基尔特”的愤懑和抗议。时过境迁,争执恩怨烟消云散,然而黑猫依然在屋顶悠然自得,成为人们在老城闲逛的乐趣所在。

在老城还有三座特别的建筑,它们挨在一起,合称“三兄弟之屋”。颜色、布局、时代皆不同,但放在一起却有着另类的和谐。而在不远的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还矗立着与“三兄弟之屋”遥相呼应的“三姐妹之屋”。

如果爱好艺术,里加国立美术馆是个好的选择。美术馆的外观和宫殿无异,进到里面,可以欣赏到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有的作品透露着浓郁的欧洲风情,有的则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

从里加老城匆匆而过,继续向东北驶进,来到小城采西斯。这里显得冷清而质朴,却更加令人难以忘怀。城堡的断壁残垣诉说着无言的历史,城堡公园的湖泊里,黑天鹅优雅地昂着头颅。

爱沙尼亚塔林老城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在天气晴好的秋日,随便一个角度皆是风景。美而人迹罕至,这里更适合目的性不强的休闲度假。

重视教育的爱沙尼亚

终于来到了与芬兰赫尔辛基隔海相望的塔林。站立在海港边,似乎能感受到从北欧吹来的风。因为靠近北欧,塔林相较于上述两个首都更为繁华。

爱沙尼亚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覆盖率居世界前列。

塔林老城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与俄罗斯的典型教堂如出一辙,是朴素版本的“洋葱头”。看过太多天主教堂后产生了审美疲劳,突然见到一座东正教堂,竟然有了些许新鲜感。这座东正教堂与老城的另一座圣奥拉夫教堂相映成趣,二者作为塔林的地标建筑,各具特色,见证了塔林宗教文化的多元性。

市中心的中世纪老城墙是塔林的骄傲,因保存完好、富于历史韵味而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遥望间隔有序的炮塔,会忘记自己正身处21世纪。“塔林”其名所谓的“塔”,大概就是这一座座古老的塔楼了吧?除了“塔”,还有“林”—爱沙尼亚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覆盖率居世界前列。

爱沙尼亚的第二大城市塔尔图,是一座学生城,被誉为“爱沙尼亚的学术之都”。寒暑假期间,塔尔图静谧安详,而当学期开始,这里则变得生气盎然。在塔尔图的市中心,有一座象征自由的“学生之吻”雕塑。男孩子打着伞,和女孩子相拥热吻。据说,在“学生之吻”雕塑完成以前,这里摆的是列宁雕像。

爱沙尼亚的最高学府不是塔林大学,而是塔尔图大学。这所大学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在整个欧洲颇为知名,享有盛誉。校园里有座13世纪的古堡,适合闲庭信步。最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一座天使桥和一座魔鬼桥,是校园里亮眼的风景线。

不仅是塔尔图,整个爱沙尼亚都对教育十分重视。2018年,爱沙尼亚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排名欧洲第一。在对教育的投入这个课题上,爱沙尼亚值得很多国家学习。

塔尔图南部50公里,有一个不那么知名却绝美的皮哈湖。皮哈湖的周围被森林围绕,大片的森林植被、隐匿在芦苇荡中的小船、装修精美的度假别墅,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环绕皮哈湖,每个角落都是不同的风景。在湖边的草坪上,牵手依偎的爱侣、和孩子一起玩耍的父母,满是欢声笑语,尽享天伦之乐。

波罗的海三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安静冷清,人口稀少。然而细细品味,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风情。如果可以选择,于秋日造访这三个国家最为适宜。毕竟,东欧最美的就是秋天了。

编辑邮箱 jw@nfcmag.com

猜你喜欢
塔林里加爱沙尼亚
“散步”
塔林
贵定阳宝山塔林调查简论
英国人爱去里加看“英国”市长
皮洛士战争期间罗马与大希腊的关系研究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