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溢流表孔溢流面抗冲磨处理技术

2021-10-06 06:48张浩江杨念东孙建英段云超
大坝与安全 2021年2期
关键词:表孔抗冲基面

张浩江,杨念东,孙建英,段云超,苏 健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景洪水电厂,云南 景洪,666100)

1 工程概述

某水电站溢流坝段布置在河床右侧,溢流表孔共7 孔,孔口尺寸为15 m×21 m(宽×高)。1 号表孔采用底流消能,2~7号表孔采用收缩比为1∶0.5的对称Y型“宽尾墩+消力池”联合消能工消能。溢流表孔一期混凝土台阶法浇筑,二期抗冲磨层混凝土采用滑膜施工,边角部位采用木模补缝。

从2007 年2 月浇筑完成投入运行至2019 年,溢流表孔经历了12 年的防洪度汛,随着混凝土老化和泄洪水流冲蚀磨损,溢流表孔过流面混凝土出现裂缝、冲蚀坑、麻面等缺陷,尤其表孔出口处至反弧段(桩号D0+041.00~D0+051.800)混凝土缺陷较为严重。为了保证溢流表孔安全运行,2020年汛前先对3~7 号表孔溢流面混凝土缺陷进行了修补处理,修补区域见图1。

图1 表孔溢流面修补区域Fig.1 Repaired area on the overflow surface

2 表孔溢流面缺陷形态及形成原因

2.1 表孔溢流面缺陷形态

溢流表孔混凝土缺陷主要有裂缝、冲蚀坑、混凝土麻面等三种形态。

(1)混凝土裂缝。表孔流道内混凝土裂缝均为水平状施工缝或层间缝。表孔流道出口以下反弧段混凝土裂缝呈现龟裂状和水平贯穿性,与坝段结构缝相连,裂缝最大开度2 mm,个别水平裂缝有渗水。

(2)混凝土冲蚀坑。混凝土冲蚀坑主要集中在流道出口段(D0+041.00)和宽尾墩下游侧反弧面,冲蚀坑最大深度25 cm,最大尺寸1.7 m×0.6 m(长×宽),个别部位冲蚀坑内有杂草。

(3)混凝土麻面。混凝土麻面主要在表孔流道内(桩号D0+010.00~D0+041.000),深度约1 mm左右,麻面分布零散且不集中。

2.2 溢流面缺陷形成原因分析

根据溢流面缺陷普查成果资料,结合表孔溢流面自完工后12 年的运行情况和环境条件,溢流面缺陷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站所处地区昼夜温差大,溢流面混凝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温度应力,导致溢流面抗冲磨混凝土层施工缝开裂。

(2)随着运行时间增长,长期高温情况下溢流面混凝土老化、机组运行引起的振动以及泄洪过程中水流冲刷等综合原因,溢流面反弧段混凝土产生浅表层龟裂裂缝。

(3)溢流面平整度不够、混凝土局部强度偏低,泄水过程中造成冲蚀磨损,导致溢流面产生麻面、冲蚀坑等缺陷。

(4)横向结构缝部位错抬,在高速水流冲刷下,形成空蚀破坏,导致横向结构缝部位冲蚀坑比较集中。

(5)溢流面混凝土碳化深度达到钢筋保护层或坝体渗水等原因,溢流面混凝土钢筋锈蚀,钢筋外侧混凝土保护层胀裂,形成“顺筋裂缝”。溢流面部位的顺筋裂缝,在高速水流下,很容易形成冲蚀坑。

(6)电站所处地区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雨季长达5 个月,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合植物生长。溢流面裂缝或冲蚀坑内植物根系发育,对混凝土也产生了膨胀破坏。

3 表孔溢流面修补工艺及修补方法

3.1 溢流面斜坡段施工措施

本次表孔溢流面缺陷修补范围为3~7 号溢流表孔工作弧门底坎至消力池反弧段底部(桩号D0+011.0~D0+79.7,高程530.0~581.0 m)。溢流表孔流道内及出口部位溢流面坡度较大,溢流面混凝土修补施工时,需要搭设施工吊篮作为施工平台。部分吊篮无法施工或坡度小于1∶1 的部位采用软梯和高空作业安全坐板作为施工平台。

本次缺陷修补共投入5 台吊篮,3~7 号溢流表孔各1 台吊篮同时进行施工,待流道内修补完成后,分别将吊篮移至对应的宽尾墩下游面施工。流道修补区域吊篮悬挂结构安装在坝顶;宽尾墩下游侧修补区域吊篮悬挂结构设置在宽尾墩上。

3.2 溢流面抗冲磨涂层施工

对溢流面麻面、小气孔以及过流面平整度处理采用表面涂刷抗冲磨材料EQ 环氧胶泥,见图2,主要施工工艺如下:

图2 溢流面抗冲磨层施工示意图Fig.2 Layer against abrasion on the overflow surface

(1)采用高压清洗剂将溢流面灰尘、水垢、浮浆、青苔等杂物清洗干净,以便对裂缝、剥蚀、冲坑等缺陷进行检查。

(2)凿除混凝土麻面上松动的混凝土颗粒、浮浆,并用角磨机将整个溢流面打磨平整,直至露出新鲜密实混凝土面。打磨完成后用高压清洗机将打磨基面清洗干净,待基面自然风干或采用加热设备烘干,要求修补基面清洁干燥。

(3)先用EQ 环氧胶泥将混凝土基面上的孔洞填补密实,待固化后进行大面积涂刮。涂刮过程中,多次来回挤压和抹面,将基面气泡排出,以保证孔内充填密实和胶泥与混凝土面的粘接牢靠。修补后要求表面平整光滑,环氧胶泥平均厚度不小于2 mm控制,见图3。

图3 溢流面环氧胶泥涂刮Fig.3 Applying epoxy mortar to the overflow surface

3.3 溢流面混凝土裂缝处理

溢流面混凝土裂缝一般采用表面封闭法或贴嘴灌浆法处理。

(1)裂缝开度δ<3 mm:沿裂缝10 cm宽范围采用角磨机打磨干净,然后用高压水清洗并自然晾干,保证裂缝表面干燥、干净、无灰尘。表面再涂刮一层2 mm厚的EQ环氧胶泥封闭处理。

(2)裂缝开度δ≥3 mm:首先涂刷EQ 环氧胶泥对裂缝进行封闭,然后骑缝贴嘴或钻小斜孔灌注HK-G 环氧灌浆材料进行化学灌浆。化学灌浆采用由低向高、由一侧向另一侧逐孔灌注,相邻孔排气,多孔并灌。灌浆采用递进法,由起始孔向外端逐个孔灌注。要求选择高程最低、畅通性良好的孔作为起始灌浆孔,同等条件下应选择从灌区端部进浆。起始孔开始进浆时,其余孔敞开排气,待相邻孔排尽积水及浆水混合物并流出浓浆时,可进行并联灌浆,以此类推。灌浆压力一般为0.2~0.3 MPa,单孔不进浆并且屏浆30 min结束灌浆。

待灌浆结束浆液凝固后,将灌浆嘴切除,并用角磨机将裂缝表面打磨平整并用高压清洗机清洗干净,见图4~5。

图4 渗漏裂缝化学灌浆Fig.4 Chemical grouting of the leaking joint

图5 渗漏裂缝处理效果Fig.5 Effect of treatment of the leaking joint

3.4 溢流面冲蚀坑修补

溢流面冲蚀坑采用“凿旧补新”的修补方法,根据冲蚀坑深度和大小选择修补材料:冲蚀坑深度小于5 cm 时,采用HK-UW-3 环氧砂浆修补;冲蚀坑深度大于5 cm时,采用HK-UW-3环氧树脂细石混凝土修补;若深度大于10 cm,埋设插筋,提高修补体与母体混凝土之间的整体性。插筋采用螺纹钢筋,外露部分设置直角弯钩。

(1)先用混凝土切割机切槽(深度大于3 cm),划出要清理的破损混凝土的范围,以便形成规则的边缘,修补区域轮廓线内角不宜小于90°。然后采用小型电动工具或轻型工具凿除疏松混凝土,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大型设备凿除,以免扰动和损坏周围混凝土的完整性。凿除厚度要均匀,避免出现薄弱断面。最后采用高压水清洗基面,将基面浮渣、灰尘以及油污冲洗干净并烘干。

(2)待基面处理工作完成后,在修补基面先涂刷一层环氧基液,用手触摸不粘手并能拔丝时(约30 min)再分层回填环氧砂浆(或环氧细石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修补材料固化后,对其表面进行打磨,使修补面与原混凝土高程、形体一致。

(3)环氧砂浆(或环氧细石混凝土)修补完成后的养护期为3 d,修补部位在养护期内不应有水浸泡或其他冲击。

冲坑、冲坑修补分别见图6~8。

图6 冲蚀坑处理前Fig.6 Erosion pit before treatment

图7 冲蚀坑修补方法示意图Fig.7 Treatment measure for the erosion pit

图8 冲蚀坑环氧砂浆修补Fig.8 Applying epoxy mortar to the erosion pit

4 修补效果

某水电站3~7 号溢流表孔溢流面从2020 年3 月25日开始修补,5月15日全部完工,共完成溢流面打磨和抗冲磨涂层施工7 623 m2,溢流面冲蚀坑修补17 个,共回填环氧砂浆或环氧混凝土2.3 m3,处理混凝土裂缝1 957 m,修补前后见图9~10。

图9 溢流表孔修补前Fig.9 Overflow surface outlet before treatment

图10 溢流表孔修补后Fig.10 Overflow surface outlet after treatment

5 结语

溢流面修补后,环氧胶泥抗冲磨涂层整体表面平整光滑、无刮痕,抗冲磨涂层与混凝土基面粘接良好;冲蚀坑修补与周围混凝土表面平齐,环氧砂浆粘接良好、无开裂。溢流表孔溢流面修补提高了溢流面平整度、光滑度和抗冲磨性,达到了修补要求,保证了溢流表孔安全运行。

猜你喜欢
表孔抗冲基面
金沙水电站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水位资料考证及水位订正方法浅析
冻结基面的理论阐述
测站考证相关概念及基本原则探讨
2015年兴化片各站测站考证
高流动性抗冲共聚聚丙烯热性能与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高抗冲ABS树脂的研究
高流动高抗冲聚丙烯的结晶行为与性能研究
抗冲瓦的优化设计研究
2012年7月27日晚,三峡大坝深孔与表孔同时泄洪