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21-10-06 11:52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计数服药血小板

高 燕

(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市儿童医院血液肾脏科,江苏 南通 21300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年被国际ITP 工作组正式统一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NATP),仍简称为ITP[1]。本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治疗ITP 的一线药物[2],由于激素治疗需严格按医嘱减量至停药,具有疗程长、副作用大等缺点,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较差,病情易复发。因此,如何在ITP 激素治疗过程中予以科学、整体、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激素服用依从性,促使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尽可能达到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ITP 患儿中,有效提高了患儿激素治疗依从性,促进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是建立在法官对调解活动全程指导、提前介入、预先审查、全程监督和一体化联动基础上的工作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以下法律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血液肾脏科收治初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ITP 患儿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2 月~6 岁,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1~26)×109/l。干预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2 月~8 岁;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2~22)×109/l。纳入标准(1)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沟通正常。(3)排除不配合治疗或无法配合随访者。(4)合并有其他血液免疫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慢性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5)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干预组均给予泼尼松口服,起始剂量为1~2mg/(kg·d),病情严重者初始使用等效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待病情好转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治疗。待患儿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并维持2w 以上后,按每w 减5mg 的剂量逐渐减少泼尼松用量,保持在5~10mg 维持治疗,持续3~6 个月。如患儿出血症状明显或血小板计数极低,可予以血小板或输注丙种球蛋白同时静脉输注,以补充血容量。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ITP 治疗护理干预,不定时进行ITP 知识及激素治疗相关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患儿及家长强调相关知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1)评估建档:ITP 患儿入院后由护士全面评估患儿的现病史、既往史等一般情况。评估患儿家长的学历、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及照顾能力等。通过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介绍目前治疗ITP 的主要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及药理特性、服用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及如何应对等。明确糖皮质激素在病情控制后还需按医嘱逐渐减量和停药,强调擅自停药及减量的严重后果[3]。建立档案,内容包括患儿姓名、性别、病情及诊断、治疗、用药情况,记录患儿主要照顾者的个人信息等。(2)院内干预:患儿住院期间,应与家长充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予以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护士应充分评估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后,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介绍ITP 诱因、病因、发病机制、主要治疗与护理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及疾病的转归等。采用多模式、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其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和依从性。ITP 患儿及其家长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疾病的预后,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护士应加强与其沟通,告知积极配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时告知治疗进程,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鼓励其参与到疾病的进程中,获得有效治疗信息可缓解患儿及家长的负面情绪。可建立患友群,为家长提供互相交流、帮助的平台,得到来自病友的社会支持。嘱患儿家长多陪伴、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院外随访干预:患儿出院1 个月,护士每周电话或短信随访1 次,每10~15d 随访1 次,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及家长应保持每周随访1 次,直至整个疗程结束。随访中询问患儿用药情况及有无病情变化,督促患儿遵医嘱服药,按要求复诊。部分ITP患儿可能出现常规激素用药不敏感等现象,短时间内血小板急剧下降,血小板数目上升缓慢或不升反降,患儿家长可能出现严重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盲目就诊、用药,自行添加药量等。护士在随访中充分了解有无此情况发生,告知无需刻意追求正常值,应保证患儿合理作息、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待患儿免疫功能阶段性紊乱逐渐恢复,症状可得到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导致患儿出现皮疹、肥胖、水肿等,可出现外形改变,影响其心理健康、学习和正常社会交往,甚至影响患儿服药依从性。护士应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告知患儿疾病治疗成功后就可停药,很快会恢复之前的体型和容貌,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复诊时,应询问患儿的病情、有无遵医嘱服药、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根据阶段治疗结果动态调节激素用量,并做好下一阶段的用药护理。

糖皮质激素是ITP 患儿主要治疗手段。该疾病病程长,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造成患儿肥胖、水肿,体貌出现改变,患儿常出现抑郁、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间接影响了患儿家长的情绪,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服药过程中需长期、动态监测血常规,血小板检测结果波动频繁,且存在转变为慢性ITP 及严重出现的风险,降低了患儿及家长的治疗依从性。多项研究证明:患儿家属的依从性与ITP 的复发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患儿对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程度直接影响ITP 的治疗与转归。

2.1 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达标时间及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儿出院后6 个月激素治疗依从性、血小板计数及再次出血数比较。见表2

2 结果

1.4 观察指标 干预历时6 个月。(1)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计数达不同值时所需时间及出院后血小板计数。(2)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采用自拟的激素治疗依从性评定量表,内容包括①有无忘记服药的经历②有无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自觉症状改善时有无自行减量或停药④当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时,是否曾自行减量或停药。4 个问题均答“否”,为依从性好;1 个或1 个以上问题答“是”,表示依从性差。

为了使学生满足企业要求,具备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来说,可以尝试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竞赛入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技能竞赛的思想和内容,将“教”“学”“做”“训”“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动脑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动手学会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

表1 两组患儿Plt 达标和临床症状控制用时比较(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血小板计数及用药依从性比较采用χ2检验及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儿出院后6 个月后各指标比较(n,%)

3 讨论

耕作模式加速从以中介商需求为导向到以实际消费者为导向,更加注重粮食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以实际消费者为导向的耕作模式强调了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关注的食品需求,即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口感。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有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

患儿服药依从性受家长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及对疾病和药物认知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儿家长对疾病有着较好的认知和适应能力,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儿家长对疾病缺乏正确、全面的认知,疾病应对能力较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影响用药和治疗依从性。有报道显示:病情较轻的患儿及家长服药依从性更好,治疗更有信心;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儿可在长期、反复治疗过程中降低治疗信心,服药依从性降低。有学者指出[4]:护士连续的随访和督导可降低患儿出院后漏服药物、自行减量或停药等不依从的发生。

结果表明,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血小板达标时间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其疾病认知程度与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出院6 个月后干预组血小板计数<50×109/l 及再次发生出血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6 个月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好的比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表明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的遵医行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予以个性化的药物护理和健康宣教。采用宣教疾病的诱发因素、所用药物、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应对及严格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等,以提高患儿及家长的重视。患儿出院后通过随访了解患儿病情及服药情况,督促患儿及家长遵医嘱严格用药并定期复查,对于不依从行为予以劝阻和纠正,以达到促进疗效的目的。

综上,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ITP 患儿中,有效提高了ITP 患儿激素治疗依从性,促进了治疗效果,对减少病情反复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计数服药血小板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古代的计数方法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