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2021-10-06 11:52郭素云周伟伟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位发生率满意度

郭素云 刘 丽 周伟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手术室,安徽 合肥 230036)

术中压力性损伤是一种由压力、剪切力引发的皮肤并发症。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害较大,容易造成局部皮肤溃烂坏死,并带来一定继发感染风险[1]。这一问题的形成,容易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心理状态等产生不良影响。早期防控是术中压力性损伤管理的主要趋势。有研究指出,护理干预可帮助手术患者免受上述并发症的侵袭[2]。为确定该方法的价值,本研究针对151例患者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 年3 月至11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1)行全麻者;(2)手术时间>3h 者;(3)特殊体位者。排除标准(1)伴其他慢性疾病者;(2)术前伴皮肤损伤者。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76例)。对照组男/女=41:34;年龄(56.9±11.4)岁。干预组男/女=39:37;年龄(56.6±11.2)岁。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包含术前访视、术前准备、器械配合等。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1)术前评估。术前1d,运用压疮风险评估表面向手术患者开展压疮风险评估。从患者的营养状况、情绪状态、皮肤条件等状况,筛选出伴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高龄、营养状况不佳、超重及肥胖者、术中特殊体位等)的患者,将这部分患者纳入重点预防范畴。(2)术中心理支持。患者入室后,全程陪同。于麻醉后、切皮时、置管时等关键节点,以语言或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保障患者的良好情绪状态及依从性状态。(3)皮肤支撑面管理。根据手术患者的体位摆放要求、易受压部位分布状况等,使用啫喱垫、约束带、体位枕及肢体保护垫等保护用品,扩大手术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支撑面,实现均匀受压,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形成风险。(4)皮肤护理。术中,维持患者皮肤清洁;对于受压部位,以适宜手法给予患者皮肤按摩,促进血液循环。(5)体位护理。在不影响手术实施的前提下,按照均匀受压原则,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术中,配合医师要求适时调节体位,缩短局部受压时长。(6)护理配合。为医师提供良好的护理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局部皮肤受剪切力、摩擦力的刺激时间。(7)高风险者管理。针对压力性损伤高风险者,采取重点巡视、加强皮肤状态检查等形式,及时发现患者的皮肤红肿、压痕等问题,并采用保护装置加强皮肤保护。(8)器械接触皮肤保护。术中注意统计手术器械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时间,如接触时间较长,经调整患者体位或重新放置手术器械途径,改善局部皮肤的受压状态。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 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选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9.33%,高于干预组,但差异不显著;护理满意度82.67%,低于干预组(P<0.05)。见表1

表1 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n/%]

2.2 焦虑与抑郁情绪 对照组焦虑(48.32±4.36)分、抑郁(50.51±4.72)分,均高于干预组(P<0.05)。

表2 焦虑与抑郁情绪[]

表2 焦虑与抑郁情绪[]

3 讨论

近年来,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呈升高趋势。这一并发症与手术患者基础营养状况、皮肤条件、手术时长等多种因素间的密切关联性,为防控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3]。因此,加强该并发症的防控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理质量为主要要求。将其用于手术室护理,该方法可针对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这一目标,通过预先评估干预筛查出压力性损伤高风险群体;经调整受压时间措施,改善术中患者局部皮肤的受压状态;运用皮肤保护措施,缓解剪切力、摩擦力对手术患者肩胛部、骶尾部等区域皮肤的刺激;利用扩大皮肤支撑面措施,降低局部皮肤压力,减少皮肤损伤形成。上述措施的联合应用,可帮助手术患者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并避免这一并发症引发的相关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1)遏制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术中,剪切作用力、摩擦作用力对手术患者局部皮肤组织的持续性刺激,是诱发压力性损伤的关键原因。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其难以发现手术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4]。而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可借助前期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术中皮肤保护、体位调整等措施,有效遏制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形成风险。本研究证实:干预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减少情绪波动。频繁情绪变化、过度紧张等,影响患者的手术体验,经干扰患者依从性、延长手术时间这一机制,诱发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形成。护理干预方法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情绪波动特征、心理干预需求,经个性化的情绪管理措施,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情绪稳定状态[5]。研究证实:干预组焦虑、抑郁均低于对照组(P<0.05)。(3)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的术前评估措施,可满足手术患者的需求,扩大压力性损伤防控作用,满足手术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预防需求。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提升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水平。

综上,手术室护理中,引入护理干预,该方法形成良好的皮肤保护作用,帮助手术患者免受压力性损伤、负性情绪的干扰。

猜你喜欢
体位发生率满意度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